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港台 > 正文

國軍秘密超音速武器! 經國號掛載「雄風-3」首度曝光 還有擎天-2 威懾解放軍

作者:

掛載「雄風-3」測試的IDF戰鬥機。圖:翻攝自騰訊網

25日,美國軍事專業網站《The War Zone》報導,一名匿名讀者提交了台灣 IDF經國號戰鬥機掛載「雄風-3」超音速反艦導彈測試的圖片,引發關注。台灣媒體與學者側面證實,顯示台灣空射版「雄風-3」的研發可能已經恢復,並被視為重要威懾手段。

「雄風」系列是台灣發展數十年的主力巡航導彈。從1970年代的「雄風-1」反艦導彈開始,該系列經歷多次技術升級。後續推出的「雄風-2」吸收美制「魚叉」導彈技術,射程提高至120公里以上,並延伸出遠程對陸攻擊版本「雄風-2E」(約600公里)與「雄風-2ER」(約1,200公里)。

進入21世紀後,全球反艦導彈發展趨勢轉向超音速,促使台灣在2007年推出「雄風-3」。該型導彈最高速度可達3.5馬赫,但由於技術門檻高,採用雙火箭助推器設計,導致體積龐大,僅能透過固定陣地發射,影響靈活性。

雄風-3圖:翻攝自騰訊網

根據報導,此次曝光的空射版「雄風-3」取消了火箭助推器,實現輕量化設計。若技術成熟,射程預計可達150公里,並能透過戰機發射,顯著提升戰場覆蓋範圍與威懾力。不過,該技術仍處於測試階段,距離實戰部署尚需時間。

與「雄風」系列並行發展的「擎天」系列,則被外界認為是台灣現階段最具威脅的遠程巡航導彈。「擎天」源自1996年啟動的「雲峰」計劃,搭載亞燃衝壓發動機,速度可達5馬赫,射程接近2,000公里。改良型「擎天-2」更可達3,000公里。

雖然「擎天」被部分外媒稱為「高超音速武器」,但分析指出,僅有5馬赫的飛行速度不足以滿足高超音速武器的定義,仍需具備大氣層內高速機動能力。

中國軍事專家指出,國軍近期多次進行海空軍大規模實戰演練,顯示其積極提升「演習轉實戰」能力。面對遠程武器防禦效果有限,強化先發制人與機動反擊能力,將成為未來解放軍防衛戰略的重點。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新頭殼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5/0304/2184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