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賈平凹說過這樣一句話:「朋友是磁石吸來的鐵片,釘子,螺絲帽和小別針。」
人生路上,遇人無數,形形色色,各不相同。
然而,人心難辨,誰值得深交,誰應遠離,並非一時能看清。
有時,離你最近的人,往往決定了你的人生方向;
靠近什麼樣的人,你就會活成什麼樣的命。
後半生,學會靠近這三類人,修好自己的心,養好自己的運,福氣自然不請自來。
和正直之人結交,守住初心
常聽老人說:「樹要皮硬,人要友真。」
這一生的成敗,三分靠努力,七分靠與誰同行。
阿諛奉承的「朋友」,會讓你在虛假的讚美中迷失;直言相諫的「諍友」,才是助你蛻變的貴人。
作家帥健翔曾分享過自己的一段寫作經歷。
那天,他靈感迸發,一氣呵成寫下3500字的文章,得意非常。
他迫不及待地發給朋友們看,大家紛紛誇讚,甚至鼓勵他可以考慮出書。
聽到朋友們的誇讚後,作家信心倍增,覺得自己才華橫溢,前途無量。
興奮之餘,他又將文章發給了惺惺相惜的鄭大師,本以為會再次收穫稱讚,誰知大師認真評閱後,只留下一句評價:
「小帥,文章情真意切,細節感人,優點無需多言,我們來談談不足吧。
句子鬆散,開頭平淡,詞彙單一,缺少個性化表達,並附上詳細的分析與示例。」
帥健翔看了兩遍,頓時羞愧難當,感動之餘,也意識到自己的不足。
從那以後,他將這份點評貼在案頭,以此自省。
經過一年的打磨,他的寫作水平終於有所提升。
後來,他在書中說:「別把批評當打擊,真話或許刺耳,但能讓人走得更遠。」
很認同一句話:「必須有了真的聲音,才能和世界的人同在世界上生活。」
世間不缺讚美,難得的是直言不諱的真知灼見。
人生路上,若全是阿諛奉承之詞,便會在溢美聲中迷失自我。
而正直剛毅的人,從不趨炎附勢,也絕不百般順從,是敢於直言,指正短板,渡你一程。
當你驕傲時,提醒你謙遜;當你迷失時,讓你回歸正途。
與正直者為友,修的不僅是德行,更是一顆清醒的心,助你少走彎路,活得更有底氣。
同寬厚之人交往,修煉胸襟
作家梁實秋曾說:「人與人相處,本來易生摩擦。」
人來人往,肩碰肩,腳跺腳,磕磕碰碰在所難免。
有人眼裏只有蠅頭小利,遇到好處便爭個高下;有人卻寬宏大量,凡事皆能過眼雲煙。
然而,斤斤計較的人活得累,耿耿於懷的人走得慢。
一個人心胸有多寬,正是決定了他的人生格局。
1933年,錢鍾書從清華大學畢業,校方本想挽留他繼續攻讀研究生,卻被他一口回絕。
他傲然道:「整個清華,沒有一個教授夠資格當我的導師。」
這句話盡顯他的狂傲,也讓人見識到他的不羈性情。
後來,他留學歸國,年僅28歲便成為西南聯大外文系教授。
儘管學術地位顯赫,他依舊桀驁不馴,對許多教授冷嘲熱諷,甚至連恩師吳宓也未能倖免。
然而,吳宓並未因此記恨,反而對學生們感嘆:「錢鍾書正是人中之龍,我們這些人,不過是平凡之輩。」
這位國學大師,以寬容與豁達包容了錢鍾書的狂狷,也給予他足夠的成長空間。
在這樣的滋養下,錢鍾書逐漸意識到自己的銳氣過盛,開始收斂鋒芒。
他的人生,也由鋒芒畢露,走向了真正的沉穩。
此後,他潛心學問,淡泊名利,最終以謙遜低調的姿態,留下了一系列傳世之作。
有位詩人說過一句話:「一個偉大的人有兩顆心:一顆心流血;另一顆心寬容。」
人生諸多煩惱,往往困於「看不慣」三字。
而寬厚之人,胸中有山海。
他們不計較得失,不糾纏對錯,用包容化解恩怨,以仁厚滋養情誼。
靠近寬厚之人同行,煩心事不糾結,爛人不糾纏,日子自會輕鬆很多。
人生下半場,學會「容人三分過」,修的是自己的福氣。
與守信之人隨行,溫暖心靈
有句話說:「一兩重的真誠,遠勝過一噸重的小聰明。」
人與人之間,最重要的就是信任,承諾一旦出口,就要做到。
一個承諾,便是一顆金子。
守住一個『信』字,便是自己最好的名片。
池莉是當代著名的女作家,她的作品廣受歡迎,而她本人更是以守信著稱。
那年,她與作家出版社簽約創作《小姐,你早》,眼看交稿日期臨近,十多萬字的文稿卻因電腦故障瞬間消失。
她愣在電腦前,心裏一片空白,短暫的慌亂後,一個念頭浮上心頭——要不要向出版社說明情況,請求延期?
畢竟特殊情況,編輯一定能理解。
可她很快否定了這個想法。既然承諾了,就不能輕易食言。
於是,她咬緊牙關,幾乎不眠不休地重寫,將休息壓縮到最低,終於在短短十天內趕出了新稿。
交稿時,她瘦了一圈,雙手因長時間敲擊鍵盤幾近麻木。
出版社得知後,深受感動。
其實,一個人可以才華橫溢,但真正讓人值得信賴的,是她對承諾的堅守。
作家石陳金說過這樣一句話:「無愧於事,不如無愧於身;無愧於身,不如無愧於自己的良心。」
現實中,多少人因利益撕破臉,因欺騙而失去信任。
那些口口聲聲「一定會做到」的人,最終一而再得讓你失望透頂。
誠然,同人交往,要看品行,要信誠心,而非表面。
守信之人,恰恰是世間最可靠的存在。
他們的話比契約更有分量,他們的承諾,比黃金更珍貴。
靠近守信之人,你會學會以誠待人,學會擔當,學會堅守自己的底線。
餘生,願你身邊皆是誠信之人,行走世間,所見皆是真心。
▽
余華在《活着》中寫道:
「活着就是為了活着本身,而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
其實,活着,更是為了與那些讓你活得更好的人相遇。
與正直的人同行,你會學會堅持原則,不忘初心;
與寬厚的人共處,你的心境會越來越豁達;
與守信的人交往,你的世界會更加溫暖。
選對了人,走對了路,人生才能越走越順,越來越好。
願你餘生擇善而交,擇誠而處,靠近優秀的人,成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