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波羅網方尋報道/情況愈發嚴峻。2月27日,美媒披露,中共計劃向幾大國有銀行注入至少4000億元人民幣,以刺激經濟。據彭博社報道,首批註資對象包括中國農業銀行、交通銀行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預計6月底完成。具體金額待定,但此舉暴露了金融體系的脆弱。近年經濟低迷,尤其是房地產債務危機擴散,導致銀行業利潤率創新低、壞賬激增,威脅系統穩定。若銀行「爆雷」,北京恐難逃劫難。
彭博社指出,北京為捍衛人民幣限制流動性的策略加劇了危機。2月,央行回籠資金支撐人民幣,銀行現金短缺加劇,回購市場貸款較去年同期驟降三分之二,存款在兩月內銳減四分之一。同時,地方政府加速發債,2025年前兩月發債1.69萬億元,半數用於置換6萬億隱性債務。銀行爭購債券求穩,卻進一步收緊流動性。去年9月,監管機構提議補充六大銀行資本,財政部擬發特別債券支持,提升抗風險能力。此前傳言注資或達1萬億。這是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政府首次大規模注資。
過去,中國銀行業靠放貸給房地產商和地方融資平台擴張,但疫情後經濟疲軟、地產動盪和地方財政惡化讓這一模式難以為繼。中小銀行尤為脆弱,去年大規模合併潮雖試圖救急,卻僅造出「更大的問題銀行」。財經評論員古春秋稱,4000億注資杯水車薪,中小銀行重組暴露體系崩壞跡象。海外學者程曉農警告,大銀行壞賬高達百萬億,已轉移至全國銀行體系,醞釀金融風暴。2月中旬,四大不良資產管理公司併入中央匯金,更預示債務危機逼近。
銀行壞賬與經濟低迷互為惡果。程曉農指出,中共靠「吃」儲戶存款維繫,各級政府掏空銀行且無力償還。如今貸款資源枯竭,銀行拉動經濟的能力漸失。古春秋認為,央行近期增投現金難解困局。銀行若撐不下去,儲戶將首當其衝。系統性破產的陰影,已是中國經濟的終極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