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鈎沉 > 正文

晚清外戰一敗再敗 為何左宗棠能收復新疆?

清朝後期,中國的對外戰爭幾乎一直是打敗仗,而民族英雄左宗棠收復新疆之戰,卻成為中國近代史對外戰爭中少見的勝利之戰。

總體上晚清的清軍,早已不見清初「大殺四方」的風範。而當時的沙皇俄國風頭正盛,俄軍的戰鬥力雖不如英法,但也不可小覷。結果?俄軍敗了。

為何左宗棠能指揮清軍取得勝利呢?

第一點,沙俄自身的原因。

沙俄雖然在中亞地區勢力強大,但同時也面臨着其他地區的挑戰和壓力。其軍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被分散,無法在新疆投入更多的兵力和資源。尤其是沙俄在侵佔伊犁後,與土耳其爆發了戰爭,消耗了大量的國力,這使得沙俄在面對清軍的軍事壓力時,不得不採取相對謹慎的態度,導致沙俄不敢把自己的全部精銳部隊放在新疆方向和清軍決戰,也不會讓沙俄全力支持阿古柏和清軍作對。

第二點,國際社會對清朝的有利影響。

英國等西方列強雖然在新疆問題上與沙俄存在利益衝突,但也不願意看到沙俄完全控制新疆。因此,在清軍收復新疆的過程中,英國等列強採取了較為中立的態度,這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清軍面臨的外部壓力。左宗棠本人在外交上積極與各國進行溝通和協商,利用國際輿論的壓力,譴責沙俄的侵略行為,爭取國際社會的支持。這種外交努力為清軍的軍事行動創造了有利的外部環境,也對沙俄形成了一定的制約。

第三點,正確的作戰戰略。

當時,阿古柏叛軍主要兵力集中在南疆,北疆相對薄弱。從軍事戰略的角度來看,先攻打北疆可以避開敵人的主力,減少清軍在戰爭初期的傷亡和阻力。這種避實就虛的策略,能夠讓清軍以較小的代價取得戰略要地,為後續的進攻打下堅實的基礎。

北疆地區是通往南疆的重要通道,佔領北疆可以為清軍南下提供穩定的後方和補給線。如果清軍一開始就直接進攻南疆,那麼北疆的敵人很可能會在背後襲擊,使清軍陷入腹背受敵的困境。通過先北後南的戰略,清軍逐步鞏固了在新疆的統治,為最終收復南疆創造了有利條件。

北疆地區土地肥沃,水源相對充足,是新疆的重要農業產區。清軍佔領北疆後,可以充分利用當地的資源進行補給,包括糧食、草料等軍需物資。這對於長期作戰的清軍來說至關重要,解決了後勤補給的難題。北疆的交通條件相對較好,有多條商路和通道連接內地。清軍控制北疆後,可以更加便捷地從內地獲取補給和增援,同時也有利於軍隊的調動和部署。穩定的後方和便利的交通為清軍後續進攻南疆提供了堅實的保障,使清軍能夠無後顧之憂地展開軍事行動。

按照先北後南的戰略,1876年8月17日,劉錦棠帶兵與金順部利用炮火強攻下古牧地,留下兩營扼守後,大軍向烏魯木齊挺進,阿古柏部聞風逃竄,烏魯木齊遂被克復。烏魯木齊是北疆的重要城市,政治、經濟地位顯著,佔領此地不僅極大地鼓舞了清軍的士氣,還使清軍在北疆建立了重要的軍事據點,為後續的軍事行動奠定了堅實基礎。這一勝利使得阿古柏在北疆的統治迅速瓦解,其精心佈置的防線被打破,軍隊陷入混亂。

沙俄擴張地圖

1876年11月6日,劉錦棠、金順會同署伊犁將軍榮全派兵乘勢克復瑪納斯城。瑪納斯城的收復,標誌着北疆地區完全被清軍掌控,徹底切斷了阿古柏在北疆與南疆之間的聯繫,使阿古柏的勢力被分割為南北兩部分,難以相互支援,為清軍進一步南下進攻南疆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收復北疆之戰讓清軍士氣大振,迅速投入兵力對沙俄支持的阿古柏叛軍展開全面進攻,收復南疆。清軍採取了長途奔襲和分進合擊的戰術。例如,劉錦棠率領清軍從不同方向快速進軍,使阿古柏的軍隊難以集中力量進行抵抗。各部隊之間相互配合,對敵軍形成了包圍和夾擊之勢,迅速突破了阿古柏軍隊的防線。

這種戰術的運用,使清軍能夠在短時間內迅速佔領多個城池,在一個月內就前進1000多公里,收復了南疆東四城,隨後清軍乘勝追擊,陸續收復和田、英吉沙等地,於1878年1月2日收復喀什,全面光復南疆地區。

第四點,軍隊整頓和訓練非常到位,左宗棠對西征軍進行了大力整頓,裁汰了大量戰鬥力較弱、紀律性差的士兵。

這不僅減少了軍隊的數量,減輕了後勤負擔,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軍隊的整體戰鬥力。留下來的士兵都是經過篩選的精銳,他們在戰鬥中能夠更好地執行命令,發揮出更強的戰鬥能力。

左宗棠

左宗棠注重對將領的選拔和培養,任用了劉錦棠、金順、張曜、徐占彪等一批英勇善戰、忠誠可靠的將領。這些將領在戰爭中發揮了重要的領導作用,他們能夠根據戰場形勢靈活制定戰術,帶領士兵奮勇殺敵。例如,劉錦棠在多次戰鬥中表現出色,他的指揮才能和勇敢精神為清軍的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

第五點,武器裝備的改革不可或缺。

左宗棠在蘭州開辦了蘭州機器局,自行製造槍炮等武器裝備。雖然蘭州機器局生產的武器在技術水平上與西方列強的先進武器還有一定差距,但在當時的中國已經屬於較為先進的裝備。這些武器裝備為清軍提供了重要的火力支持,增強了清軍的戰鬥力。

左宗棠還對一些從國外引進的武器進行改良,使其更適合在新疆地區的作戰環境中使用。例如,對火炮的射程和精度進行了改進,提高了其在戰場上的殺傷力。通過自主製造和改良武器,清軍在武器裝備方面逐漸縮小了與敵人的差距。

清軍

第六點,緩進急戰戰略的正確指導,緩進意味着在發動軍事行動之前,清軍進行了充分的準備工作。

新疆地區地廣人稀,氣候、地理環境複雜,交通不便,物資運輸困難。左宗棠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籌備軍餉、糧草、武器裝備等,確保軍隊在作戰時能夠得到充足的補給和支持。例如,左宗棠開闢了多條購糧和運糧路線,從甘肅河西、蒙古草原、新疆東部以及向俄國人購買等多種渠道獲取糧食,為長期作戰提供了物質保障。

「急戰」則強調在戰鬥開始後,清軍要迅速出擊,以最快的速度擊敗敵人。這不僅可以減少清軍自身的消耗,還能夠避免戰爭的拖延導致的各種不確定因素。在實際作戰中,清軍多次採取快速突擊的戰術,如在達坂城之戰中,劉錦棠率領部隊迅速包圍並攻克了達坂城,生擒了敵軍主將,取得了重大勝利。

第七點,後勤的解決。

收復新疆需要大量的軍費支持,而清廷正值內憂外患,國庫空虛,軍費嚴重不足。左宗棠積極向朝廷爭取撥款,並多次向外國銀行借款。1876年,開戰在即,左宗棠請求借洋款一千萬兩,清廷最終同意下詔各省協餉300萬兩、戶部撥款200萬兩,並准許左宗棠自借洋款500萬兩。

新疆地區地廣人稀,糧草供應是一個重大難題。左宗棠開闢了多條購糧和運糧路線,一是出嘉峪關,過玉門,從甘肅河西採購軍糧運往新疆的哈密;二是由包頭、歸化、寧夏經蒙古草原運至新疆東部的巴里坤或古城;三是在新疆東部採買;四是向俄國人購買。

以上7點原因成為清軍打敗沙特支持的阿古柏,收復新疆全境的主要原因,左宗棠的高瞻遠矚在收復新疆之戰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中國國家歷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1111/2128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