根據俄中媒體自2013年至2021年間的多次報導,中國曾考慮以約15億美元的價格,自俄羅斯購買36架圖-22M3戰略轟炸機及其相關技術資料。圖:翻攝自零度Military
根據俄中媒體自2013年至2021年間的多次報導,中國曾考慮以約15億美元(約450億新台幣)的價格,自俄羅斯購買36架圖-22M3戰略轟炸機及其相關技術資料。儘管該交易最終並未獲得官方證實或實施,但相關討論已被視為中俄防務合作的一大進展。然而,當時西方社會對此交易傳聞反應冷淡,幾乎未加理會。
圖-22M3轟炸機原本為對抗美國航空母艦戰鬥群而設計,其潛在出口本應引發國際關注。然而,從中俄媒體的報導觀察,雙方對於這項軍售案表現得相當從容,這在事後被評論為異常現象。
圖-22M3轟炸機原本為對抗美國航空母艦戰鬥群而設計,其潛在出口本應引發國際關注。圖:翻攝自零度Military
相較之下,即使是美國最親密的盟國,如澳洲,在討論是否引進美軍退役的B-1B「槍騎兵」或B-2「幽靈」戰略轟炸機時,依然持極度審慎態度。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日前曾提出相關建議,強調必須考量國內的反核情緒與對美國政治承諾的信任問題。反觀當年圖-22M3若成功出售給中國,甚至可能被重新命名為「轟-10」,顯見雙方在軍事宣傳與技術整合方面已有準備。
根據報導,該批36架圖-22M3原計劃分兩階段交付,先12架,再24架。但相關的導彈系統與武器裝備細節始終未公開。最終,這筆軍售案無疾而終,雙方也未提供具體解釋。
外界分析指出,交易流產的一大可能原因是俄羅斯自身軍機數量不斷下降。圖-22M3的服役數量從2010年的162架銳減至2022年的約60架,使得對外出售的空間大幅壓縮。此外,俄羅斯國內的軍事需求亦可能導致出口計劃不具可行性。
外界分析指出,交易流產的一大可能原因是俄羅斯自身軍機數量不斷下降。圖:翻攝自零度Military
另一方面,中國自2022年起也逐漸降低對圖-22M3的興趣。2024年,俄羅斯媒體引用中國軍事分析家的評估指出,圖-22M3在敘利亞及烏克蘭的實戰表現不如預期。首先,俄方未能完成原定的現代化升級,包括圖-22M4計劃的終止、無法全面換裝圖-160雷達系統與新型導彈等問題,導致機型整體戰力停滯。
其次,在高強度作戰環境中,圖-22M3的實際出動能力也受到質疑。根據統計,該型轟炸機在敘利亞執行任務6年內僅出動370架次,平均每年不到60次。2022年俄烏衝突爆發初期,俄軍3個圖-22M3中隊難以同時部署超過6架戰機。即使是戰力最活躍的第52航空團,也在同年4月至7月間僅出動17架次。
美軍 B-1B「槍騎兵」(Lancer)戰略轟炸機。圖:擷取自推特@AircraftSpots(資料照片)
綜合評估後,中方可能認為圖-22M3已無法提供先前預期的戰略價值。雖然這筆軍售案最終未實現,但其過程反映出國防科技、地緣政治訊號與大國戰略如何緊密交織,同時也顯示國際社會對於中俄軍事合作潛在意涵的低度關注。
綜合評估後,中方可能認為圖-22M3已無法提供先前預期的戰略價值。圖:翻攝自零度Milit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