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讀書思考 > 正文

「燈紅酒綠」,為什麼說酒是綠色的?

翻閱古人詩詞,你會驚奇地發現,很多與酒有關的詩句,常提到「綠酒」或「酒綠」,比如晉陶淵明的「清歌散新聲,綠酒開芳顏」;唐杜甫有詩云:「燈花何太喜,酒綠正相親。醉里從為客,詩成覺有神」;五代南唐馮延有詞曰:「春日宴,綠酒一杯歌一遍」;宋代王安石的「令節想君攜綠酒,故情憐我踏黃塵」。還有晏殊的「綠酒初嘗人易醉。一枕小窗濃睡」;史浩的「壽酒千鍾綠,官花萬疊紅」;王稚登的「紅顏薄命空流水,綠酒多情似故人」……

「燈紅酒綠」是大家熟知的一個成語,燈光與酒色,紅綠相映,令人目眩神迷,形容都市或娛樂場所夜晚的繁華熱鬧的景象。「燈紅」可以理解,但酒為什麼會是綠的呢?

翻開古人的作品,到處都是「酒綠」或「綠酒」的詩詞,其實古代的酒做法與現在也基本一致。現在市面上賣的酒無非白酒、黃酒、紅酒,綠酒還真是不多見,常見的貌似也只有竹筒酒。那麼古人到底為什麼說酒是綠的呢?

看古人怎樣描述「酒綠」: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白居易《問劉十九》

「燈花何太喜,酒綠正相親。」

——杜甫《獨酌成詩》

「勸君綠酒金杯,莫嫌絲管聲催。」

——北宋晏殊的《清平樂》

「紅顏薄命空流水,綠酒多情似故人。」

——明代王稚登《新春感事》

古代的酒釀,尤其家釀,沒有榨煮過程,較為粗糙,酒熟後即可過濾飲用。過濾不淨,碎米、碎渣浮在酒面,甚至有的酒糟也沒有濾出,這樣的酒古人也稱之為「濁酒」,所以,古代的人既說喝酒,也說吃酒,就是喝酒時連同酒糟一起吃下去。濁酒雜質大,碎米、渣滓浮在酒面上,時間長了就變成了淡綠色的如蟻如蛆的糟沫。就是這層糟沫,讓美酒有了「綠酒」「酒綠」「綠蟻」等等稱謂。

三國曹植在《七啟》中說:「盛以翠樽,酌以雕觴。浮蟻鼎沸,酷烈馨香。」還有《釋名》中說的:「酒有沉齊,浮蟻在上,沉沉然如萍之多者。」這裏說的「浮蟻」就是這層浮沫,因為它是綠色的,所以也稱為「綠蟻」,大致是因為這層泡沫細碎,就像一層螞蟻漂在上面,所以稱作「綠蟻」或者「浮蟻」了。

這就是「酒綠」的來歷。正是這層浮沫,讓古代的文人愛屋及烏,在讚美美酒的同時,也愛上了這層稱作「綠蟻」或「浮蟻」的浮沫,並將「綠蟻」或「浮蟻」演變成對美酒的暱稱。

隨着釀酒技術的發展,蒸餾技術的應用,曾在中國古詩詞頻繁出現的「綠酒」,已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

如今提起綠酒,在葡萄酒界,也存在「綠酒」,這個「綠」,其實並非真正的綠色,而是指「年輕」的意思。之所以叫綠酒,是因為這種酒在年輕時常會帶有一點綠色的反光,它實際上是一種清淡而酸度高,還常略帶一點起泡的白葡萄酒。因為「年輕」而「綠」,這與中國古人把新酒稱為「綠酒」,意思大體是一致的。

責任編輯: 葉淨寒  來源:戎子文化產業園焦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5/0517/2220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