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晚上9時29分,西南大學地理科學學院副教授閆羅彬在河北邢台老家去世,終年37歲。閆羅彬是丹霞地貌研究領域有一定成就的專家型青年學者,工作非常努力,開設的課程也非常受學生歡迎。今年確診白血病之後,很多人向他伸出援手,他對這些幫助也一直非常感謝。
「從小就吃了特別多的苦,都是在為別人活着」
閆羅彬曾在8月初告訴紫牛新聞記者,他在6月14日進骨髓移植倉,7月17日出艙。起初骨髓移植手術比較順利,醫生說他涅槃重生了。記者和他聯繫的時候,他的精神狀態也比較好。
但是,病魔還是沒有放過他。閆羅彬的堂侄女告訴記者,他在9月份開始出現排異反應,一開始是腸排異,還能夠控制,後來卻發展到肝排異和肺感染,醫生用藥也控制不住。到了10月底,藥物已經不起任何作用。11月初經歷了兩次搶救,家裏人雖然一直沒有放棄,醫生也盡了最大的努力,但還是沒有發生奇蹟。
閆羅彬之前曾告訴記者,小時候家庭條件不是很好,「2007年上大學的時候,除了大一從家裏拿8000塊錢上學,後來沒向家裏要過錢。從中學到大學,沒穿過新衣服,有些衣服都是當家教時別人送的。在食堂吃個3塊錢的擔擔麵,都要很猶豫,平時都是吃一份8毛錢的豆腐炒青菜,加上4毛錢買2個饅頭。」
本科畢業後,閆羅彬到中山大學深造,專業研究丹霞地貌。一直到讀博士的時候,他的生活條件才好一點。博士畢業後,他到英國愛丁堡大學做了一段時間訪學,然後加入西南大學地理科學學院。
他在工作後一直非常努力,也非常節儉,閆女士說:「他真的很節約。鞋冬天夏天就那一雙,捨不得吃,捨不得穿。評上副教授,工資高一點,也開始接項目,工作很拼,每天晚上都加班到12點。」
回憶起閆羅彬的一生,閆女士悲痛地表示:「他從小就吃了特別多的苦,壓力一直很大。因為他家經濟條件不是很好,弟弟多年患有腎癌,今年7月份去世了,此前他也要為弟弟的醫療費想辦法。他太懂事了,感覺他都是在為別人活着。所以就覺得他這一生特別的坎坷,很可憐。」
生前讚嘆人性之善,時刻把大家的幫助掛在嘴邊
閆羅彬是丹霞地貌研究領域有一定成就的專家型青年學者,先後參與考察過全國200餘處丹霞地貌,此外,還在丹霞地貌命名地丹霞山工作一年,開始在這個學科開始取得成果。央視拍攝國家公園武夷山的紀錄片,曾經請閆羅彬出鏡講解。
他在西南大學開過一門通識選修課「旅行的意義」,非常受學生歡迎,每次都要搶課。學生評價他上課幽默風趣,可以問任何問題,他都會很有耐心很專業地一一回復,下課後他還會請同學吃燒烤。有學生甚至說,「旅行的意義」是一門「最偉大」的通識課。
評上副教授後開始有了課題,閆羅彬的生活剛剛有了起色,沒想到病魔來襲。他曾經告訴記者,他在2024年過年前開始出現白血病的病狀,當時他放假回家過年,感覺比較乏力、頭疼,吃飯的時候就會睡着,起初以為是家裏取暖發生煤氣中毒或者感冒。「一直拖到大年初二,感覺走路也走不動了,就去醫院檢查,一做血常規,發現白細胞異常高,醫生讓我快點換一家醫院查,我又跑到邢台市第一人民醫院,醫生認為是白血病。當時很危險,血小板是個位數。」之後他經歷了骨穿、基因檢測、化療,然後在6月份做移植。
閆羅彬很怕給別人帶來麻煩,起初學校曾提議進行幫助,「當時沒同意,想儘量克服。」但移植所需費用巨大,後來開了網絡籌款,學校方面以及中山大學和西南大學校友給了很大幫助,很多學生自發在社交網絡上為他募捐。閆女士說:「我叔叔生病之後,好多人都在幫他,要不然也籌不到這麼多錢做移植和抗排異。對這些好心人,我們非常感謝。」
閆羅彬在病重時曾表示,這一生不遺憾。「他說他不怕死,我覺得他的精神比較超然,他說主要就是放不下他爸媽,其他的都不怕。」閆女士說,閆羅彬生前一直「讚嘆人性之善、時時刻刻將大家對他的幫助掛在嘴邊。他曾經是那麼堅定地說一定會好起來回報大家的恩情,最後他還是食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