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協會近日發佈了一份全球對華好感度數據庫(Global Public Opinion on China, GPOC)。結果發現,在將人口加權之後,全球對華好感度平均值為-12%,負面看法多過正面。
世界各國對中國的好感度,紅色為正數,即正面評價多於負面評價,藍色為負數,好感度隨顏色深淺而變化
該數據庫規模龐大,收集了自2000年以來的160多個國家的2500多份英語調查,以及3000多份其他語言的調查。之後,亞洲協會將這些數據「再編碼」整合到一份數據庫中,最後找到了許多有趣的發現。
數據庫顯示,不同區域之間對華看法迥異。通常而言,目前「全球南方」(意指發展中國家)民眾對中國往往更有好感。其中,除了中國本身,好感度排名前五的國家分別是瓦努阿圖、古巴、佛得角、利比亞和塞爾維亞。俄羅斯排名前十。從區域上看,對中國最有好感的是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國家,當地民眾對中國的正面評價比例普遍比負面評價高出50%。報告稱:「中國在非洲收穫的好感並不僅僅限於精英階層,而是深入普通民眾。」
然而,並非所有發展中國家都對中國有好感,印度、土耳其和伊朗等國家民眾對中國看法則較為負面。
另一方面,對中國看法最負面的國家是日本,其次是芬蘭、科索沃、瑞典和丹麥。美國對中國的好感度則排在倒數第11位。其中,日本對中國看法長期負面,僅在2002和2003兩年好感度為正數,其他時間均是負面評價多於正面。然而,並非所有國家都一直如此。倒數第二名芬蘭、第七名澳大利亞等國則是從2018年開始才對中國看法轉為負面。美國民意是在2012年以後開始對中國轉變,之前基本保持中立水平。
就像美、澳、芬等國看法改變一樣,全球範圍內對中國的態度也在變化。總體而言,全球對中國好感度在2001年達到巔峰,正面看法超過負面34%,之後就緩慢地持續走低。然而,在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後,世界對中國的好感度出現了暴跌,首次跌為負數,達到-7%。
世界各國對中國的好感度隨時間變化而變化
報告表示,新冠疫情影響非常嚴重,哪怕是在發展中國家。「中國在西方工業化國家的形象下降有據可查,但 GPOC的數據庫顯示,從2019年到2020年,中國在全球南方(發展中國家)的淨好感度平均下降了十多個百分點。中國的形象在拉美和南亞尤其受到打擊;但在中東和非洲相對不受影響,在東南亞甚至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