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存照 > 正文

「13條生命換不來1條熱搜」…

—2024年度「每日一語」

河南南陽一所寄宿小學發生火災,導致13名學生遇難,1人受傷,遇難的13人均為小學三年級學生。據媒體報道,涉事學校為當地一所半封閉式管理的寄宿制民辦學校,不少學生都是留守兒童。在事故發生後,河南當地官媒集體噤聲,無一家媒體對此事進行調查報道,最早披露火災信息的竟是當地消防部門。「河南南陽一學校發生火災已致13人遇難」曾短暫登上熱搜,但很快便遭到撤下,網民對此事件的討論也遭到了限制和審查。網民「13條生命換不來1條熱搜」一語道破了審查制度的恐怖

【年終專題】「13條生命換不來1條熱搜」……2024年度「每日一語」

CDT編者按:2024年即將過去,中國數字時代為讀者整理了年終專題,共7篇,包括年度每日一語、年度404文章、年度報告匯、年度敏感詞、年度播客、年度視頻和年度人物。

本文是年終專題第1篇,下一篇是《年度404文章》。

2024年即將過去,我們搜集整理了最受網民歡迎的「每日一語」,按照發佈時間進行升序排列。其中既有對社會現象的辛辣嘲諷,也有對新聞事件的精妙點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馬車。

三年清零之後,中國的經濟恢復未如預期,反而進入到一種通貨緊縮的狀態,伴隨着的是大量青年失業、樓市崩盤和股市長期低迷,普通百姓不敢消費,而電動汽車等「新三樣」也在出口方面面臨重稅。面對投資、消費和外貿三方面亮起的紅燈,中國國安部和中宣部先後發聲,為「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保駕護航。

2023年年底開始,中國國家安全部連續發文要求維護經濟安全,指「唱衰中國經濟論」是人為構建的「話語陷阱、認知陷阱」,並批評「安全替代發展」、「排擠外資」、「打壓民企」等是西方的虛假敘事,「故意製造、挑動和放大安全和發展之間所謂不可調和的矛盾,其真實目的是擾亂市場預期和秩序,阻斷我國經濟向好勢頭。」

而在1月召開的全國宣傳部長會議上,中共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蔡奇也要求,持續加強正面宣傳和輿論引導,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一時間,「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成為各大官媒的主旋律。

現實的經濟低迷、民生凋敝和輿論宣傳中的「光明論」形成鮮明對比,難怪網民調侃說:「別的國家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是投資、外貿和消費。習大大新發明的推動經濟的三駕馬車是統計局、中宣部和國安部。這真是偉大發明。」

13條生命換不來1條熱搜

#每日一語 pic.twitter.com/iyLtJTcNbt

—中國數字時代(@CDTChinese) January22,2024

1月19日晚,河南南陽一所寄宿小學發生火災,導致13名學生遇難,1人受傷,遇難的13人均為小學三年級學生。據媒體報道,涉事學校為當地一所半封閉式管理的寄宿制民辦學校,不少學生都是留守兒童。

在事故發生後,河南當地官媒集體噤聲,無一家媒體對此事進行調查報道,最早披露火災信息的竟是當地消防部門。「河南南陽一學校發生火災已致13人遇難」曾短暫登上熱搜,但很快便遭到撤下,網民對此事件的討論也遭到了限制和審查。

網民「13條生命換不來1條熱搜」一語道破了審查制度的恐怖——它一方面無比強大和高效,在短時間內就能操控人們的關注焦點,讓人們迅速遺忘值得關注的公共事件;另一方面又殘酷和冷血,為了維護所謂的「穩定」,對生命和人權漠不關心。

三代石油人,三代煙草人,三代電力人……

#每日一語 pic.twitter.com/Cae3jMrZkj

—中國數字時代(@CDTChinese) January16,2024

1月初,「24歲職校畢業生任國企副總」的消息在網絡流傳。消息稱,1999年出生的劉文歡,畢業於陝西鐵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2020年畢業後入職中鐵建工集團,2023年升任中鐵建工集團貴州分公司副總。其後,中鐵建工集團對此事進行「闢謠」,稱劉某某隻是一名普通員工,並沒有行政職級。

但劉文歡「副總」的職銜,是出現在中鐵建工集團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的公眾號上,當時該公眾號發佈了西南分公司第三屆十大傑出青年的正式候選人,劉文歡名列其中,職銜是「貴州分公司副總經理」。在事件引發網民關注後,該文被刪除。

無論中鐵建工集團的「自我打臉」式回應是否可信,「好工作如同愛滋病,只能通過血液、母嬰及性傳播」卻是網民共識。這起事件發生後的兩個多月,一個小男孩在課堂上的造句視頻引發輿論熱議,他「童言無忌」地說道「長大以後想當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的行長,繼承我的爸爸。因為我的爺爺是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的行長,我的媽媽是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副行長,所以我想繼承我們的家產。」網民將其調侃為「三代農發行人的傳承與守望」,認為它赤裸呈現了一個權力近親繁殖的關係網絡,且能夠從中看出中國地級市的權力結構。

It’s our duty.

#每日一語 pic.twitter.com/3HjsMg8OII

—中國數字時代(@CDTChinese) June2,2024

今年是六四事件35周年,中共當局各項維穩/監控舉措的力度再次升級。像往年一樣,中國多個社交媒體網站和遊戲平台禁止用戶更換頭像和暱稱,並限制蠟燭、自行車等表情包的使用。多所高校下達通知宣佈對學生實施「禁足」,禁止在校內外舉行一切線下活動。6月4日當天,北京南京成都等地「嚴防死守」的戒備情況,其中北京天安門城樓宣佈「全天關閉」。英國駐華大使館於微博上發佈了一則紀念六四的短視頻,但很快就遭到屏蔽。

香港的維多利亞公園一方面被」家鄉市集嘉年華「的統戰活動所佔領,一方面在外圍佈滿警力,嚴防死守各種紀念活動。

多年以來,中共總是極力抹殺歷史,想要把六四這一天打扮成「平常一天」,但人們總是能想出更多方法記住這一天。例如今年在問答平台知乎上一則英語問題」Duty用在什麼語境下?「的回答中,其中一條最高贊的回答是」騎自行車的語境下。「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

#每日一語 pic.twitter.com/HSnGdafAJS

—中國數字時代(@CDTChinese) July8,2024

2024年7月5日,長江中下游暴雨導致洞庭湖在湖南華容縣團洲垸決堤,決口寬達226米,超過47平方公里被淹沒。這次災情造成巨大財產損失,包括數個村莊在內的垸內區域被洪水淹沒,但由於預警響應及時,受災地區群眾被緊急轉移安置,官方稱未造成人員傷亡。

不過,華容縣防汛抗旱指揮部在抗災過程中的做法成為網民熱議的焦點。其在7月5日發出的《關於全縣公職人員取消休假和禁止個人對外發佈信息的通知》,要求全縣公職人員取消休假,同時任何個人「不能擅自接受新聞媒體採訪;任何個人不要對外發佈信息,具體信息以官方通稿為準。」外界也因此質疑人員傷亡數據的可信度。

對於這種「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的2024現實版,有網民調侃:「紅色力量堵不住堤壩,但紅頭文件堵得住嘴巴。」

一尊不退累14億。

#每日一語 pic.twitter.com/dwzWz7FW4t

—中國數字時代(@CDTChinese) September16,2024

2024年9月13日,中國政府批准了一項提高法定退休年齡的計劃。根據這項計劃,從2025年1月1日將開始分階段提高退休年齡。男性退休年齡將此前為60歲,之後將以幾個月為單位遞增,最終在2040年達到63歲。白領女性(幹部崗位)的退休年齡此前為55歲,將提高至58歲。藍領女性(工人崗位)此前可在50歲退休,未來將不得不工作到55歲。

延遲退休年齡的政策遭到了廣泛反對。媒體人曹林指出,」支持延遲退休者,大多是既有養老金雙軌制的受益者,官員和專家支持延遲退休方案,因為這不僅不觸動他們的既得利益,還能給他們帶來利益;而反對者則多是相對被剝奪群體,甚至是受損者……延遲退休可能會讓這些人產生一種雙重的雙損感:雙軌制已讓他們受損害,延遲退休更進一步傷害了他們的利益。「

「#退休時間#」、「#90後退休時間延長到65歲以後#」等話題曾在該消息發佈後短暫登上熱搜,但很快遭到封禁。有網民拿習近平不願退休調侃此政策:」一個人不想退休,拉上所有人。「

勿忘國恥。

#每日一語 pic.twitter.com/zp6m71qdqv

—中國數字時代(@CDTChinese) September19,2024

在經濟低迷和民族主義情緒高昂的背景下,今年中國的無差別襲擊事件層出不窮。9月18日上午,一名於深圳日本人學校就讀的十歲男童在離校門外200米處被一名44歲男子持刀襲擊受傷,翌日凌晨於醫院不治身亡。而在6月24日,蘇州剛剛發生過一起針對日本人學校的襲擊事件,造成學校校車引導員胡友平死亡。

深圳當天的警方通報未提及受害者國籍和學校,也未透露嫌疑人動機。次日,中共外交部發言人表示這是「個案」,「在任何國家都有可能發生」,稱相信「個別案件不會影響中日兩國交往與合作」。

9月19日下午開始,許多深圳市民聚集在學校門口,為遇害男生獻上鮮花和卡片表達紀念。但校門口的「深圳日本人學校」牌匾卻被人用一扇屏風遮住,只留下了「深圳」二字。有人在紙條上寫道「孩子,對不起,請安息」,落款是「一個深圳媽媽」。

由於九一八事變,9月18日被許多中國人視為國恥日,但2022年導致27人死亡的貴州轉運大巴側翻和今年發生的針對日本人學校的襲擊,讓人們重新審視荒謬政策和極端民族主義所帶來的」國恥「,有網民感嘆:」918國恥日已被重新定義。22年的貴州大巴,24年殺害日本人學校小孩,才是真正的國恥。「

你們覺得,這次大A能紅幾天?

#每日一語 pic.twitter.com/uXZRXfDegU

—中國數字時代(@CDTChinese) September27,2024

9月底,中共當局似乎下定決心提振經濟,從央行、證監會、住建部,再到發改委,接連召開發布會,用一連串的刺激政策,試圖打消民眾的疑慮。在一系列的刺激措施之後,大量資金湧入股市,讓A股創下2008年以來的最大單周漲幅,僅用三天時間就重新回到3000點。有統計指,A股總市值在這幾天增加了大約10萬億,如果平攤到每位股民頭上,差不多每人賺了4.7萬。面對這種短時間內的暴漲,有網民調侃,」日本走出經濟衰退用了30年,我們就比較快了,用了3天。「

「國家這幾天為什麼開始提振股市了?」

#每日一語 pic.twitter.com/lC1IyU8nUM

—中國數字時代(@CDTChinese) October7,2024

但這一輪牛市在十一長假後很快回落。9日,A股三大指數集體收跌,此後幾天,A股幾乎是「一天紅一天綠」,大量機構投資者沽出,A股已經完全沒有十一之前的勢頭。但很多人在媒體和自媒體炒作下一擲千金,高位買入,幻想着一夜暴富,最後落得了滿盤皆輸的下場。有網民用《讓子彈飛》中的經典台詞形容此輪持續僅幾天的牛市:」豪紳的錢,如數奉還;百姓的錢,三七分賬。「

「早該管管了。」 https://t.co/Gz2iBuPGLE

#每日一語 pic.twitter.com/XospxAyZ67

—中國數字時代(@CDTChinese) October20,2024

10月11日,中央網信辦、教育部印發通知,開展「清朗·規範網絡語言文字使用」專項行動。專項行動聚焦部分網站平台在熱搜榜單、首頁首屏、發現精選等重點環節呈現的語言文字不規範、不文明現象,重點整治歪曲音、形、義,編造網絡黑話爛梗,濫用隱晦表達等突出問題。

有網民表示,「黑話爛梗」之所以流行,關鍵的原因是「我們想好好說話可您不讓啊」。一些抽象詞語之所以出現,本就是為了規避另一些禁詞,這也是為什麼簡中圈的表達會越發抽象,越發異化。因為當言論自由被壓制的時候,就只能以另一種非規範用語去實現自由。

更有網民稱,中共才是「黑話爛梗」的始作俑者:」獨裁叫民主專政,剋扣叫多快好省,折騰叫動態清零,失業先叫下崗,後來叫靈活就業,政治災難叫自然災害、曲折探索,侵犯生育權叫計劃生育,國家資本主義叫特色社會主義,倒行逆施叫不忘初心,也不知道哪個缺德的編出來的黑話。「

萬聖節前夕上海巨鹿路、長樂路等地出現大批警察,部分酒吧接到禁止舉辦萬聖節活動的通知

#每日一語 pic.twitter.com/PptvacrCp9

—中國數字時代(@CDTChinese) October26,2024

去年,許多上海的年輕人把萬聖節活動變成了一個罕見的表達政治觀點或社會批評的「萬梗節」。今年,上海當局高度戒備、嚴防死守,從25日開始,當局出動大批警力在巨鹿路等地實行管控,甚至在部分路段設置多層柵欄,防止參與活動的人流聚集,並隨機搜查路人的行李箱。後又是草木皆兵的上演了各種「制服鬼橫行」場景,許多走上街頭的 Coser相繼被帶離或拘捕。微博平台上,「#上海萬聖節」等多個話題遭到了封禁。

但高壓之下,仍有大量民眾上街狂歡。與之同時,陸續有各式裝扮者被警察帶走,包括佛祖、耶穌、卡戴珊、川普、精神小伙等角色,帶走畫面也一個比一個魔幻。其中,一位Cos成警察的男子被多名警察帶走前去卸妝的畫面、幾位警察檢查一家酸菜魚店門口魚形人偶的畫面,都充滿了荒誕和諷刺。

面對當局的雙標,有網民諷刺:」在國外搞孔子學院時,他們說要促進文化交流;在國內禁止萬聖節時,他們說要抵制文化入侵。「

責任編輯: 李安達  來源:中國數字時代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1213/2144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