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 娛樂評論 > 正文

葛斯齊喊話小S:你敢發毒誓嗎?

近日,台灣娛樂圈再掀波瀾,資深狗仔葛斯齊在直播中公開喊話小S(徐熙娣),要求雙方就黃子佼涉毒爆料事件「發毒誓」對質,言辭激烈程度令網友咋舌。

這場持續數年的輿論拉鋸戰,因涉及明星私隱、家庭倫理、法律邊界等多重議題,再度引發公眾對娛樂圈生態的深度思考。

毒誓對質的輿論風暴:從爆料到人格擔保

葛斯齊在直播中拋出極具戲劇性的挑戰:「如果黃子佼說謊,我連帶受罰;但如果他說的是實話,你敢發誓這輩子從未碰過那些東西嗎?」這種以「毒誓」為擔保的指控方式,在講究證據的現代社會顯得格外突兀,卻精準戳中了娛樂圈「信任危機」的痛點。

網友對此反應兩極:部分人認為這是「無證據的輿論綁架」,畢竟黃子佼此前雖承認吸毒但未直接指認小S;另一派則指出,葛斯齊多年來持續曝光許雅鈞疑似出入夜店、經濟依賴小S等婚姻內幕,其爆料具有一定連貫性。

值得注意的是,葛斯齊此次將矛頭從許雅鈞轉向小S本人,直指其「利用家庭話題炒作卻又禁止他人討論」的矛盾行為,甚至暗示手握更多未公開證據:「你的孩子不是沒料可爆,但我不想牽連無辜。」這種「留白式威脅」既強化了爆料者的神秘感,也折射出娛樂八卦中「信息不對等」的權力博弈。

S家族的形象困局:從「綜藝女王」到爭議漩渦

回溯大小S的公眾形象變遷,可謂一部台灣娛樂圈的浮世繪。早年憑藉《康熙來了》等節目樹立的「犀利真性情」人設,在近年接連遭遇挑戰:大S汪小菲的離婚糾紛、小S婚姻屢傳危機、黃子佼涉毒事件牽連等,讓姐妹倆從「話題女王」逐漸淪為「爭議中心」。葛斯齊此次喊話中特別提及「許雅鈞是S家唯一可信之人」,看似褒獎實則暗諷,將公眾注意力引向S家族長期被質疑的「人設真實性」。

更微妙的是,葛斯齊強調許雅鈞「明理低調」卻暗指小S「有問題」,這種對比凸顯了傳統性別觀念的投射——男方即便被曝緋聞仍可被寬容視為「低調」,女方則因主動談論家事被斥為「炒作」。這種雙重標準在網友評論中亦有體現:有人調侃「街溜子老公反而最靠譜」,亦有人嘆息「小S隱忍多年為何反成過錯方」。

法律與道德的邊界:當八卦變成「私刑審判」

葛斯齊提出「不用法律判決,敢不敢發毒誓」的挑釁,本質上是用民間道德審判替代司法程序。這種操作在娛樂新聞中並不罕見:從早年香港雜誌的「封面詛咒」到內地狗仔的「周一見」,媒體通過製造「道德壓力」逼迫當事人回應已成套路。但值得警惕的是,當爆料者自詡為「正義代言人」,其指控的真實性與動機往往難以驗證。例如葛斯齊提及「婚前協議導致小S不敢離婚」,雖引發對明星婚姻物質化的討論,但缺乏具體證據支撐。

法律界人士指出,此類喊話遊走在誹謗邊緣。中國《民法典》明確規定「民事主體享有名譽權」,若指控內容失實且造成廣泛傳播,可能構成侵權。而「毒誓」這種帶有民俗色彩的施壓方式,更可能對當事人造成心理傷害。小S至今保持沉默,或許正是出於對「回應即二次傳播」的考量。

公眾的窺私慾與共謀:我們為何熱衷「發誓戲碼」?

這場風波中,網友「站隊」現象耐人尋味。支持葛斯齊的群體多秉持「娛樂圈無無辜者」的懷疑主義,認為「敢發誓才能自證清白」;而S家的粉絲則反擊這是「網絡暴力」,強調「誰主張誰舉證」。這種分化背後,實則是公眾對明星「真實性」的執念——我們既渴望偶像完美,又期待看到人設崩塌的戲劇性。

更深層看,葛斯齊與小S的拉鋸戰已超越單純八卦,成為觀察數字時代輿論場的樣本。當社交媒體賦予每個人「麥克風」,真相與流言的界限愈發模糊。網友調侃「沒完沒了」的背後,恰是對注意力經濟下「恩怨連續劇」的疲憊與沉迷。

結語:娛樂至死時代的理性迴響

這場「毒誓風波」短期內或許仍會發酵,但值得思考的是:當娛樂新聞從「報道事實」滑向「製造對抗」,公眾在消費八卦的同時,是否也在無形中助長了非理性的輿論環境?明星的私德當然可以討論,但需建立在事實與法律框架內。或許比起追問「該信誰」,我們更該警惕那些將複雜人性簡化為「發誓賭咒」的敘事陷阱。畢竟,真實的娛樂圈不是非黑即白的誓言遊戲,而圍觀者的理性與善意,才是維繫健康輿論生態的基石。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橘吉娛樂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5/0425/2209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