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一位病入膏肓的中年女子苦苦支撐不肯閉上眼,身邊人潸然淚下,知道她在苦等兒子的歸期。
遺憾的是,母子沒能見上最後一面,便陰陽相隔。
從太平洋彼岸風塵僕僕趕來的兒子讀到母親臨終遺作,嚎啕大哭。
30年後,他用震驚世人的成績回報母親,使她從芸芸眾生中,「母憑子貴」一躍成為被歷史銘記的偉大的母親!
她就是科學家錢學森的母親章蘭娟。
1887年,在如詩如畫的杭州,富商章珍子迎來了家中長女,取名蘭娟。
章珍子曾擔任兩廣地區鹽官,卸任後靠經營鹽業、絲業、醬園業,積累了雄厚家財。
章蘭娟從小接受良好教育,聰明伶俐的她逐漸成長為一位知書達理、秀外慧中的女子,言談舉止中透着一股濃濃的書卷味。
再加上她長相端莊清秀,到了適婚年齡,上門提親的富家子弟都快踏破了門檻,可父親偏偏為她物色了一位「窮書生」。
章父選女婿的標準是人品、才華大於財富,被他挑中的窮小伙叫錢鈞夫。
錢家也曾非常高光,鈞夫是「錢王」的第32代孫,無奈到了父輩已家道中落。由於外商的入侵和人造絲的興起,經營傳統絲綢的錢家生意一落千丈。
與錢家交好的章父卻並不嫌棄,不僅將女兒許配給他賞識的錢鈞夫,慷慨送上豐厚嫁妝杭州方谷園2號房產,還資助女婿留洋。
1904年,錢鈞夫告別新婚妻子,與魯迅、蔣百里等愛國志士一起踏上東渡扶桑求學之路。
在他離開的6年裏,章蘭娟獨自承受了懷孕生子、長子又不幸夭折的艱辛和痛苦歷程。
1910年,她終於盼來了丈夫學成歸來。團聚一年後,她迎來了自己的第二個孩子——大胖小子錢學森,名字寓意學識淵博,夫妻倆將他視若珍寶。
然而,錢鈞夫不得不依依不捨地告別妻兒。
彼時就任杭州第1中學校長的他,因工作出色,被聘用到北京出任教育部廳長一職。
工作尚未穩定,妻兒只好暫留杭州,照顧和教育孩子的重任落在年輕的章蘭娟身上。
章蘭娟頭腦清醒,又不斷自我成長,她本身擅長運算、記憶力強,有很高的數學天賦。
遺傳了優秀基因的錢學森,從小被父母寄予厚望,我們來看看這位民國媽媽是如何「雞娃」的?
章蘭娟經常與錢學森玩一些計算類的小遊戲,讓錢學森潛移默化中對數字產生濃厚興趣。
每天晚上,她給兒子講睡前故事,錢學森從小就浸泡在岳飛精忠報國、杜甫憂國憂民、陸游仗劍去國這些優秀的講述傳統美德故事中。
等錢均夫在北京站穩腳後,章蘭娟放棄杭州的優渥生活,攜子去到北京一家人租房住,她深知一個父親對兒子的影響力。
錢學森上小學後,寒暑假也被母親安排得滿滿當當:
早晨起床第1件事就是鍛煉身體,吃完早餐後念唐詩宋詞,下午習畫練字,晚上是親子閱讀時光。
錢學森回憶往事時,總記上進心母親一到暑假就讓他用毛筆描這九個字:「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
起初,他並不知道什麼意思,也曾像其他貪玩小朋友一樣嘟嘟囔囔地牴觸過。
後來他才明白母親的用心良苦,這是咸豐帝的母親創造的「九九消寒圖」,9個字,每字正好9筆劃,九九八十一,每天一筆劃,描完正好81天,暑假和暑熱也就過去了。
原來母親在用這種方法,無形中磨礪他的耐心和毅力。錢學森坦言,這種能力在他日後從事科研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章蘭娟也常常帶着錢學森接觸自然,探索世界,讓他熱愛生活、熱愛運動。
為了防止家中獨子養成孤僻自私的性格,讓錢學森學會分享和愛,章蘭娟徵得好友蔣百家夫婦的同意,將他家的三女兒蔣英過繼過來,視若己出。
只是當時的她沒想到,後來這對「干兄妹」之間竟產生了一段奇妙的緣分。
晚年,錢學森深情回憶母親,「她是位感情豐富、純樸而善良的女性,總是用自己的模範行為來引導孩子行善事。」
對於尋求幫助的人,她總是會慷慨解囊,對於乞討的人,她總是盡力幫助。她的樂善好施,都被兒子看在眼裏,記在心上,默默潛化。
1935年,錢學森赴美留學,章蘭娟依依送別兒子,將《老子》和《莊子》兩本書交到他手上,叮囑道,「孩子,好好學習中國傳統哲學思想,你將會受益終身。」
錢學森點頭答應,含淚告別父母,卻怎麼也沒想到,這一別,竟是與母親的永別。
留學僅一年,他接到一個晴天霹靂的消息:母親病危!
錢學森匆匆趕來,48歲的母親卻再也無法睜眼看一看心愛的兒子。
臨終前,她曾睜開混濁的眼睛望向窗外,無限期盼地說,「天晴了,學森該回來了。」
她還給錢學森留了一首詩:「窗外細雨飛,老婦命垂危。夫君煎藥苦,盼子子不歸。」
可憐這對母子沒能見到最後一面!讀完最後一個字,錢學森再也忍不住嚎啕大哭。
辦完母親喪事,他強忍悲痛,帶着母親的愛和期盼繼續回到美國學習。
錢學森親手畫了一幅母親的畫像,擺在書桌前,時刻督促自己,仿佛母親就陪在身邊,從未離開一樣。
錢學森說,這輩子對自己影響最大的有17人,排在第1的就是自己的母親。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章蘭娟這位偉大的母親,用言傳身教、循循善誘,培養了一位偉大的科學家,值得世人銘記!
END
(略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