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習近平游麗江,怕讀錯,問布農鈴怎麼讀(圖片來源:網絡截圖)
獨裁者習近平從貴州一路顛簸到了麗江,黨媒遲至目前還沒有任何「歌頌」的報導出籠,微博以及百度搜索一片沉寂,等待央視御用攝影師以及蔡奇看管的寫手們拿出燒腦的通稿。
說實話,本是春暖花開之際,習近平本欲踏春遊麗江,但一場暴雪,被稱作十幾年不遇。總會讓人想起那些著名的打油詩:江山一籠統,井上黑窟窿。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
評論人士今濤拍暗在看中國撰文說,這首詩有點形象的預示着被共產邪靈一統的大好河山,每個人都被沉重的斧頭鐮刀揮舞出來的霧霾籠罩着。
獨裁者麗江的這場考察,保鏢的兇悍,則一定是央視通稿視頻竭力隱藏的,保鏢手中的黑色提包,引發的猜測就更有意思:其一,包裏面裝的是習近平的救命膏丸,或者是可以迅速打開的遮蓋網,能夠抵擋子彈的衝擊力,拎着包的保鏢知道,無數的便衣在前面擋子彈。
習近平在麗江,樓上的窗戶都被關閉,保鏢們拎着黑色包,裏面是防爆「煙霧彈」?(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還好,民間的視頻給出的習近平提問還真有意思,且不說關於雲南特產的鮮花餅的營養問題,都充分顯示出習近平具有相當的初中生水平,整個問話中,習近平顯然「中氣不足」。
這還不算,總是讀錯字的習近平,這一次格外小心,居然膽敢不恥下問,問的是「布農鈴」。
這個功課蔡奇沒有提前教會習近平。
「布農鈴」可不是一個簡單的話題。
原版的布農鈴,是布農族(Bunun Tribe,一支台灣原住民族)的傳統樂器。但這個定義十分抽象,因為找不到這種「傳統樂器」的實物。但是,布農族是台灣的原住民,就具有相當的象徵意義了。
真的,什麼事情都不是偶然的。在當前台海局勢十分緊張的節點上,喚醒人們關於布農的記憶——那才是「漂泊的布農」的真實意義,這就在於中共獨裁政權讓中國漂泊在中華民國之外,漂泊在公平正義、民主法制、人權自由之外。已經不是「原住民」,而是被強加了馬列幽靈附體的九州大地,但總有回歸的那一天。
至於訪查時的真相,就是網友很客觀的描述:途經的小鎮都幾近戒嚴,普通居民都被限制基本行動自由,沿街二層以上的窗戶都被關閉,特斯拉遭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