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張維迎批打壓民企舊文 重登新浪財經

中國經濟學者高善文、傅鵬等遭禁言後,新浪財經、網易等網站近日突然轉載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張維迎11年前的一篇《改革就是不斷「還權於民」》的文章,引發輿論關注。

資料照: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張維迎(Virginia Mayo/美聯社)

中國經濟學者高善文、傅鵬等遭禁言後,新浪財經、網易等網站近日突然轉載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張維迎11年前的一篇《改革就是不斷「還權於民」》的文章,引發輿論關注。

「新浪財經頭條」1月12日轉載一篇「法經網」的長文,在「改革就是把私權還給個人」的部分,討論到當前體制存在諸多障礙:第一是經濟體制,第二是政治體制。

文章說,首先是國有部門太強大,要創造所謂的公平競爭環境是不可能的。其次,就是政府管的太多,做什麼事都得審批。「我們國家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很多私權都被公有化了。改革就是不斷地把私權歸還給個人,但是仍然做的不是很好。」

張維迎:民營企業家犯罪被抓財產很快被處理是違法的

在談到私有產權得不到有效保護的部分,張維迎指出,「現在的民營企業家,有些犯罪被抓起來,財產很快被處理了,這個本身是違法的。私有產權的保護,依賴於法律,也依賴我們的司法制度。」他主張,「政府大量的權力應該廢除,就是說把政府局限在公權的範圍內,不應該侵害私權。」

在新浪財經刊登的這篇文章中,並未明確指出文章出自張維迎「何時」發表的談話。不過,進一步搜尋發現,張維迎的談話早在2013年就已刊登。但本台記者就此致電張維迎,未獲得回應。

「新浪財經頭條」轉載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張維迎11年前一篇「改革就是不斷』還權於民』」文章。網易刊登張維迎文章後,旋即就下架。(截屏自新浪財經/百度網站)

時事評論人士鄭旭光接受本台採訪時表示,這篇文章是十年前對中國經濟的分析,指出從 中共領導人習近平上台以來,許多根本性經濟問題未能解決,反而加劇。如今重新審視,當時中國正處於對經濟改革的高度期待期,張維迎認為中國經濟問題的核心在於動力不足,而不是改革阻力過大。

「新浪作為一家商業媒體,雖然沒有深厚的政治背景,但影響力很大。這次重新整理上架2013年的文章,至少表明在當前經濟困境中,仍有部分這樣的輿論和聲音,」鄭旭光分析,張維迎從凱恩斯學派轉向奧地利經濟學派,受米塞斯影響,主張減少政府干預。他與林毅夫在北大就經濟學理論的激烈爭論,成為學界的焦點。作為北大國發院院長、校長助理,張維迎參與了多項改革,對學界和政策影響深遠。

評論:網易下架文章恐因不符「中國經濟光明論」

在百度搜尋顯示,這篇文章除了在新浪財經率先轉載刊登後,13日,網易入口網站也跟進。然而,當點進網頁後,該文已經消失。

時事評論人士蔡慎坤對本台表示,網易近期成為當局重點監管嚴打對象,網易是許多個人作者經常藉助發聲的管道,經常有「沖塔」(中國網民對抗信息審查部門的轉貼跟進行動),或冒重大風險反對當權者甚至直接批評中央或習近平的言論,所以網易已加強自我審查,對任何與官方政策不符或不支持「中國經濟光明論」的內容保持高度謹慎:「現在中國網絡被網信辦監管得很死,稍有違規便可能遭約談,甚至面臨『歇菜』(停業整頓)的命運。」

蔡慎坤指出,中國門戶網站廣告收入銳減,網易和其他同類平台正處於轉型期,新聞和時政板塊逐漸被邊緣化,成為雞肋:既無法完全放棄,又面臨高風險。

「網易向右,自由開放程度比新浪多得多,現在可能受到干預和自檢,」鄭旭光說,長期以來「網易」一直是中國三大門戶網站中最自由化的,但可能因此受更嚴格的管控。相比之下,新浪財經的文章仍在,顯然這並非統一安排,而是各自編輯部的獨立操作。

「法經網」出自何處?

這篇文章的主要出處是「法經網」。根據百度搜尋,「法經網」是一個專注於法律和經濟領域的媒體,網站由調查記者羅昌平運營,他此前曾舉報過前國家能源局局長劉鐵男。

蔡慎坤分析,中共黨內及體制內許多人對當前的經濟形勢感到失望、不滿和無奈,形成了一種心照不宣的「明鏡思」狀態。「法經網」重新刊登張維迎十多年前的講話,聚焦於打擊民營企業,目前中國國務院也多次強調停止「遠洋捕撈」活動,現在吹風的結果就是要保護民企。

「法經網的出發點也許認為,重發張維迎的講話,即使上頭問罪,也無傷大雅。因為這是針對當前對民營企業的政策,沒人敢說。內部編輯或審核人員可能達成了某種共識,估計問題不大,所以放出來,」他補充說。

蔡慎坤分析,法經網關注的人有限,新浪財經暫時保留了該文章,如果話題引起更大關注或是海外媒體報道,他預期新浪財經也可能很快就會撤稿。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5/0115/2160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