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海外生活 > 正文

在國外過得好不好,看他說話的樣子就知道了

年底了,沉寂了一年的朋友圈突然間變得熱鬧起來了,

有人分享自己這一年掙了多少錢,未來有什麼新的展望,

有的人在新年到來之後更加迷茫,完全不知道以後的路要怎麼走。

其實朋友圈裏都是表象,想要知道一個人在國外過得到底好不好,看他說話的樣子就夠了。

如果一個人在國外突然間,喪失了表達欲,

說話和人交流的時候,好像對任何事都沒有興趣了,

那麼他的狀態可能很不好了,或許正承受着巨大的生活壓力。

有句話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在沒有壓力心情舒暢的時候,人總是表現地非常積極,

對於去哪裏玩,最近又發現了什麼好吃的東西,都充滿興趣,

只要一打開話匣子,就再也停不下來。

其次如果一個人在國外,長期以來一直在嘴巴上不饒人,

和人溝通時攻擊性非常強,那麼很有可能他的手日子過得很苦。

我們常常感嘆有些人說話做事時,戾氣實在太重了,

其實不是他們對你有情緒,只是他們的日子過得實在不舒心,壓根沒有動力和人好好說話。

你說的話,就是別人眼中的你。

一個人若是說話刻薄,口出惡言,往往會遭人厭惡。

良言一句暖三冬,惡語傷人六月寒。

當你懷一顆包容之心,言語溫和,自然就能收穫別人的善意。

語言之間盡顯風度,自然就會受到尊敬。

另外就是有些人,不管在國外經歷了什麼,說話時總是不緊不慢,情緒溫和的人,

要麼有一顆強大的內心,要麼就是他們的日子真的過得很舒心,對周圍人普遍沒有什麼惡意。

蔡康永說,「你越會說話,別人就越快樂,別人越快樂,就會越喜歡你;

別人越喜歡你,你得到的幫助就越多,你會越快樂。」

一般說話有水平,且能給足他人的體面的人,在國外的人際關係都不會太差。

在國外,語言,是一個人最直接的招牌。

人際交往中,你說的每一句話,都是向他人遞出的一張名片。

會說話的人,開口就能釋放魅力,讓人感到舒服,這是情商、修養,更是格局。

有修養的人懂得和顏悅色地解決問題,不給你壓迫感和不適感,用尊重的態度贏得尊重。

成年人的相處中,最忌諱的就是口無遮攔。

慎言,開口之前停三秒、話到嘴邊留三分,

哪怕是隻言片語也能讓對方如沐春風,是一個人教養的體現。

停頓的功夫,給自己留一點沉默的時間,才能有效梳理邏輯,也避免場面陷入尷尬的境地。

真正聰明的人,都會先思考再發言。有話慢慢說,遇事停三秒,分寸才不會缺失。

成熟的人在評價一件事物前,往往會自己思考和判斷,不人云亦云,

他們更願意追逐真正的真相,而不是隨着情緒脫口而出地宣洩。

走得太快便容易跌倒在地,說話太急就可能招致是非。

與人交往,多給自己留一點沉默的時間,有話慢慢說,為思考留有餘地,也讓彼此留下體面。

END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夜聽海外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5/0305/2185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