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川普創奇蹟!李嘉誠看到大凶 華爾街幕後…;中共大印鈔前奏,兩會後慘澹苟活靠AI續命

—【阿波羅網報道】

周二(3月4日),美國從李嘉誠手中成功接管了巴拿馬運河的兩個關鍵港口,中共在當地影響力遭到重創。 中共將2025年GDP增速定為5%,財政赤字率4%,意味着中央政府發債超過5萬多億人民幣,極度依賴印鈔拉動GDP增速。 日前台積電宣佈對美國加碼投資1,000億美元,三星和Intel哭聲超大,到底怎麼了?

周二(3月4日),美國從李嘉誠手中成功接管了巴拿馬運河的兩個關鍵港口,中共在當地影響力遭到重創。

中共將2025年GDP增速定為5%,財政赤字率4%,意味着中央政府發債超過5萬多億人民幣,極度依賴印鈔拉動GDP增速。

日前台積電宣佈對美國加碼投資1,000億美元,三星和Intel哭聲超大,到底怎麼了?

這次跑得很徹底!李嘉誠又看到了什麼

川普總統在周二(3月4日)的國會演講時,再次豪氣萬丈地宣佈:「我們要把巴拿馬運河拿回來!」

結果,當天就傳來消息,美國接管了巴拿馬運河的兩個關鍵港口。怎麼做到的呢?

據知情人士透露,華爾街大鱷貝萊德的執行長拉里·芬克早前致電白宮,表示貝萊德有意收購巴拿馬運河兩側的港口,如此一來,美國就能「和平奪回」這條戰略要道,無需兵戎相見。川普總統對此表示歡迎。

幾天後,收購談判迅速推進。3月4日,李嘉誠旗下公司「長江和記」宣佈,將經營巴拿馬運河港口的子公司90%的股權,賣給貝萊德財團,交易總額高達228億美元,其中,長和集團可拿到190億美元現金。

「長江和記」強調,這是一筆「純商業交易」,與政治無關。但市場普遍認為,川普政府對此交易樂見其成,甚至可能在幕後推波助瀾。貝萊德此舉,除了讓川普在「奪回巴拿馬運河」的承諾上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績單,也削弱了中共在該區的影響力。

《澳洲金融評論報》(AFR)周四(6日)報導,已經退休的長和創辦人李嘉誠,其長子、長和主席李澤鉅,以及貝萊德執行長芬克(Larry Fink)等巨頭都有參與談判,主要以視訊會議、電話方式,此次交易談判在數周內完成。

值得注意的是,貝萊德在環保投資、多元化議題上曾與共和黨人關係緊張,川普陣營甚至一度批評該公司過於「政治正確」。但這筆交易無疑為芬克拉攏了部分共和黨的支持,也進一步融洽了華爾街和白宮的關係。

貝萊德公司及其行政總裁拉里‧芬克(Larry Fink)重新獲得了共和黨人的好感。

印第安納州財務長丹尼爾‧艾略特(Daniel Elliott)說,「貝萊德與川普政府的合作對每個人來說都是正面的,我可以看到這為他們打開了一扇門。」這位共和黨人去年因擔心貝萊德的ESG政策,而協助將貝萊德從管理近10億美元全球債券投資組合的合約中剔除。如今他表示,如果貝萊德有資格獲得未來的合約,他現在願意考慮。

其它州的共和黨財務長也表示,貝萊德在這次交易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且芬克最近在努力削弱ESG政策影響力,這讓他們感到鼓舞。

此交易消息一出,長和股價飆升,截至周三(5日)收盤,股價大漲了21.86%。

不願具名的香港時事評論員表示,作為事業版圖遍佈全球的頂尖跨國企業創辦人,李嘉誠自有其國際視野及佈局,懂得如何遊走於不同政治角力中,「可能這次是以退為進,為日後帶來更大利益」。

香港資深投資人邵志堯5日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認為,李嘉誠這次決定出售巴拿馬碼頭業務百分之百是政治決定。長和這次出售相關業務,是不想成為中美衝突之下的磨心,避開國際地緣政治衝突。」

時間倒回1997年。

那一年,巴拿馬政府決定公開競標運河兩端的關鍵港口巴爾博亞港和克里斯托瓦爾港,尋求更高效的運營管理。當時巴拿馬運河承載着全球約5%的海上貨物吞吐量,戰略地位無出其右。

碼頭青年自媒體文章稱,李嘉誠敢於接手,在於他的遠見。1997年,中國尚未加入WTO,但工業化浪潮已初顯端倪。李嘉誠判斷,中國經濟崛起將推動全球貿易增長,巴拿馬運河的貨運量勢必水漲船高。作為一個已在香港葵涌碼頭、英國費利克斯托港積累豐富經驗的港口運營者,他相信自己能通過技術升級和效率優化,將這塊「粗糙原石」打磨成金。事實證明,他賭對了。

到了2000年代初,巴拿馬港口的年吞吐量從接手時的不足200萬標箱,逐步攀升至400萬標箱,收入穩定增長。

2016年,巴拿馬運河完成擴建,允許更大的新巴拿馬型貨輪通行,港口貨運量再上一個台階。和記港口的收入隨之水漲船高,巴拿馬業務成為其全球佈局中的一顆明珠。

與此同時,李嘉誠並未止步於此。他將港口版圖擴展至全球,在英國、荷蘭、韓國、泰國等23個國家運營43個港口,構建起一張覆蓋五大洲的物流網絡。巴拿馬港口只是其中一環,但其戰略地位無人能敵。

但是隨着中國在拉美地區的影響力擴大,巴拿馬港口的運營逐漸被貼上地緣政治標籤。

2017年,巴拿馬與中(共)國正式建交,中國企業加大在當地的基建投資,從鐵路到能源項目,合作規模迅速擴大。2021年,巴拿馬政府將和記港口的運營權延長至2046年,這也讓美國政府提高了警惕。

碼頭青年表示,川普上台後,不斷退群,美國重現孤立主義,全球化大大退潮。這對全球貿易是致命的打擊,這種背景下,航運和港口豈能獨活?

李嘉誠顯然看到了這一趨勢。他的商業哲學一貫是「高拋低吸」,不賺最後一個銅板,在資產價值高點果斷出手,而非戀戰。

至於李嘉誠,雖然富甲一方,但是和一個超級大國鬥,那更不夠看的。

於是,三十六計走為上,趁風波未起時,出售資產得以抽身,避免被捲入漩渦,這才是李嘉誠的風格。

所以,在全球貿易遭遇逆流的今天,李嘉誠的撤退極可能是一個大大的信號。資本的嗅覺,往往先於時代的變化。

碼頭青年認為,高手下棋,不是看一兩步,而是好幾步。全球化的逆流正在加劇,保持對內地和香港港口的控制,或許不僅是政策上的限制,更是李嘉誠及其智庫對全球形勢的深思熟慮。

中共奏響大印鈔前奏,兩會後慘澹苟活靠AI續命

阿波羅網孫瑞後報道/中共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宣佈財政赤字目標及發行長期特別國債、地方政府專項債的數字全部超過以往,尤其財政赤字4%。

中共官方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經濟GDP為1349083.5億,將近135萬億。按照這個數目計算,4%就是53963.34億,數目將達到5萬多億。

而中共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的說,赤字規模5.66萬億元;加上超長期特別國債1.3萬億元、特別國債5000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券4.4萬億元,中共將超發11.86萬億元鈔票,將佔中共GDP的11%有餘。

中共超發佔GDP的11%有餘的鈔票,才敢將今年的GDP增長目標定為5%,可見中共對中國經濟能否增長,心裏也是沒有底氣的,只能說中國經濟已經敗壞到無可挽救的地步,勉強苟活而已。

中共除了大舉印鈔使經濟苟活和試圖挽回外資給中共救急之外,中共今年「兩會」似乎多了一些對人工智能(AI)等高科技產業的關注。

英媒BBC中文報導,中共總理李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將數碼技術與製造、市場優勢結合,支持大模型廣泛應用,發展智慧網聯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手機和電腦、機械人等裝備。

史丹福大學經濟學家許成鋼則認為,DeepSeek短期內確實給中共帶來喘息機會。但是對中國整個的經濟增長不會起到明顯的改進作用。這是中共制度所決定的,如果中共制度不改,中國經濟的基本問題如內需不足,就得不到解決。

台積電赴美搶先機,專家:三星和Intel現在哭超大聲

台積電將對美國加碼投資1,000億美元,川普隔日再於國會演說盛讚台積電。儘管國內出現「美積電」、賣祖產等唱衰聲浪,但韓媒卻憂心此舉將擴大台積電與三星、SK海力士的差距。業界財經專家也指出,台積電擴大投資是基於更大的戰略佈局,「那些唱衰看壞台積電的人,大概都不知道三星、Intel現在是哭多大聲。」

包括韓國《每日經濟新聞》、《韓國時報》均提及,台積電的大規模對美投資計劃,可能進一步擴大台積電與韓國半導體業的差距,為三星電子、SK海力士等韓國企業造成龐大壓力。產業研究機構「TrendForce」數據顯示,台積電去年第三季晶圓代工市佔率為64.9%,三星電子則為9.3%,兩家代工廠的市佔率差距相較第二季的50.8%已擴大至55.6%。

面對台積電的投資計劃,韓國企業也被迫考慮追加對美投資,三星電子先前將美國半導體投資額度由440億美元下調至370億美元,如今有預測稱三星很可能重啟先前宣佈的440億美元投資計劃。

「其實第一個完蛋的是韓國還有Intel。」資深財經專家黃世聰也說,很多人擔心台積電遭掏空、先進制程赴美。然而韓媒卻要求三星、海力士跟進投資。他分析,與其說台積電被迫赴美,倒不如說是領先佈局;台積電6成客戶在美國,既然美國要去全球化,台積電當然要在美國地盤全力卡位,「台積電越強大,台灣越安全。」

「那些唱衰看壞台積電的人,大概都不知道三星、Intel現在是哭多大聲。」科技專家許美華則分析,台積電開出1,000億美元、沒押日期的支票後,超微、輝達、高通等美國客戶都紛紛表態支持,等於「把美國客戶再綁一次」,三星、Intel是要再去哪裏找客戶?

請訂閱阿波羅網主頻道,訂閱連結:

請訂閱阿波羅網副頻道,訂閱連結:https://shorturl.at/lMP34 
請訂閱乾淨世界:https://shorturl.at/luFTU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5/0309/2186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