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對比 > 正文

5年後,中國人變了

作者:
李文亮和無數冤魂,不會白白離去,李文亮的微博,被稱為哭牆。艾芬的艱難,也不會是無止境。2022年11月那一張張白紙,如雪花片片,訴說著冤屈、痛苦、不甘和憤怒。我們同樣不會忘記在白紙運動中吶喊的人,在白紙運動中被關進精神病醫院的大學生,在白紙運動中勇敢向前的各行各業。五年了,中國政府管理社會的思維沒有變。但是,人民已經變了。

李文亮離開了整整5年,但是中共官方依然沒有改變。貪腐持續、壓迫持續、輿論管控持續、掩蓋真相持續。但中國民眾的變化卻非常之大,他們不再甘於被壓迫,不再保持沉默。在不當奴隸和黨天下之間,中國人正在艱難奮鬥。

李文亮離世官方篡改新冠歷史記憶被唾棄

李文亮當初因為揭發新冠疫情,被當局冠以「造謠」之名遭受審訊。同時被傳喚的還有另外七人。這八人如今被稱為「造謠八君子」。肺炎造成無數的人間災難。但是中共官方卻認為這是譜寫了大愛和人間史詩。中共官方不斷宣揚其防疫模式,把喪事喜辦的政治庸俗文化發揮到極致。事後,沒有人被究責,沒有官員下台。家裏死了人不能哭,要和偉大祖國一起笑。

中國政府常說西方是搬起石頭打自己的腳。如今,這話應驗到中共自己身上。疫情初期,為了甩鍋和塑造形象,中共拉着世界衛生組織和那個毫無建樹、甘當工具的總幹事當槍使,讓世界衛生組織成為了中共的傳聲筒。這一招短期有用,但如今卻激起了全世界的反彈。美國、阿根廷先後宣佈退出世衛組織。可預見的未來,隨著歐洲保守派一個接一個上台,歐洲大國退出世衛組織可說是指日可待。世衛組織的功能幾乎已經失去。

在中國國內,民眾對官方的新冠疫情記憶充滿反感。武漢封城解除之後,武漢最爆買的商品,竟然是悼念逝者的黃白菊花。一朵朵菊花的背後,是民眾對官方無聲的控訴。人們將不滿壓在心中,等待隨時爆發。

五年來的種種荒誕希望是最後一代

李文亮離世的這五年,中國經歷了很多咄咄怪事,這一切不會被忘卻。很多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紀念這段人生中的苦痛歲月。

那時,出門到處要驗核酸。核酸檢測機構幾乎是賺足了錢。那些穿着白色防護服的防疫人員、公安,成為人們抹不去的記憶。隔離酒店、隔離便當,成為大家無法忘卻的體驗。只要一發現病例,社區動員,幾乎是大排長龍的核酸檢測隊伍。

封城,這個詞是從那時變成了現實。武漢封城、西安封城、深圳封城、上海封城——中國大城市,除了北京和廣州,幾乎都遭遇過封城。人們在封城的日子中,沒有自由,生病了到醫院無法接受有效救治。

中國首位揭發新冠肺炎疫情的醫生李文亮去世已五周年,中國民眾不再甘於被壓迫,不再保持沉默。(圖取自微博)

隔離、方艙醫院——這也是那個時期的專有詞。人動不動就會被隔離。上海封城期間,一對不該被隔離的夫婦,要被轉運到方艙醫院。丈夫勇敢表示拒絕。派出所公安威脅:這會影響三代考公務員。丈夫給了史詩級的回應:放心,我們是最後一代。

那時,到處有各種電子碼。各省都有健康碼。沒有核酸檢測報告,健康碼就不是綠色,你就無法出行。全中國還搞了一個大數據,叫作行程碼。記錄下你的所有行動軌跡。如果是用來疫情防控也就算了。結果到了河南鄭州,居然把討要存款的儲戶訪民健康碼變成了紅色。形同無恥。

新冠疫苗接種,說是自願,結果層層加碼,變成強迫。很多人因為疫苗的不適反應罹患了長期疾病。這些人被新冠歷史記憶所剔除。他們為自己維權,結果讓自己成為了社會的「不安定分子」。

真的希望這是最後一代人經歷這種荒誕的日子。

希望:勿忘白紙、勿忘艾芬醫生

李文亮被稱為吹哨人,同在武漢的女醫生艾芬被海外媒體稱為發哨人。因為是她最早在檢測報告中看到了疫情,向外公佈。艾芬後來遭受了無情的打壓。她的眼睛被無良醫院搞到失明,還不停要面對公安的騷擾。如今的艾芬,依然在官方的監控之下,進行着艱苦的維權。她的那篇記錄新冠疫情發現過程的文章,被中國網絡管理當局刪除,卻轟動全世界,在世界各國的中國人,用他們熟悉的日文、英文、法文、德文、俄文、阿拉伯文、西班牙文、葡萄牙文、韓文、馬來文等等等,將文章翻譯出來。這在中國翻譯史上,是了不起的創舉。

李文亮和無數冤魂,不會白白離去,李文亮的微博,被稱為哭牆。艾芬的艱難,也不會是無止境。2022年11月那一張張白紙,如雪花片片,訴說著冤屈、痛苦、不甘和憤怒。我們同樣不會忘記在白紙運動中吶喊的人,在白紙運動中被關進精神病醫院的大學生,在白紙運動中勇敢向前的各行各業。五年了,中國政府管理社會的思維沒有變。但是,人民已經變了。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RTI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5/0208/2172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