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超級大樂透」又被稱作「死亡詛咒」。
因為根據國家經濟研究局的調查顯示:
大多數頭獎得主在中獎後不到5年內時間就會失去這筆財富,甚至墮入更加窘迫的生活。
近20年來,美國彩票中獎者的破產率高達75%,每年12名中獎者當中就有9名破產。
飛來橫財的幸運,為何會演變成窮困潦倒的災難?
01
近期,在法制欄目《案件聚焦》上看到上海「拆二代」阿華的故事,我找到了原因。
阿華是上海本地人,家在寶山有兩套房子。
十幾歲的時候,遇上了千載難逢的「拆遷潮」。
房子被拆遷後,他家獲得了兩套黃金地段的房產補償,一套100平,一套80平。
在寸土寸金的上海,這兩套房一個月就有七八千的房租。
這開局即開掛的好運,是命運送給阿華的第一個「超級大樂透」。
大學畢業後,他進入機械廠從事技術維修工作。
雖然能力不突出,但家有房產,哪怕工資不高,只要不胡作非為,這輩子靠收租也能衣食無憂。
可他覺得老老實實上班賺錢太慢,執意要辭職出去闖蕩。
結果就被「殺豬盤」盯上,被誘騙去澳門染上了賭博。
短短几年,不僅輸光了所有積蓄,還欠下了巨額高利貸。
父母為了幫他還債,先後賣掉了兩套房,換了兩千多萬才補上了這個窟窿。
阿華終於收手了,開始本分做點買賣,經濟狀況有所好轉。
但好高騖遠的他還是做着一夜暴富的美夢,他開始頻繁甚至斥巨資購買彩票。
好運似乎很偏愛他。
我們普通人買一輩子都難以中哪怕一次的大獎,他卻在2022年先後多次中獎,獎金共計近800萬元。
這是命運送給阿華的第二個「超級大樂透」。
拿到獎金還了一部分欠款後,他開始大肆揮霍,重回賭桌豪賭,一擲千金買包買表,頻繁出入高端消費場所,巔峰時期一個月單單是在按摩店裏就花掉了幾十萬元。
掙錢猶如針挑土,花錢猶如浪淘沙。
直到獎金花完,他徹底傻眼了。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使勁造完這幾百萬之後,他再也無法將就回到正常生活。
他走上了歪路,利用親戚朋友的信任,以投資展會為名,騙取錢財,後又以銀行卡解凍為由拖延還債,先後騙了10多個人近400萬,連親戚的三套房(價值1700多萬)都搭了進去。
直到今年2月19日,他在一處公寓房內被寶山警方抓獲。
諷刺的是,即便是在警車上,他還堅稱自己一定能還得上錢。
他迷失在一次又一次的「超級大樂透」中,幻想着自己還能被好運砸中。
可惜的是,幸運之神再沒眷顧他,自2022年以後,他再沒中過一次彩票。
從歐皇附體的「拆二代」,到一夜返貧的「階下囚」,他不僅自己鋃鐺入獄,還拖垮了父母。
如果沒攤上這個敗家兒子,拆遷獲得的兩套房產足夠讓兩個老人過上富足安穩的晚年。可如今房子房子沒了,錢錢沒了,無家可歸不說,還得靠着親戚救濟,才能吃個飽飯。
02
看了這個故事,很多人評論,他從一夜暴富到傾家蕩產,純因為沾上了賭。
但我認為,賭錢上癮只是表象,阿華悲劇的根源在於他對「快錢」上癮了。
第一次「超級大樂透」讓他不用努力考大學,不用勤奮工作,輕輕鬆鬆就甩開了普通人一大截,過上了人上人的生活。
他不再滿足於按部就班地拿一份穩定、微薄的工資。
即便沒有賭博,任何來錢快的方式,如炒幣、炒房、炒股、投資創業……都拿着鐮刀排着隊等着收割他,只是碰巧讓他碰上了一個殺豬盤而已。
快錢如毒品,當一個人嘗到了它的快感,其他事情就很難讓他興奮,他之後的人生目標只剩下一個——再次掙到快錢。
第二次「超級大樂透」,更是扭曲了他對賺錢的基本認知。
做生意可能幾十年都還不上的債,刮幾張彩票就逆轉了自己的人生。
錢來得太容易,太猛烈了,給他砸得頭暈目眩,喪失理智了。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詞叫「快樂閾值」,指的是讓人感到快樂的那一根基準線。
阿華老老實實做生意的時候,一個月賺幾千塊錢就很開心;還完親戚欠款後,晚上和兄弟喝喝酒吹吹牛就很滿足。
但暴富之後,這種閾值被抬高了,以前的消費水平、生活水準根本滿足不了他,他需要花更多的錢去追求刺激。
然而錢畢竟是有限的,不斷追求刺激,當財富散盡的時候,人生往往也到了窮途末路。
阿華的經歷印證了一個「財富守恆」定律:
一個人永遠賺不到超過他能力和認知範圍的錢,除非靠運氣。
但是靠運氣賺的錢,最後肯定又會靠實力虧掉,這是一種必然。
沒有人能吃一輩子運氣的紅利。
暴富和中獎,是天上掉落的餡餅,卻往往也是毀掉一個人的陷阱。
03
很多人都知道,一夜暴富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但如今社交平台上大肆鼓吹的「奢侈生活」「財富自由」,處處在激發我們的賺錢焦慮。
各大知識付費平台,排名最前的永遠是這樣的內容:《20天成為理財高手》,《一年實現躺平自由》…………
我們生活的周遭,也到處貼滿了這樣的廣告:《十二節課讓你拿下**資格證,財務自由不是夢》,《搭上AI的便車,比普通人先富起來》…………
想技能速成,想資產翻倍,把投機當作取巧,不願意腳踏實地慢慢變富才是收割我們普通人最鋒利的鐮刀。
著名律師師錢虹講過一個故事。
她手底下有一個助理小孫,名牌大學法律系畢業,前途可期,她對他也很重視。
可是小孫一門心思掙錢,在做助理的同時,還做了公眾號,微商等工作。
他說:「我一定要趁年輕,多掙錢,儘早實現財務自由。」
錢虹勸他:「哪有這麼容易實現的財務自由,你打好基礎,錢自然會有的。」
他不聽,着急賺錢。
律師行業門檻高,剛畢業的學生,必須經過一年實習,考核通過才能獨立接手案子。
一年實習期過後,所里和他同批實習的律師考核都通過了,只有他第二年還拿着很低的實習工資。
後來,他徹底離開了律師行業,追了無數風口,結果都沒追上,多年後依舊一事無成。
經濟學裏有個概念叫「機會成本」。
意思是,如果你選擇把時間和精力聚焦在某個領域,意味着要放棄在另外其他領域的投入。
你想賺快錢,追風口,你的時間精力必然會分散在多個渠道。
打一槍換一個地方,淺嘗輒止,註定干一行敗一行。
我還有一個朋友也是,他原本在大企業做管理,工作穩定。
眼見身邊許多人辭職創業都實現了財務自由,他眼紅不已,也辭職下海。
看電商直播如火如荼,他便在杭州投資了一家大型直播基地,押上了自己半輩子的積蓄。
可入局後才發現,除各平台的頭部主播,其他人基本都在燒錢。
慘澹經營了一陣,最終遺憾收場。
創業失敗之後,他看到有人炒黃金賺了不少錢,又止不住心癢。
找岳父岳母借了一筆錢之後,追高入場。
但因為缺乏足夠的專業知識,盲目跟風,又損失了一大筆錢。
接連的失敗讓他無顏面對家人,他最近開始偷偷刷起了招聘網站。
可近些年就業市場本就競爭激烈,他這樣有過職業空窗期的中年人,幾乎已經失去了競爭力。
這些年細心觀察身邊人我發現:
那些踏踏實實做事的人,哪怕有些愚鈍,最後也有所成;
那些總想一步登天的人,即便有些小聰明,最後基本都被自己的聰明耽誤了。
這個世界仍遵循那個樸素到極致的因果定律——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這世間最好的投機,就是不搞投機,最高的回報,就是腳踏實地。
對普通人來說,慢慢掙錢,靠本事掙錢,這樣得來的財富才健康,長久。
04
我很認同吉利CEO李書福的一句話:慢慢變富,路才走得踏實。
人有發財夢這無可厚非,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去實現。
比如你擅長烘焙,先開一家小店,然後把小店做成大店,最後開成連鎖店;
或者你有繪畫的天賦,你先爭取做到行業頂尖,再去尋找時代的風口與之結合。
總之,你要肯努力,肯鑽研,肯下笨功夫,而不是總想撿便宜、鑽空子、走捷徑。
要賺大錢,找一個好方向很重要,這叫使巧勁兒。
同時,肯一步一個腳印沉澱更重要,這叫下笨功夫。
兩者都做到,你才有可能成事兒
永遠記住,天上不會掉餡餅,天上只會掉陷阱。
那些輕鬆賺錢的路子,那要麼是騙局,要麼是「倖存者偏差」。
我們普通人還是要靠踏實,靠勤奮,靠積累,一點一點才能過上好日子。
這世上沒有什麼輕鬆暴富,踏實努力才是正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