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打烏克蘭已經快3年了。戰爭伊始,有預測認為,這是一場是石頭碰雞蛋、手拿把掐的遊戲。後來形勢不對,又有預測說,這是俄羅斯的戰略拖延。時至今日,類似力挺俄羅斯的言論已經不多了。因為不用預測,大部分人都已經瞧明白了。
為何當初的地球一霸,現在打個烏克蘭都這麼費勁?即使是蘇聯解體,導致國力削弱,但你也繼承了絕大多數軍事力量。有人說,是因為歐美的援助。援助歸援助,畢竟沒有親自下場,作為一個大國強國,扛住這些壓力應該沒有問題。但一切似乎比想像的更糟糕。
俄羅斯現在究竟是一個什麼狀況?今天咱們來聊一聊這個。
提起俄羅斯,或者說被俄羅斯承襲了衣缽的蘇聯,國人的內心總是五味雜陳,特別是上了年紀的人。俄羅斯曾讓大清帝國喪權失地,被迫割讓東北、西北近15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20世紀初,俄國革命的勝利成為中國革命前進的燈塔和榜樣。
四五十年代,蘇聯人吞併唐努烏梁海、挑唆外蒙古獨立,使得中國近200萬國土易手。日本投降前夜,蘇聯幫助中國消滅關東軍,卻在離開的時候,把東北工業設施搬了個乾淨。
中共建政後,蘇聯對中國進行了人類歷史上唯一一次完整工業體系輸出。20年後,雙方在中國東北兵戎相見。
可以說,在數千年的歷史中,從來沒有一個國家讓中國如此又愛又恨。無論我們有着怎樣的感情,我們必須接受的是:俄羅斯的家底是真的豐厚。
單以資源而論,俄羅斯恐怕是藍星上唯一擔得起「地大物博」的國家。俄羅斯國土面積1709.82萬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一位。這塊土地上蘊藏的自然資源總量佔到全球總量的21%。
種類多、儲量大,是俄羅斯自然資源的真實寫照。這不是外國專家的預測,而是俄羅斯人自己說的。俄羅斯科學院社會政治研究所數據顯示,俄羅斯幾乎所有的自然資源都可以實現自給自足。
俄羅斯的農用地面積2.1億公頃,其中耕地1.25億公頃,人均耕地面積0.85公頃。全世界的耕地面積指標和人均耕地面積指標分別為14.57、0.32。且俄羅斯耕地大多與中國東三省一樣是黑土地,土地肥沃,適合機械化耕種。
與對應的是俄羅斯糧食產量。據初步數據,2023-2024年度,俄羅斯小麥和大麥出口量均位居世界第一。俄羅斯還是世界糧食第三大出口國、第二大植物油出口國。
此外,俄羅斯的森林覆蓋面積超過810萬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49.8%,位居世界第一位。木材儲蓄量1022億立方米,超過中國和美國,位居世界第一。
化石燃料方面,《石油與天然氣雜誌》數據顯示,俄羅斯已探明石油儲量109.6億噸,世界排名第八。石油產量排名僅次於美國和沙特,位居世界第三。已探明天然氣儲量37.4萬億立方米,佔全球已探明天然氣儲量的五分之一,位居全球第一,產量排名第二,僅次於美國。
俄羅斯水資源總量27萬億立方米,僅貝加爾湖就有23.6萬億立方米,相當於地表淡水總量的五分之一,比北美五大湖加起來還多,夠50億人用半個世紀。
礦產資源方面,俄羅斯的地下礦產幾乎覆蓋了整個元素周期表,其中儲量位居世界第一的有鐵礦、金剛石、銻礦,鋁礦儲量位居全球第二。僅遠東和西伯利亞礦產儲量的潛在價值就接近25萬億美元。
需要說明的是,出於戰略安全需要,各國公佈的資源數據往往趨向保守。同樣,我們要認識到的是,美元會貶值,但耕地的生產能力、礦產資源可不會。
也就是說,無論外界如何風吹浪打,俄羅斯都可以關起門來過日子,而且日子還過得很不錯。這就是俄羅斯餓不死的原因,也是歐美國家自俄烏戰爭爆發以來多次對俄制裁,卻沒啥效果的根本原因。
雖然家底殷實,但俄烏戰爭,毛子打得不怎麼樣也是事實。俄烏戰爭初期,俄羅斯雖然取得了一定優勢,卻不是依靠裝備和技術。
從空軍方面來看,俄羅斯空天軍的主力機型是與烏克蘭同一級別的蘇-24、蘇-25、蘇-27和米格-29,這些源自蘇聯的機型在俄空天軍中的服役數量超過1500架,是絕對的主力機型。而性能較高的蘇-30、蘇-34、蘇-35機型在俄羅斯空天軍中的數量並不是很多。這也是俄烏戰爭開打大半年後,烏克蘭空軍依然堅挺的原因。
不僅是空軍,俄烏兩國陸軍的關鍵裝備坦克,同樣均是來自蘇聯的T-72、T-80。T-72服役於1973年,T-80是T-64改進版本,服役於1976年。也許這兩款坦克在被設計出來時,誰也不會料到,半個世紀後,他們會在曾經自己的國土上一決高下。
除了裝備性能不佔優勢,俄羅斯軍工的生產和修復能力也耽誤了俄軍的進程。還拿坦克來說,部分被擊中的坦克,可以修復後重新參加戰鬥;或者生產出更多性能更高的T-90進行替代,但俄羅斯選擇了啟用封存的T-80、T-64,甚至是老古董T-55。雖然這和烏克蘭從歐美得到了大量反坦克武器直接相關,但俄羅斯軍工也要承擔很大的責任。
總體來看,俄烏兩軍的武器性能並不存在明顯的代差,他們師出同源,都在使用着20世紀70年代的主力武器打着21世紀的仗。俄羅斯之所以能取得一定的優勢,是因為在數量和規模的上形成了對烏軍的壓制。當歐美的先進武器介入時,俄羅斯的規模優勢也不再明顯,因此一頭栽進了戰爭的泥潭。
但無論是通過俄烏戰爭,還是其他方式,想把俄羅斯置於死地,也幾乎沒有可能。雖然毛子常規戰不行,但被逼急了,他還是有掀桌子的能力。
目前,歐美對俄羅斯的策略就是一個:拖。通過一系列非烈性動作,拖住俄羅斯,讓他不能穩定發展,越久越好,直到把俄羅斯拖垮,一如當初的蘇聯。
於俄羅斯而言,其實也很難受,就如歐美想要的一般,他不能安穩發展。這還只是當前的,從長遠來看,俄羅斯在這兩點上也很「愁」。
一個就是人口問題。據《今日俄羅斯》發佈的統計數據顯示,截止到2021年1月1日,俄羅斯總人口1.462億,男性佔比46.3%,女性比男性多出約1100萬。
除了性別比例失調,未富先老對俄羅斯而言也是一個大問題。2019年,俄羅斯65歲以上人口比例為14%,2021年初,這一指標已經達到15.5%。雖然其老齡化程度不及日本和歐美,但已經趕上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發達國家。
對俄羅斯來說,人口生育率也是個要命的問題,2023年,這一指標為1.45。普大帝在2020年的國情咨文中曾提出,2024年要將俄羅斯生育率從當前的1.5提升至1.7。不出意外的話,俄羅斯婦女沒給普大帝面子。
人口學家對俄羅斯人口低於1億的時間估計,已經由2050年提前到了2046年,再加上俄羅斯人「酗酒」的毛病,俄羅斯人越來越少的趨勢,怕是避免不了。
物流是另一個限制俄羅斯發展的短板。當前的國際貿易主要靠海運,在可預見的未來,也不會有所改變。俄羅斯雖然瀕臨大西洋、太平洋、北冰洋,但卻極度缺乏出海口。無他,緯度太高爾。
除了彼得大帝從瑞典手裏搶來的聖彼得堡,俄羅斯的港口僅有海參崴、新羅西斯克、東方港。不僅數量少,還要考慮冬季結冰的問題。當然也有好消息,就是全球變暖可能會讓俄羅斯漫長的海岸變成實實在在的貿易優勢。
值得一提的是,俄羅斯廣袤的國土也拔高了貿易成本。這個也很好理解,開過大車的應該都明白,運輸距離長,消耗的人工、油料、車輛損耗都會增加,而這終究會轉變成貿易成本。蘇聯時間,曾有用直升飛機當校車的先例,原因就是走陸路成本太高。
因此,想要「餓死」或「殺死」俄羅斯,都是不現實的問題。目前,俄羅斯也很難受,不僅是俄烏戰爭問題,還有國家發展問題。俄羅斯未來之路在何方,其實也非常明顯,看到這裏的小夥伴,不妨寫出你們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