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版全文:
00:53共和黨此次選舉大勝的三個原因
02:58如何看待川普表示前國務卿蓬佩奧不會在下一屆政府中出任內閣職位?
08:42美國為什麼要將戰略重心轉向中國?
15:05對中國商品加征60%的關稅政策是否現實?
18:43川普政府會否延續在高科技領域對中國的封鎖?
24:20川普上台後,TikTok的命運如何?
27:31為什麼會認同"儘快結束俄烏戰爭"的觀點
31:15川普上台後美國的台灣政策會否發生變化?
34:48川普如何看待習近平?
32:29川普會和習近平做交易嗎?
39:08美國是否正在失去作為燈塔國的地位嗎?
43:43美國政府可以做到把中國人和中國共產黨分開嗎?
52:55中國投資者應該怎麼做?
56:27嘉賓推薦
袁莉:[00:00:02]大家好,歡迎來到不明白播客,我是主持人袁莉。余茂春是中國出生的美國華裔學者,他曾在上一屆川普政府中任美國國務卿的中國政策首席顧問。他從1994年開始在美國海軍學院教授東亞和軍事史,現在也擔任哈德遜研究所中國中心主任及胡佛研究所客座研究員。他有一個英文播客叫China Insider。我們今天請余教授來分析一下下一屆川普政府可能的對華政策、中美關係走勢,美國是否正在失去燈塔國的地位,以及中國人和華裔美國人如何應對日益緊張的中美關係?余教授,您好!
余茂春:[00:00:50]袁莉您好,很高興上您的播客。
袁莉:[00:00:53]我想最近一周應該有無數人問過您,在上周的選舉中民主黨為什麼敗給了共和黨?
余茂春:[00:01:02]我想選民考慮投票的主要因素,第一個就是政績。現在當政的民主黨的政府,它在一些政策方面對老百姓切身利益有什麼影響?大家關心的當然就是三個問題:第一個就是通貨膨脹,第二就是非法移民,再一個就是社會治安。
其實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社會議題,有的時候大家覺得是不是矯枉過正了?比如說墮胎問題,同性戀問題,男女同廁的問題,體育比賽取消性別等等這些社會問題。實際上很多選民有自己的考量的。所以說,我覺得民主黨佔了下風,是因為它有的事情搞得過分。然後在移民問題上,治安問題上,通貨膨脹很多方面,他沒有一個比較令人信服的競選綱領。
另外一點就是在選舉的策略方面,在這個川普的選舉團隊裏面,他們比較講具體的問題,講社會治安問題,移民問題這些問題。那麼民主黨,哈里斯女士她主要注重的是對川普這個人本身對進行人身攻擊,對他當總統的資格提出質疑。實際上川普總統當了4年總統,所以,大家對他實際上已經知道得很多了。我覺得這個策略就錯了。
第三就是個人素質的問題,美國總統他需要一種決斷能力。在決斷能力上,川普先生當了一輩子的企業的老闆,所以他的決斷能力是非常明顯的。那麼再加上一個媒體應付能力,我覺得川普先生真是有特別的才能。相對來講,民主黨的候選人這方面做得不夠。
所以我覺得總得來講就是在這幾個方面,在政績方面,在策略方面,在個人素質方面,她都比不上川普先生。所以說這就是為什麼民主黨現在敗得特別的徹底。
袁莉:[00:02:58]上周六當選總統川普在社交媒體上發文說,前國務卿蓬佩奧和前駐聯合國大使妮姬·黑莉不會在下一屆川普政府中出任內閣職位。你怎麼看這個決定呢?你自己會進入川普政府工作嗎?
余茂春:[00:03:13]每一個新當選的總統在人選的佈置上面,他都有一個新的策略。那麼川普先生他第一屆任總統的時候,他有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他不是政客出身,所以他沒有什麼所謂他的系統的人,所以他依靠的就是別人給他推薦。他主要是選擇兩種人,一種是億萬富翁,另外就是退休的將軍和軍人。這樣,很多人都覺得川普先生不怎麼懂華盛頓,不怎麼懂治國,所以大家都給他出主意,有的人是教訓他,所以他很不高興。這就是為什麼他跟他上一屆的很多人合不來。
蓬佩奧先生實際上跟川普先生很合得來,他們在很多方面真是志同道合,而且做得也不錯。為什麼川普先生這一次沒有讓蓬佩奧先生進入閣呢?我想這個因素很多,有一些因素可能是有長遠的考量的。我現在還沒有特別知道內部的情況怎麼樣。
我個人現在還是聯邦政府的僱員,我是美國海軍官校的教授,實際上我跟美國的軍艦有很多的聯繫,實際上在裏面為國家出力和在外面為國家出主意出力,這個對我來講都差不多。因為做美國公民盡這樣的義務就是應該的。
袁莉:[00:04:27]昨天正好在看Perry Link林培瑞教授即將要出版的一本書,他裏面就寫美國的中國通們,他就是說研究中國政策的很多美國人,他們實際上也不懂中文,他們研究的只是自己感興趣的一些東西。他舉例說,余茂春是中國出身的華人里唯一一個進入美國政府的決策層工作的。他以此為例,希望有更多的像你這樣的人來進入美國政府或者是外交政策的決策圈工作。作為一個在中國出生的人。你在做對華政策的時候,你自己覺得和你的同事有一些不一樣的perspective,不一樣的看法、視角嗎?
余茂春:[00:05:12]謝謝林教授。林教授是非常優秀的美國的中國通。他是真正的中國通。像他這種對中國非常了解的人,在美國往往不怎麼被看好,為什麼呢?因為美國的一大批的搞中國問題的人,他們都對美中關係有很多感性的認識,而且他們的決斷的主要方向是從外交政策方面來的。外交政策什麼?就是兩個國家之間怎麼樣把關係搞好,然後這個四平八穩。但是,對美國和中國這兩個國家,它的政治制度上的根本不可調和的衝突方面,他認識的不夠。很多美國的中國問題專家,他不懂馬列,不懂得共產黨怎麼治國。再加上他們中文都不怎麼過關。像林培瑞先生的中文很好,他一輩子教中文的。所以需要真正要對中國了解的人,而且是對中國的政治文化要有非常的了解。我覺得很多人這方面做得不夠。很多美國的中國問題專家都覺得中國跟其他的所有的大國一樣,我們要跟中國搞好關係,或者是要管控關係,這是比較膚淺的角度。
我個人對這些政治問題也不是十分感興趣,但是因為我生活那麼久,對中共有一些感性的理解。再有一點,對中共的這套治國的方針,它的方式,我有一些中國人比較特有的看法。所以我提出一些解釋能夠把很多東西說得很通。我倒不覺得我花了什麼特別的功夫,但是我這一解釋呢,大家覺得這個說得很通,所以說他們就有一下子打開了窗戶那麼一種感覺。大家覺得都說得很亮了。
我覺得到美國來的移民實際上對美國政府的一系列外交政策做出了很多的貢獻。當年冷戰時期從東歐過來的移民,從蘇聯過來的移民,他們對幫助美國政府理解蘇聯這個政權的本質,它運作的主要動力來自於何方有非常精闢的理解。所以說我們從中國大陸來的這些有親身經歷的人,對這方面是非常難得的政治資源。我希望更多的中國朋友能夠參與美國的政治,對美國的政治提供一些非常重要的貢獻。現在當然有很多語言的問題,還有就業的問題,尤其是華裔到美國來的從政的人,對美國政治感興趣的人很多,但是但真正參與的人是非常非常少的。我希望在今後的幾年裏這應該有一些改變。
袁莉:[00:07:53]大家好,我是袁莉,你們剛剛聽到的精彩對話背後有幾十個小時的精心準備和製作,這需要閱讀大量資料,花時間與採訪對象溝通,只有這樣才能問出好的問題,才可能進行有深度的對話。不明白播客會繼續致力於製作高品質的新聞內容,讓中國人聽到深刻的思考、真實的情感。在這個灰暗不確定的年代,聽到彼此心中的一點堅持,請大家繼續支持不明白的播客,讓我們把這個事業長期的進行下去。歡迎聽眾朋友們到我們本期的內容簡介里點擊捐贈連結,或者訪問我們的網站bumingbai.net的捐贈頁面。
你曾經說過川普上一任最大的成就是促成了全球對華政策戰略性轉向。你能解釋一下為什麼這麼說嗎?
余茂春:[00:08:52]美國是一個大國,全球的大國。它和世界的各個方面都有非常密切的關聯。也就是說美國每天面臨的國家安全問題都成千上萬。你不可能把每一個問題都解決好,要有一個輕重緩急。輕重緩急是很重要的。所以在川普時期很早的時候,他就把priority list,輕重緩急給搞清楚了。
當時美國的戰略重心就是對付一些零散的恐怖主義分子。即使有十個恐怖主義分子在中東殺害了四個美國人,我們就會傾全國的力量去對付這十個人。這個是很成問題的。在川普政府時期,一上來我們就搞了輕重緩急,把中共的列為對美國的最大的威脅。
這個最大的威脅,實際上就從幾個方面來看。第一個就是中共的動機。中國共產黨統治中國人民,它最大的擔心就是中國人民造反。所以它在國內的統治機器,無產階級專政,搞得是非常滴水不漏的,非常的積極,投入了大量的資源。它就怕老百姓認同美國的這些價值觀,比如宗教自由,言論自由。比如它在中國設立防火牆,把中國的信息制度嚴格的管理起來。美國說這不行,你要讓信息自由流通,言論自由。美國大力提倡這些,中國肯定就不高興,所以它歷來就把美國看成是意識形態方面最大的敵人,猶如洪水猛獸一樣。這就是為什麼中共一旦翅膀硬了,它就想把美國從世界領導地位上徹底消滅掉。這就是為什麼中共對美國的競爭不是競爭,是你死我活的鬥爭。所以它就是一種關係到自己政權存亡的動機,要取而代之,這是他們的戰略動機。習近平講的很清楚了,這個就不用多說了。
另外一點,中共最近幾十年能力也逐漸的增強,經濟實力、軍事實力,尤其在一些關鍵的技術方面對美國形成了巨大的威脅。日本也有這些技術,英國也有這些技術,但是中國把這些技術轉變成為取代美國、攻擊美國的這麼一種機制。所以這樣的能力和機制聯繫起來,這是很大的一個威脅。
再加上中共跟美國在世界上所有的對手都不一樣,比如俄羅斯、伊朗和北朝鮮。中共是美國的對手裏唯一一個完全享有自由貿易世界的果實的。它是自由貿易社會裏的一個成員,它可以在國際社會上賺錢,把這些賺來的錢去增強它的機會、增加它的統治能力和它的戰略能力來對付美國。這是很大的一個威脅。
再加上中國還有一點,毛澤東說中國共產黨的三大法寶,第一是統一戰線,第二是武裝鬥爭,第三是黨的建設。中共的統戰跟美國其他所有對手都不一樣,它的統戰做得爐火純青,非常厲害。美國的知識精英,政治精英,甚至企業精英很多很多都替中共說話,被中共統戰了。所以這樣些對美國的威脅是非常巨大的。
從這個幾方面來講,川普時期的第一年就做出了重大的戰略轉變,就是美國把對付中共作為它的首要的戰略重心,拋棄了以前打中國牌的那麼一個概念。中國牌什麼意思呢?從尼克遜以來,中國牌就是說它把中國當作一個牌來打。中國從來不是美國的戰略的終極目標,而是想通過中共去解決其他的問題,例如蘇聯的問題、越戰的問題,還有北韓的核子問題。所以中國佔了很多便宜。那麼拋棄了這樣一點,所以這是很大的一個重要成就。
但是我們要把戰略重心轉移到中共,這是很不容易的。因為美國的傳統的戰略重心是在歐洲,在中東。在歐洲當然是北約,我們對北約的付出是非常重要的。北約絕大部分的軍費和能力都是美國提供的。這樣的話,戰略轉移之後我們就要從歐洲的負責任的轉移出來。怎麼負責任呢?這就是為什麼川普總統對歐洲的北約盟友非常不客氣,叫他們提高自己的國防經費,提高自己的戰鬥能力。第二點,要從中東撤出來,我們就要抓住問題的重點。核心的問題就是阿拉伯國家不承認以色列的存在的合法性。這就是為什麼在川普時期,為了負責任地把美國的戰略重心從中東撤出來,他加強了和阿拉伯國家跟以色列的談判,讓他們簽訂和平條約,所謂的亞伯拉罕協議。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外交成果。這樣轉移出來,對中共形成一種重點的對待。
最後一點,就是在全球對華戰略轉向這個問題,要是全球的。我們提出一點,就是現代世界的很多的技術都是全球性的,很多地區安全的問題也都是全球性的。所謂的台灣問題不是地區安全問題,是全球安全問題,就跟北韓的問題一樣,跟以色列的問題一樣,跟烏克蘭的問題一樣。所以,我們把中共威脅的全球性向全球的盟友講清楚。當時很多的盟友不同意我們這一點,牴觸我們的這種定義,但是他們慢慢慢慢就過來了。尤其是在對華為的5G問題上,這些問題我們對他們是苦口婆心,甚至是又打又勸,然後最後他們終於和美國走在一起了。
當然,中共自己的行為對促成這種全球的反中聯盟也有很大的幫助。比如它的疫情期間的表現的問題。尤其是在烏克蘭戰爭之後,中共完全倒向俄羅斯,再加上對地區的國家,像菲律賓、印度、台灣或者是日本和南韓這些國家進行十九世紀式的野蠻威脅。這就讓全世界都看清了中共的本質。這就是為什麼我說川普上一任最大的成就就是促成了全球對華政策的戰略轉向。
袁莉:[00:15:05]川普在競選中說,他上台後,要對中國商品加征60%的關稅。對普通美國人來說,這可能意味着就是商品價格上漲,通貨膨脹加劇。你認為這個政策現實嗎?我提供一個背景,就是過去2年美國從中國進口的貨物價值每年都超過了$5,000億。
余茂春:[00:15:25]我覺得增加關稅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是非常必要的。在一個理想的社會裏面,在一個自由貿易的國際格局裏,關稅是不需要的,因為關稅是破壞自由貿易的一個最關鍵的因素。但是,中國不是自由貿易系統的一個有資格的成員。中國的商品是嚴重補貼的。那麼這樣到美國來的商品都是非常便宜的商品,就不是公平競爭。所以關稅主要的問題就是逼迫中共進行公平競爭。
不是說美國貨品的價格就必然要上升,也沒有什麼通貨膨脹。原因很簡單,因為把中國的便宜商品拒之於美國的國門之外後,它就會在美國國內進行公平的競爭。加上公平的最主要的問題是要降低生產成本,怎麼樣降低生產成本呢?川普先生在加關稅的同時,也要大量的減稅,尤其是減企業稅、公司稅。因為減稅了之後,生產成本就非常降低了。這樣美國的商品也便宜了。而且美國的一些關鍵的企業也做了保護。因為減企業稅,增加關稅,就會吸引外資,逼迫他們到美國來投資。而且美國的很多大公司,像蘋果、微軟這些大公司,他們掙的錢基本上都是在外國的,回不來的。因為什麼呢?稅很多。所以減稅之後,這些資本紛紛都回到美國來了。所以這是個雙贏。
川普先生在選舉中提出了一些非常吸引人的講法。他這個關稅是非常好的一個事情,為什麼呢?美國在1913年之前是沒有個人所得稅的,美國的政府的主要的收入是關稅。如果我們現在大量的減低個人所得稅,甚至替代個人所得稅,用關稅來代替,這是不是可以行得通的?美國人一聽這個就非常高興,非常振奮。只有像川普先生這樣的人,才能做出這種有前瞻性的、比較有吸引力的一些想法。實際上我覺得呢,這不是完全不可能的,因為大家都想到美國來做生意,基本的現實就是美國是世界上一個最大的消費市場,而且是世界歷史上最大的一個消費市場。所以這個消費市場是很重要的,不能讓像中國這些經過政府補貼的這些廉價的商品來佔便宜。
你剛才講到為什麼中國的近年來,它的商品很多很多進來了,關稅不夠是第一點。第二個,中國的電商E-commerce做得很好。你知道美國最大的電商平台是Amazon,Amazon裏面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店家都是中國的。所以它利用這個來大量地銷售,這是很重要的一個平台。川普先生上台之後,他會對這個加以關注的。凡是中國大陸來的這些電商,他也要交稅的。所以說我覺得它是一個通盤的行為。我倒不覺得關稅的問題是一個很大的問題。而且關稅的問題,如果把道理講通了都很好的,關稅多了並不見得就商品價格上升。這是華爾街這些跟中國做生意的人給你灌的迷魂湯,說了一些宣傳性的東西。
袁莉:[00:18:43]嗯,我對這個事情還是有很多保留意見。那我們下面這個再講一下,拜登政府加強了對中國在人工智能、半導體等技術領域的投資上的限制。川普上台後,這個由拜登推動的政策方向會被延續下去嗎?會加強嗎?
余茂春:[00:19:04]會延續下去的,因為這已經跟美國的國家安全直接掛鈎了。尤其在一些關鍵的技術領域,中共一直大量的投資,大量的掌握這些上市公司。我覺得這毫無疑問會繼續延續下去的。這不僅是川普的主意,這是兩黨的共同認識。在國會裏已經有很多法律在裏面了。所以,我想在人工智能,半導體技術方面已經是加上了很多的限制了。
袁莉:[00:19:35]美國對中國的高科技出口的控制,這個也會加強,是吧?這也是兩黨共識,對不對?
余茂春:[00:19:42]對,這個會是加強。因為什麼?這是國家安全的問題。尤其是中國用軍民融合的策略,很多兩用的東西都用於軍事上。而且你看到中國對俄羅斯的大量技術援助,就是通過這種軍民兩用的東西。它的無人機,它的半導體制導系統,很多都是在國際市場上通過自由貿易,然後拿到中國去把它加工,甚至加以改進,然後出口到俄羅斯這樣的國家,用俄羅斯之手來殺害平民,侵犯其他的國家。所以這有非常重要的國家安全的和國際安全的一個意義。這方面的事情美國是絕對不會再做的。
袁莉:[00:20:26]那中國政府和不少中國人認為美國對中國實施的貿易關稅和高科技出口控制主要是害怕中國崛起。這個說法有道理嗎?中國對美國真的構成威脅嗎?
余茂春:[00:20:39]中國這個概念是非常廣大的,我覺得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民間的生意人和老百姓,這是完全不一樣的。你知道嗎?美國對中國的民間有很多開放的東西,比如說在美國的外國留學生,中國絕對是佔多數的。到現在為止,我們今年在美國的中國留學生是國際學生最多的一個國家,所以說根本就沒有對中國有什麼歧視。我覺得主要的問題是對付中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