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波羅網唐寧報道/自鄧小平之後,中共歷任領導人里,習近平最鍾愛國企。習近平上台後,大量財政和非財政資源湧入國企,尤其是央企。他希望國企成為社會主義經濟的「頂樑柱」,能應對經濟動盪,並實現其所謂的「中國夢」。以「一帶一路」為例,央企就承擔了1100多個海外項目,還未計入地方國企。
德國之聲日前刊登學者張俊華的分析文章指出,習近平對國企的偏愛隨着他地位的變化而愈發明顯。他擔任黨魁後,更在意中共政權如何避免蘇聯式崩潰,誓言要「紅旗永不變色」。這種心態使他從務實轉向意識形態,執政十年來,習近平對民企實施了慘烈的「大手術」:要求民企建立黨支部;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一度「被消失」,旗下螞蟻集團遭罰70億元;著名企業家孫大午因莫須有的罪名重判18年,全家幾十人被牽連入獄。
張俊華分析,習近平對民企的愛恨,源自其文革時期形成的「社會主義信仰」,這種信仰近乎宗教化,導致他對市場經濟的認知狹隘而抽象。
文章還指出,雖然習近平篤信紅色意識形態,但在經濟危機的壓力下,也不得不表現出一定的機會主義靈活性。目前,中國經濟正遭遇嚴重危機,失業激增、消費信心崩塌、投資停滯,因此習近平不得不對民企表現出一定程度的妥協。換句話說,這場經濟危機或成為民企重獲空間的契機。
但阿波羅網評論員鄭浩然對此觀點提出不同看法。他指出,當前中國經濟雪崩式下滑,大批外企撤離,民企紛紛倒閉,談何「民企復甦機會」?即使再有民企崛起,能比當年馬雲更輝煌嗎?如今馬雲顛沛流離、命懸一線,孫大午仍被關押獄中,這些活生生的教訓歷歷在目。
鄭浩然表示,習近平的骨子裏只信任國企,而對民企則是利用式的「愛恨交織」。當習近平對民企表現出「愛」時,民企仿佛置身天堂;當習近平表現出「恨」時,民企立刻墜入地獄。馬雲的沉浮最能體會這種痛楚。
鄭浩然最後提醒說,即便未來再有民企風生水起,終究也會成為習近平下一輪「殺豬」的對象。對中共不抱幻想才是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