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波羅網王篤若報導/在川普政府宣佈豁免智能手機、電腦和其他電子產品的對等關稅後,全球對美中供應鏈的討論再度升溫。此舉雖緩解了部分消費者壓力,但也凸顯了一個更深層的問題——中國血汗工廠所支撐的全球產業鏈結構。
著名作家陶傑近日撰文直言,中國之所以成為蘋果等科技巨頭首選的製造基地,靠的不是技術,而是21世紀的「奴工體制」。這套模式由三層構成:美國總部掌握品牌與利潤,台商如郭台銘的富士康負責中間管理,而最底層則是中國大陸如鄭州的龐大廉價勞工群體。
陶傑指出,中共政府利用戶籍制度將農村勞工牢牢限制在城市之外,即使在工廠打拼多年,也無法獲得城市戶口,剝削結束後被迫返回鄉村。這種制度設計,使得中國的工人階層在全球分工體系中,始終處於「人礦」與「韭菜」的低端地位。
他批評道,中共所提供的「營商環境」與西方左派、華爾街資本、高科技巨頭形成剝削鏈條,共同構成一個全球化利潤共同體。
陶傑強調,美國永遠無法複製這種奴役式成本結構。即便川普力推製造業回流,也面臨勞動力成本與零件供應分散等挑戰。他指出,2017年郭台銘曾承諾在威斯康辛投資百億美元建液晶面板廠,最終受限於玻璃原料運輸與配套工廠的地域分散而難以實現。
與此同時,中共則以補貼方式扶植競爭廠商,繼續向全球傾銷廉價產品,削弱美企市場競爭力。陶傑直言,這種由中共提供制度保障的血汗工廠體系,正是川普通過關稅政策意圖終結的目標。
他警告,若中國不進行政治改革,未來AI與機械人取代人工生產之際,中國勞工將淪為被歷史淘汰的「剩餘人口」。而那些為川普暫緩關稅歡呼的中國人,其實仍困在買辦資本與中共共謀的利益結構中。
陶傑引用毛澤東1925年所撰《中國社會各階級分析》,指出今日中共已徹底淪為「買辦階級+帝國主義」的代言人。當年毛澤東振臂高呼要打倒帝國主義與洋奴買辦,今日卻是共產黨與華爾街、蘋果等美企聯手,壓榨中國底層工人。
陶傑認為:身為中國人,生存的第一使命,不是與世界共享「命運共同體」的虛妄,而是拒絕與富士康工人共享命運。不能讓自己的下一代也淪為被全球資本剝削的最底層螺絲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