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海豹特種部隊上尉、美國最大私人軍事公司(PMC)黑水(Blackwater,現稱Academi)創辦人普林斯(Erik Prince)上周六(15日)於密歇根州希爾斯代爾學院(Hillsdale College)談未來戰爭面貌(The Future of War),回顧烏克蘭戰爭中無人機技術的革新與低成本精準打擊,相較於價差超過120倍,昂貴、射程又受限標槍反坦克導彈等武器,所帶來的戰場顛覆性改變。
無人機革新與低成本精準打擊
普林斯談到,烏軍在面對俄軍坦克的猛烈攻勢,前線人員不得不發展新的應對策略。戰爭初期,烏克蘭軍隊最初使用商用無人機投擲手榴彈或反坦克火箭彈的成型裝藥彈頭來攻擊俄軍裝甲部隊。
如今,這項技術已經進一步發展。他提到,前線人員利用3D打印技術製造小型彈頭,前端裝有銅製錐形內襯。當炸藥爆炸時,衝擊波會將銅內襯轉化為高速高熱噴流,穿透坦克裝甲,甚至可貫穿T-72坦克後方的彈藥艙(bustle)。
而裝配成形裝藥彈頭的第一人稱無人機(FPV)最大射程可達15公里,且每位士兵都能輕鬆攜帶6架。他認為,這種技術象徵精準打擊的民主化(democratization,普及化而非技術壟斷),因為它的成本低廉且高效。
120倍成本差異,顛覆傳統武器
一架市價僅500到800美元的無人機,經過軟件修改,加上3D打印的彈頭與裝滿鋼珠的殺傷性載荷,總成本低於3000美元,但其戰場效能卻不遜於昂貴的武器系統。
相較之下,雷神公司(Raytheon)生產的標槍飛彈(Javelin)單枚造價高達15萬美元,而其發射器更要價20萬美元,考慮到標槍導彈的射程僅2700至5000米,普林斯強調,這樣的技術變革顛覆了傳統的軍備,讓戰場上的攻守局勢發生重大變化。
烏俄雙方電子戰與反制
俄羅斯在電子戰領域非常擅長。他們能夠在數周內破解美國精確導引武器的導航與通訊鏈,使其失效。相較於效率低下且臃腫的五角大樓,烏克蘭戰場上的前線人員正在從「車庫中」(garage,小作坊手作)創新技術,尋找新的生存與作戰方式,以應對電子干擾。
例如,傳統的美國拖式反坦克導彈(TOW Missile)採用光學追蹤、線控導引的方式,導彈發射後會釋放光纖線纜,透過光纖傳輸控信號。現在,這種技術被應用到無人機上,使其能夠在無電波環境下隱匿飛行,航程可達10公里,甚至能夠穿越建築物內部,執行精準獵殺。
這些創新技術正在加速推動戰爭模式的變革,讓精準打擊變得更為普及,徹底改變了現代戰場的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