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國防預算主要相對於中國對台灣領土野心而來,國民黨勸得了中國「放下屠刀」,誰又需要向美國說明什麼。(美聯社)
美國已故外交戰略大師季辛吉對美國外交界影響深遠,他所提觀念之一,在國與國的衝突應該透過外交手段解決,至於外交手段,則包含了對彼此義務、權利和利益的調和,並着重於遏制武力。這當然有始自一次世界大戰,當帝國主義列強陷入軍備競賽進而導致世界大亂的教訓。諾貝爾和平獎創設初期,為數不少都是頒給裁減軍備有功人士,道理也在這裏。二戰後迄今,美國外交圈很大程度另外也相信世界和平,可以建立在因多邊主義創造出的國際經濟秩序之下。
理想狀態,各國願意降低軍備競賽,相互發展經濟合作,自然可替和平帶來更多空間,基於這一角度,多年來季辛吉和他的「門徒」們對美國自身最大的批評,就是「軍事援助是美國外交政策工具箱中最危險的工具之一」。美國以軍事實力投射出其全球影響力的趨勢,在美國國內其實一直受到不小抨擊,並多有警告,千萬不可讓美國外交政策的決策權從國務院轉移到國防部,尤其當五角大廈對美國外交政策的影響力愈是增加,不就代表美國愈走向二戰、一戰年代的回頭路?
不過,對「經濟合作創造和平」的反向挑戰,力道其實也不小。最顯見的例子,當然就是克林頓2000年力促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當時他主要遊說對象,正是華盛頓外交菁英。克林頓論點為:「加入世貿組織雖然不會讓中國一夜之間變成一個自由社會,也不會保證中國會遵守全球規則…但隨着時間的推移,我相信它將推動中國更快地朝着正確的方向前進。」
然後,經20年過去檢視,結果呢?中國經濟顯著成長,政府卻利用新科技大幅擴張對自己人的民監控;另有新疆人被送往「再教育營」;再者,網絡防火牆也一個個架了起來,歐威爾氏的審查制度且無所不在…「中國加入WTO將為中國帶來更大的自由」,幾乎已成為美國外交政策中的經典諷刺教材,也大大打擊了美國人自以為的「自由是世界上最大感染力的力量」。同一時間,中國還長成了美國主要駭客攻擊源頭。
不只如此,最重要的是,根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的統計,中國現已是世界第二大軍費開支國,並占亞洲和大洋洲地區軍費開支總額的一半,其中絕大部分更是用於增強解放軍的「對外戰鬥力」。以近日中國駐美大使館針對川普將對中國加征關稅一事,發文警告「任何類型戰爭中方都會奉陪到底」,中國一路強化軍備,沒有人會懷疑其最終目標就是鎖定美國。只是,在這之前,它已直接迫使鄰近國家也跟着增加國防預算,尤其美國在亞洲的最重要盟友日本,同一份報告顯示,日本在2023年的軍費便比2022年增加了11%。更不用說,台灣必然首當其衝,包括共機頻頻出現在台灣附近海域,以及在南海人工島嶼建立基地,哪一樣不是針對想控制台灣而來?因而,台灣透過升級美制F-16戰機、戰車和導彈,並積極自主研發武器,增強自我防禦力,不也都是中國威脅下的常理反應。
另一方面,根據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最新報告,自俄羅斯2014年入侵克里米亞,加劇整個歐洲大陸的威脅意識,歐洲國防開支已連續十年成長,2024年尤其成長了11.7%,達4570億美元,北約成員國長期以來「將GDP2%用於國防」的承諾愈加聊備一格,而主因就在俄羅斯那早沉不住氣的「帝國夢」。
歐洲有俄羅斯,亞洲有中國,而無論國際戰略研究所還是斯德哥爾摩和平研究所,在統計全球軍事預算時,共同提出的警告即「新一輪軍備競賽」已被激發。如此一來,美國「季辛吉派」過去以外交、談判取代軍事力量作為維持世界秩序工具的想法,實踐上恐怕就更棘手。中國駐美大使館那篇發文:「不管是關稅戰、貿易戰或其他什麼戰,中國都將奉陪到底。」被BBC視為是川普就任以來,中國最強硬的言論,若非自恃武力,中國何以有這番底氣嗆聲美國?同樣道理,因中國這一發文引起美方各界激烈反彈, 中共外交部發言人林劍隔天立刻態度轉變,改向華府喊話稱「無論是關稅戰還是貿易戰,無論是冷戰還是熱戰,都『打不得、也打不贏』」,背後忌憚,不也是美國依舊是高於中國的軍事強國。
基於多數人無不嚮往一個和平的世界,當然不樂見此刻又出現多國軍備競賽,但唯獨俄羅斯、中國有着因強烈領土渴望而來的軍備增長,以致周邊鄰近國家必須積極自我武裝,卻又已是閃避不了的課題。
那麼,當3月4日,美國聯邦參議院軍事委員會舉行柯伯吉(Elbridge Colby)出任國防部次長人事聽證會,參議員蘇利文對台灣立法院刪減國防預算表達疑慮,並抨擊為「玩危險遊戲」,還點名國民黨,而柯伯吉也說他對台灣立法院刪減軍費感到非常不安,並引述川普第一任期的國防部長馬提斯所言「我們不可能比你自己更在乎你的防衛」時,指的不就是上述課題。
問題是,美方「點名」國民黨,卻是在國民黨立委陳永康2月底赴美交流之後,當時陳永康曾強調美方「已經了解」國防預算遭刪減的是行政經費,和建軍、採購與後勤沒有關係,幾周後,何以美方在「已經了解」下,仍說國民黨刪減國防預算是危險遊戲?又陳永康對此再強調,那是因為「美國了解的並非全貌」,建議台灣執政黨與在野黨一同組團赴美說明。
其實,對當下各國軍備競賽有基本認知,就會知道國民黨一直以來應該「說服」的並不是美國,而是國防預算實際已遠高過官方公佈7.2%增長的中國。國民黨一直是前往中國管道最暢通的台灣政黨,若能勸服得了中國不再以增加軍備威脅台灣,刺激鄰國,回歸對彼此義務、權利和利益調和的外交道理,並着重於遏制武力,至少台灣和中國之間「玩危險遊戲」的機會就會大幅降低,美國又何須「點名國民黨」?終歸,台灣國防預算,主要相對於中國對台灣領土野心而來,國民黨勸得了中國「放下屠刀」,誰又需要向美國說明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