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挺熱鬧,涉及拜登有二條,
一是拜登突然解除烏戰遠程武器限制。
允許烏克蘭使用ATACMS導彈越境攻俄目標。同時,還解禁了智能地雷啥的,並說要加緊把各種援助送到。
今年國會批的援助,年底只到位不到30%,怪不得一直抵制援助審計。這打仗的油水,說不清道不明,可是比幹啥都強。
二是拜登被內塔尼亞胡痛批了一頓。
內塔在議會說:「拜登總統對我說,如果我們進入拉法,我們將沒有依靠。他還說,他會停止向我們運送重要武器。他確實這樣做了。幾天後,布林肯來了,重複了同樣的話。」
內塔還說「在伊朗用導彈攻擊我們後,拜登方面再次告訴我們,沒有必要作出回應。我說干坐着不作出回應是不可接受的,我們作出了回應。」
那麼,問題來了?
拜登的意圖是什麼?
但拜登只是代言人,
那麼,華府集團想幹什麼?
更直接一點,
或者說,奧巴馬想幹什麼?
回顧歷史
2008年奧巴馬上任,解除了對伊朗的制裁。這樣大力援助伊朗,給以色列巨大打擊;
2012年3月首爾,麥克風事件爆發。只要幫我連任,凡事都可商量,真正的通俄門。
2014年3月,克里米亞事件後,奧巴馬對烏實施武器禁運,對,你沒有聽錯。大批全套綠色裝備無徽標的小綠人,佔領了克里米亞。
2016年川普上任,批准援烏標槍導彈等物資。並要求北約各國提高軍費,減少對俄的能源依賴。
2020年奧巴馬三任,聲明決不會向烏派出一兵一卒。對于越發清晰的歐洲戰事,多次重複不干涉的態度。
很明顯,俄伊是奧巴馬大棋的一部分。
而小清新一直喊,都是老川的錯。
烏戰爆發後
這一千天,奧巴馬嚴禁退役F16和遠程武器援助,就算歐洲各國喊破了嗓子,還是嚴禁援烏裝備越界攻擊。當然,司機想搞也是搞不起來的,都是系統直接鎖定了。
很明顯,奧巴馬並不希望烏克蘭佔據優勢,只是希望雙方一直打消耗戰。外面越亂,收益越大。
人家的思路,明顯和小清新們的大捷必勝沒有半毛錢關係。
現在的形勢
二個月後川普將上任,川普前面放言說上任24小時內結束戰爭,雖然24小時的說法只是「很快」的形容詞,但依然可以是個攻擊點。
現在無論俄烏雙方,都知道馬上美國硬茬上任,必須要在1月20日前佔領更多地盤,在談判中佔據有利位置。
現在,奧巴馬放開援助,極大的鼓勵了烏方進攻願望。
烏方火力延伸後,可以對俄方後勤能力精準打擊,這無疑給俄方目前的進攻態勢增加了難度,但俄方並不怕消耗戰。
激戰二月後,有三種可能:
1、雙方地盤基本保持原狀;
2、烏保持對庫爾斯克的佔領,還獲得了更多地盤;
3、俄在局部地區使用戰術核武器,以確保談判優勢。比如庫爾斯克,從理論上來說,自己炸自己境內地盤,也不是不可能。
作為美國本身,並不怕什麼核戰,技術代差太明顯了。至於歐洲,宙斯盾和薩德都已經就位,問題也不大。雙方真要扔大蛋蛋,那最危險的地方,其實不是美洲,也不是歐洲,而是其它地方。
無論如何,現在俄烏雙方更加激烈的戰鬥,都給明年初可預期的強勢調停,增加了相當大的機會成本。
想起了顧維鈞的一段話:個人可以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在外交上卻不能接受這條成語,因為國家是不能任其破碎的。在外交上也不可能指望百分百的成功,若要達到百分百的成功,就意味着無法達成協議。
很明顯,現在不可控的因素增加了。
小結
如果非要評價一下這條決策,
一個鐵公雞多年滴滴答答摳摳搜搜的援助,怎麼會突然大方起來?就象目前國土安全部忙碌着一批一批的航空遣返非移,那前面四年拼命放進來請進來一千萬非移,現在又要表現自己一副好人的樣子,這是整哪一出呢?
不外乎二條,給對手挖坑,給自己貼金。華府各單位面臨大裁員,還有很多見不得光的工作,現在應該是忙着銷毀老檔案,然後做一批漂亮的檔案放進去吧。
再放大腦洞,萬一戰事有更大升級全面衝突,其它地方再整點么蛾子,美國的總統交接工作是否要延期呢?
更亂一點,才有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