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25歲,是一名地地道道的上海姑娘。小時候爸媽很慣着我,媽媽一有空就帶着我旅遊。
時間長了我也養成了喜歡自由自在,熱愛大自然的性格。
大學畢業後,我結識了一位智利男孩,跟隨他一起留在智利,經營着他家200多畝的大農場。
現在我們正忙着策劃農場的對外開放事項,閒暇時我會跟工人一起上樹摘水果、澆水、施肥。
忙忙碌碌中感慨,好像這樣的日子有點「九萬里悟道終歸詩歌田園」的味道。
(在復活島的我)
01
我叫嘉逸,今年25歲,是典型的上海獨生女。
在我的印象里,上海自從2008年就開始飛速發展。自從舉辦了世博會,越來越多的鋼筋混凝土建築相繼落成,人和人之間的距離也變得越來越遠。再沒有了小時候街坊鄰居之間的熱熱鬧鬧。
我是獨生子女,爸媽對我的教育偏向於散養。用媽媽的話說:只要不違法,其他事情你想做就去吧,還給我報了那麼多興趣班。後來就連姥爺都說,爸媽太慣着我了。
爸媽的觀點是:只要在他們的能力範圍以內,只要我想學,就會儘可能多地滿足我。
長大以後,我的性格怎麼看都不像大家印象中的上海姑娘,沒有嬌滴滴的聲音和精緻的生活習慣。更多的是喜歡自由,喜歡到處旅行。
現在想來,這一切都跟爸媽從小給我營造的家庭氛圍,有着直接關係。
(熱愛大自然的我)
早在我還上幼兒園時,媽媽每逢假期就提前一兩天跟學校請假,帶我出去玩。如果假期短,就去近一點的地方,像上海周邊的江浙滬。如果像寒暑假,則去全國各地的旅遊景點。
因此,在我的印象中,小時候只要有假期,我都會被媽媽帶着到處跑。慢慢地,我也喜歡上了旅遊。
18歲以後,我開始利用課餘時間打零工賺錢,只要手上有點存款,就會跑去旅遊。
讀高中時,我開始利用假期去各個地方支教。剛開始去支教的地方,是上海的郊區。
那裏有一部分小朋友,他們的爸爸媽媽是來上海務工的外地人員,雖然不是留守兒童,但條件相比起上海本地孩子,還是有些艱苦。
我清楚地記得,在一個蔬菜批發市場的二樓,有一家公益組織臨時搭建了一間簡易教室。教室里坐着很多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我跟着幾個同學一起,在那裏做了一個多月的支教。
(支教時的照片)
後來我又在不同的假期,去了湖南、泰國等地支教。
去的地方多了,就會明顯感覺到教育不平等問題,也遇到過一些現在還聯繫着的學生。
在支教的過程中,我遇到過一個五年級小學生,當時負責教他英語。因為沒怎麼接觸過英語,我能感覺到他的英語基礎非常差,人也很自卑。
通過短暫的支教時間,我跟他聊過幾次天,告訴他通過努力就可以追趕上,甚至超越學習好的同學。
在當時可能只是一句鼓勵的話,但幾年之後,他發來消息告訴我,他考上了當地比較好的學校,也一直在堅持學英語。
我第一次感覺到,之前做的事,是有可能影響別人的人生,也發自內心地為他感到高興。
02
到了高三,學習實在太緊張。就沒能再去支教,本以為到了大學可以繼續做這件有意義的事,結果又因為疫情,不得不打消去支教的念頭。
(任何時候都喜歡自由自在)
大學選專業時,因為喜歡大自然,我選擇了風景園林。畢業以後,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美術館做公共教育。
也是在這個時候,我認識了後來的對象—一個在中國工作的智利人。
智利每年會出口非常多的車厘子到中國,當時我對象的工作,就是負責檢驗出口到中國的水果。
或許是從小到大都有一顆熱愛自由的心,我對這個外國人充滿了好奇。在一來二去的聊天中,我發現了他身上很多優點都是我沒有的。在他緊張地向我表明心意時,我爽朗地點了點頭。
他的工作在郊區,檢驗水果需要很早就起床,趕在市場開工前,完成水果檢驗。
我的工作地點在市區,為了方便他早上通勤,我選擇在離他工作地點近一點的地方居住。可這樣一來,我的整個通勤時間加起來就需要三四個小時。
他覺得這樣下去我實在太辛苦了,就提出了在同一家公司上班的建議。剛好他們公司需要一個中英文比較流利的人,負責跟進口商對接。
(我和對象在一起)
一拍即合之下,我辭去了原來的工作,搖身一變成了對象的同事。
巧的是,我這份工作需要在智利和中國兩邊跑。有次我在智利時,他帶我回了他家,一個有200多畝的農場。
剛踏進農場,我整個人都被驚呆了。從小在上海長大的我,別說這麼大的農場,就連一塊兒菜地都覺得很稀奇。
我們在農場裏肆無忌憚地「玩」了好幾天,說是玩,其實也幫忙做一些基礎維護。
03
他爸爸看我們似乎很喜歡農場生活,就極力邀請我們留下來幫他打理農場。就這樣,本來是休假,結果變成了請假,再後來變成了直接辭職。
我和對象徹底成了經營智利農場的一分子。
剛開始時,我體力有點跟不上。比如早上6:00就要起床,除了管理以外,我也會在農場忙不過來的時候,幫忙採摘水果,然後分揀送到各個市場。一天下來,確實感覺身體上很疲憊。
(我在農場摘水果)
有一天,我在自媒體賬號上發了關於農場工作的日常,沒想到突然火了,在智利有很多華人,他們都在問我能不能來農場參觀。
我跟對象很驚訝,我們從來沒有想過要把農場對外開放。可架不住後台詢問的人實在太多了,我們就嘗試做了一兩次開放參觀活動,效果出奇地好。
商議過後,我們開始正式策劃參觀農場的活動。
九月份在智利正是入春的季節。農場的客流量也在源源不斷地增加,但因為會影響我們的日常工作,就只是在周末時做活動,一天只接待一個預約。
即使是這樣,我們的檔期依然排到了兩個月之後。
很多來農場參觀的華人,他們實際上是想體驗一下農場生活。類似於國內的農家樂,不過現在我們沒有辦法為遊客提供更多餐食,只能做到一天提供一次下午茶。但我們自己在農場種的蔬菜,如果遊客有需要,可以帶一些回去。
隨着農場被越來越多人知曉,我跟對象想和一些大學合作,尤其是學習工商管理的學生,看能不能策劃幾期類似於商業方面的課程。
(農場照片)
當然這一切還只是在計劃中,如果時機成熟,我們也希望把農場的多樣性展示給更多人看。
在智利,我除了管理農場,也兼職做導遊。
這個事情說來也巧,我對象的阿姨在當地從事了20多年導遊工作。他們旅行社在去年接了一個需要中文導遊的團。
就在他們正發愁沒有合適人選時,阿姨一拍大腿說:「我怎麼把這事兒忘了?我有一個外甥媳婦是中國人。」
就這樣,我成了一名兼職導遊。
那次帶團以後,我在社交賬號上發了一條動態,又莫名火了,後台有好幾位華人詢問我,他們要來智利玩,可不可以接待。
機緣巧合之下,我開始兼職帶團。我給自己的計劃是,在不影響我管理農場的情況下,一個月接一到兩個團。
有好幾次,我在帶團去往景點的過程中,剛好經過農場,我就邀請大家來農場裏稍作休息,上個廁所,或是喝杯茶。
沒想到大家一到農場,都不想走了。甚至有人會覺得參觀農場,比去景點更有意思。
(旅途中的我)
04
在帶團的過程中,我也碰到過很有趣的經歷。
有一次剛好是智利有名的復活節,在距離智利3500km的地方,有一個復活節島,光坐飛機就要飛六個多小時。
我一直想跟對象去一次,但因為太忙了,沒時間去。
那段時間,我意外接了一個團,一對年輕夫妻,委託我帶着他們和父母一行四人在智利逛一下。
結果這對年輕夫妻住在加拿大,臨飛的前一天,發現簽證有問題。
這對年輕夫妻就把已經買好去復活節島的機票,送給了我和對象,委託我們陪着兩位老人玩一圈。
那一趟我們玩得很開心,相當於我們公費旅遊了一次復活節島。
現在我正跟對象還有他家人,一起熱火朝天地經營農場,希望在不久的以後,我們能夠通過努力,讓農場的經營情況更上一層樓。
也希望看到我故事的朋友,能夠在夜以繼日的忙碌中,尋找到內心的寧靜;能夠在忙碌的間隙,給自己留一段時間放空。
最後,祝願你我都能夠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