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港台 > 正文

黎智英首度出庭:從未支持港獨或與外國政府勾結

2024年11月20日,警車在黎智英案庭審前抵達香港西九龍裁判法院。美聯社

已被監禁長達四年的香港傳媒大亨黎智英周三首度出庭作證,說明他與原美國副總統彭斯和國務卿蓬佩奧等人的會談僅涉及言語表態支持,而非要求外國政府干預採取行動。

11月20日,香港傳媒大亨黎智英首次出庭作證,否認曾經要求時任美國副總統彭斯和國務卿蓬佩奧等人在2019年的香港反政府示威期間採取行動,或干預香港、中國的外交政策。

一代報人,堅守自由信仰不渝

黎智英是《蘋果日報》和壹傳媒的創辦人,也是港府國安法的重點打擊目標之一。黎智英自2020年被捕以來,已歷經長達4年的監禁生活。如果法庭認定黎智英勾結外國勢力危害國家安全,並與他人合謀發佈煽動性出版物,可能面臨終身監禁的處罰。

此案是香港爆發民主浪潮後,決定香港政治與媒體自由未來的重要案件。不過,黎智英身邊的人表示,即便黎智英透過證詞揭示港府「誇大其詞」,仍逃離不了定罪的命運。

《蘋果日報》前主管、黎智英的左右手賽門(Mark Simon)告訴本台記者,他也在那些面見美國官員的會議里。當時,黎智英是以香港最大媒體持有人的身份呈述香港的情況,希望能保護香港的媒體自由,沒有具體要求要有什麼行動:「政治人物經常訪問香港,但有太多國會團體是黎智英沒見過的……。而且黎智英也不曾在這之前去美國首府華盛頓進行遊說」。

賽門還說,港府稱黎智英是主謀的說法並不準確,因為黎智英不僅沒有積極參與其中,還是一位非常給予空間、不輕易干涉的管理者。

黎智英教父、曾任美國前總統小布殊文膽的《華爾街日報》編輯麥格恩(William McGurn)也表示,整起案件就是個「笑話」,顯示港府接受不了黎智英說真話、不畏懼壓力而且拒絕認罪的行為。

至於黎智英的未來處境將為何,麥格恩認為「中國應該捫心自問,值得為黎智英關進監獄承受這麼多麻煩嗎?我認為,中國想達成協議,但他們不會在定罪前嘗試這麼做,因為他們在這個案子上ˇ已投入太多心力」。

賽門也認為,中國政府意識到港府帶來巨大麻煩:「中國政府現在保護港府的作為,有點像(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保護(其司法部長人選)蓋茨。遲早有一天,中國會想放開這燙手山芋」。

2020年7月1日,香港傳媒大亨黎智英接受採訪,身旁的桌上放置了一份當天的蘋果日報。(美聯社資料圖片)

黎智英:修例運動期間,僅維護港人知情權與自由

香港檢察官指控黎智英打着爭取自由和民主的幌子要求外國,尤其是美國對北京採取行動。2019年7月,黎智英與彭斯、蓬佩奧和美國參議員會晤,討論引發抗議、最後撤回的引渡法案。

黎智英在周三以英語作證時解釋,當時他僅表達希望美國發聲支持香港,建議美國採取哪些行動實已超出他的能力範圍。他說,他之所以闖入媒體界,是為了提供香港人民珍視的知情權和自由,至於香港是否應該獨立,他認為這是「瘋狂」的想法,甚至不允許員工或報紙提及。

聽證會上,黎智英還講述他與英國和台灣政要的聯繫,包括台灣的前總統蔡英文和香港最後一任英國總督彭定康。他說,他介紹美國前官員沃爾福威茨(Paul Wolfowitz)和基恩(Jack Keane)給蔡英文認識,是想幫助台灣更好地與美國打交道;蔡英文是他的朋友,也知道他「支持川普」,不過他從沒和川普交流過。

2023年7月28日,黎智英從他所在的香港監獄出門健身。(美聯社資料圖片)

國際社會促無條件釋放

美國、英國政府和聯合國獨立專家皆曾呼籲釋放黎智英。美國新任總統當選人川普也在本月的一次播客採訪中表示,他百分之百會促成黎智英重獲自由。不過,針對美國將如何處理黎智英一案,美國國務院並未做出回應。麥格恩認為,香港特首李家超等人遭到美國制裁,即已表明美國的立場。

11月14日,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帕特爾(Vedant Patel)在記者會上表示,總統拜登和國務卿布林肯每次與中國官員會晤時,都會談及中國的人權和對待政治異見人士的問題。至於是否有提及黎智英,帕特爾表示不會猜測,也不會預告會談的內容。

黎智英現年76歲,健康狀況令人擔憂。據《紐約時報》報道,黎智英患有糖尿病,且經常一天接受23小時的單獨監禁。2023年,美聯社發佈的照片顯示,黎智英在狹小鐵絲網圍住的空間裏接受監視鍛煉。香港政府上周日聲明稱,單獨監禁是黎智英本人要求的。

黎智英的兒子黎崇恩在接受本台粵語組採訪時表示,過去四年黎智英的健康狀況逐漸惡化,「但他的精神和心態沒有因此崩潰,因為他知道他在做對的事。」

11月17日,英國首相斯塔默在巴西二十國集團峰會期間,向中共領導人習近平提出對黎智英的關切時,現場記者隨即遭到中國代表團驅離。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1121/2133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