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已至,而且來得比我們想像的更快。
特斯拉的馬斯克在 CES2025的舞台上,攜同約25位大型企業的首席營銷官,甩出了一堆瘋狂預測:
3-4年內 AI能幹所有腦力活;
特斯拉3個月內就能超越人類開車水平;
兩年內實現登陸火星;
Neuralink已經往人腦里塞晶片了;
人形機械人會成為「史上最大產品」,搞不好要造300億台,遠超任何其他產品......
以下是翻譯內容:
馬克·佩恩:我最近開車(特斯拉)從邁阿密到勞德代爾堡去見我兄弟吃個飯,大概40英里的路程。除了碰方向盤以外,基本上車是自己在開的。
馬斯克:你是說車自己在開,你都不用管它?
馬克·佩恩:對,整個過程我都不用操作,真的很神奇。
馬斯克:就是這樣,當你跟那些沒試過的人說起這種事,他們往往都不相信。
馬克·佩恩:確實,我自己之前也不信。因為我一直對它能發展到什麼程度持懷疑態度。但你們最新發佈的軟件確實讓人驚訝。所以我建議大家都去試試。
說到這裏,我有個大問題想問:在未來十年,你覺得哪些技術進步會對人們的生活產生最大影響?
馬斯克:好,我不想讓你們太震驚,但 AI將會是一個重大發展。這個預測我很有把握。
有意思的是,如果你回顧五年前,當然還有十年前,甚至十五年前,我就一直在說 AI會成為一個龐然巨物,它會有超級智能,比最聰明的人類還要聰明。當時人們以為我在開玩笑,覺得太荒謬了,覺得計算機不可能比人類更聰明,不可能完成這些複雜的任務。
而現在,最新的 AI能夠比大多數人類更好地通過複雜的測試。
比如說,它們能比80%的醫生更好地通過醫學測試。AI在放射診斷方面的表現比大多數幹了一輩子的專業醫生還要好。顯然,這種進步還在加速。如果你沒看過黃仁勛的演講,真的值得一看。他真實地展示了 AI的進步有多快。AI在硬件、軟件和數據方面都在進步。現在新的趨勢是合成數據。
因為我們實際上已經用完了所有的書籍——整個互聯網上的內容,所有寫過的書,所有有意義的視頻都用完了。
我們肯定不需要抖音上那種一千個完全一樣的貓咪視頻,但剩下的那些有價值的視頻都已經被用上了。我們把這些內容分解成 tokens,本質上就是信息比特。現在我們已經用完了所有的、基本上是人類知識的總和,這種情況在去年就發生了。
所以現在唯一的補充方式就是用合成數據,也就是讓 AI自己創造內容,寫一篇文章或提出一個論點,然後給自己打分,通過這個過程來自我學習。
這個過程很有挑戰性,因為你怎麼知道它是在產生幻覺還是得到了真實的答案?找到真相是很有挑戰的。但現在 AI已經用完了所有可以訓練的人類知識,這真是瘋狂的事情。
馬克·佩恩:我知道你正在建造地球上最大的 AI中心。
馬斯克:是的,我們已經建好了。它正在運行中。
馬克·佩恩:微軟計劃投資800億美元——我之前在微軟工作過一段時間。
馬斯克:按照任何標準來說,這都是一筆巨額資金。
馬克·佩恩:我做過一項民意調查,我們問人們,AI是否正在影響你們現在的生活?13%的人說是。當我們問他們五年後 AI是否會影響你們的生活時,87%的人認為到那時候 AI會產生影響。
馬斯克:差別真大。
馬克·佩恩:對人們來說, AI會帶來什麼?是讓人失業還是創造就業?
馬斯克:AI將能做任何你想要的事情,甚至會提出你從來沒想過的建議。在未來三到四年內,AI能夠完成任何認知任務。基本上任何不涉及物理操作的認知任務,AI都能在最多三到四年內完成。
另一個方面是機械人技術。
AI不能只是在數據中心裏思考,它必須要做事情。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機械人和自動駕駛汽車。你顯然已經體驗過了,而且它的改進速度是指數級的。
我們有信心在今年第二季度左右超越人類駕駛水平。
我們有信心能夠讓事故概率低於普通有經驗的駕駛員。然後還會繼續提升。最終,我認為它的安全性會比人類駕駛員高出10倍,然後是100倍。我覺得它最終會達到基本上不會發生碰撞的程度。這些都將在今年在特斯拉實現。而且,這只是一個軟件更新的事。就像你自己經歷的那樣,同樣的車,收到軟件更新後,突然在駕駛方面變得更加智能了。
馬克·佩恩:讓我們談談具體時間表,因為你看,我已經不是最年輕的人了。
馬斯克:我對年輕的標準隨着我年齡的增長也在變化。
馬克·佩恩:我過去常常自己組裝電腦,那時候還不能直接買到成品。現在我不用這樣做了。所以關於自動駕駛的時間表,你認為政府認證的自動駕駛會在一年內實現嗎?
馬斯克:其實在某些地區已經有完全自動駕駛了,比如 Waymo在美國的幾個城市就有無人駕駛車輛。特斯拉的解決方案走的是一條更困難的道路,但最終會是一個更強大的通用解決方案。特斯拉的軟件完全依靠 AI和視覺,不需要任何昂貴的傳感器,不需要激光雷達,不需要雷達,甚至不需要預先了解地區環境。你可以開到一個從來沒去過的地方,甚至是其他特斯拉都沒去過的地方。就算是在外星球上,這輛車也能正常工作。這些都會在今年實現。
馬克·佩恩:我什麼時候能買到家用機械人?
馬斯克:這就要說到我們的人形機械人了。我覺得大多數人,如果不是所有人,都會想要一個自己的 C3PO或 R2D2。我實際上認為人形機械人會成為歷史上最大的產品,而且遠超其他產品。說實話這真是讓人難以置信。因為你可以想,每個人都很可能想要一個,有些人可能想要兩個。然後還有整個工業領域需要它們來製造產品和提供服務。
所以你必須想想人形機械人和人類的比例會是多少。我猜至少是三比一,四比一,也可能是五比一。
所以我們在討論的實際上是200億到300億個人形機械人。在這種情況下,錢的意義可能都變得模糊了。經濟可能不會有任何有意義的上限。我認為到那時候,假設事情沒有走向糟糕的方向,在 AI發展良好的情況下,我們不會有普遍基本收入。
馬克·佩恩:我們會有普遍高收入。那麼,你認為五年內我就能擁有第一個機械人嗎?
馬斯克:就特斯拉來說,除非有人在秘密開發什麼我們不知道的東西,否則我們的 Optimus機械人確實是世界上最先進的人形機械人。它有一隻擁有22個自由度的手,外觀和感覺都像人類的手。我們計劃今年生產幾千個。最初,我們會在特斯拉工廠進行測試。然後如果一切順利,明年我們會將產量提高10倍。所以明年我們的目標是生產5萬到10萬個人形機械人,再下一年再增加10倍。三年內生產50萬個機械人,這數量很大。
馬克·佩恩:確實很多。
馬斯克:也許我們應該用羅馬軍團來思考這個問題。我們會有多少個機械人軍團呢?一個羅馬軍團是5000人。
馬克·佩恩:我們什麼時候能在火星上建立殖民地?
馬斯克:我認為我們能在兩年內向火星發送第一艘無人飛船。地球和火星每兩年同步一次。現在我們正處於一個同步點,大約兩年後會有下一次同步,再過兩年後會有另一次。所以在第一次任務中,我們顯然要確保我們能夠安全着陸星際飛船而不會墜毀。我們需要證明我們能夠在火星上着陸而不會增加那裏的隕石坑數量。如果這些着陸安全完成,那麼也許在下一次任務中,我們就可以送人去了。
然後希望這個規模能夠呈指數級增長。最終會有數千艘星際飛船前往火星。我可能會有一個很酷的視覺效果,就像《太空堡壘卡拉狄加》那樣,殖民船隊一起出發,在太空中形成明亮的光點。我覺得那會很酷。但我認為目標必須是讓火星實現自給自足。
所謂火星實現自給自足,實際上就是說,如果來自地球的補給船因任何原因停止供應,火星也不會滅亡,而是能夠繼續發展。所以如果地球發生了什麼事,比如第三次世界大戰或者某種自然災害,或者誰知道會發生什麼,但無論什麼原因導致補給船停止來訪,如果火星仍然能夠存活下去,那麼文明的預期壽命就會大大延長。如果你退後一步思考,你會如何評價任何文明?是這個文明仍然局限於它的母星,還是已經成為一個多行星文明?
我們不想成為那些平庸的單行星文明。我們要在這裏取得一個令人尊敬的成果。即使我們無法走出太陽系,我們至少要到達另一個行星。
馬克·佩恩:我想再聊一聊大腦與技術的通信。
馬斯克:是的,準確說是「直接」通信。
馬克·佩恩:我能看到這個實現嗎?因為現在這看起來對我來說很有希望。
馬斯克:我們有 Neuralink。
我們現在已經有三位植入了 Neuralink的患者,而且他們都運轉良好。我們已經升級了設備,這些設備將有更多的電極,基本上就是更高的帶寬,更長的電池壽命等等。我們希望今年能夠為20到30位患者植入升級版的 Neuralink設備。
我們的第一個產品是試圖幫助那些失去了大腦與身體連接的人。比如四肢癱瘓或截癱患者,或者像史蒂芬·霍金那樣的情況。
如果霍金能夠以正常人的速度或者更快的速度進行交流,那將是一個變革性的突破。所以我們的第一個產品就是能夠讀取大腦的運動皮層,這樣當你想要移動手時,就能移動屏幕上的光標。這使得人們能夠通過思維來控制他們的電腦或手機。
我們的下一個部分將是幫助盲人,即使某人失去了雙眼或失去了視神經,甚至是天生失明,我們可以直接與大腦中的視覺皮層對接,使他們能夠看見。我們已經在猴子身上實現了這一點。實際上有一隻猴子已經使用這個設備兩年了。所以,我們的基本目標是讓人們能夠控制設備。
最終,我們認為如果在脊髓損傷處的兩端都植入 Neuralink設備,我們實際上可以傳輸大腦信號,繞過那些斷裂的「導線」,使人能夠重新行走。這顯然將是一個深遠的突破。我相信這在物理上是可行的。
Neuralink的長期目標是提高帶寬。所以現在當我們說話時,我們每秒的帶寬其實很低。在24小時內,人類的持續帶寬不到每秒一比特。一天有86,400秒,而普通人在一天內輸出的信息遠少於86,400比特。
如果某人是作家,可能會超過這個數字。但大多數人的輸出不會超過一天的秒數。通過 Neuralink,你可以將這個輸出能力提高一千倍或者可能一百萬倍。所以這將是一個完全不同的體驗。你基本上會成為超人。
馬克·佩恩:到目前為止說的這些事情,我都想參與。
馬斯克:相信我,你會真的喜歡這個晶片的。我可以保證。
馬克·佩恩:你希望 X成為什麼,這個平台將走向何方?我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
馬斯克:我確實希望 X成為一股向善的力量。我把 X看作是人類的群體思維。我們希望擁有一種健康、快樂和理性的群體思維,而不是相反的情況。我希望它成為最好的真相來源。如果你試圖了解世界上發生了什麼,它能提供最準確、最新的信息,無論是大事還是小事。所以它能讓你最好地理解世界上任何地方、任何時候發生的事情。
馬克·佩恩:你還有什麼結束語想要告訴我們的嗎?
馬斯克:我想鼓勵人們對未來保持樂觀。我認為未來更可能是好的而不是壞的。這就是我的預測。
在馬斯克眼中的未來,機械人未來會有300億件,錢也變得沒有意義,經濟的上限直接沒了。
這些話之前聽着像科幻或炒作,但經歷了幾天的 AI地震——DeepSeek用1/27的價格就能做到和巨頭一樣的事,宇樹機械人扭秧歌火到春晚,我們也許也要重新思考:
關於科技的未來,會不會越來越離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