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中國文化 > 正文

「舉頭三尺有神明」 後半句更精闢

在眾多的俗語中,有一句想必家喻戶曉,即為「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句話常常出現在影視劇中,或是家中親友聚會交談時。《增廣賢文》曰:「萬事勸人休瞞昧,舉頭三尺有神明。」

舉頭三尺有神明

那麼,頭上究竟有什麼神明呢?道家經典《太上感應篇》中提到:「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頭上,錄人罪惡,奪其紀算。」意思是說,人頭頂上有三台北斗神君,時刻記載着人的一言一行。古人通過這樣的敘述,勸勉人們行善。

此外,人們常用「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來形容秘密的事件,強調天地無所不察,任何秘密都難逃天地的法眼。

在民間傳說中,對於「舉頭三尺有神明」的「三尺」有另一種解釋。傳說中,有兩位神靈專門記錄人們的善惡,一個白天出行,叫作「日游神」;一個夜晚出行,叫作「夜遊神」。他們手持小冊子,記錄人間的是非善惡,然後地府的判官根據這些記錄來決定獎懲。

為了更好地觀察人們的行為,這兩位神靈總是待在人頭頂三尺範圍內,所以人們才說「舉頭三尺有神明」。其實,這些說法反映了人們對未知的恐懼和對「天」的崇拜。事實上,這樣的說法也是一種行為約束,形成做人做事的底線。

「舉頭三尺有神明」後來又有了下半句

「不畏人知畏己知」這個典故來源於古代一位清官葉存仁。葉存仁是個清廉的官員,退休後,下屬們送了他一葉扁舟,以表達對他的廉潔和敬重。然而,葉存仁拒絕了這份好意,他的理由正是「不畏人知畏己知」。

葉存仁一生淡泊名利,三十多年的為官生涯中,始終保持清正廉明,堅決抵制賄賂。他用一生潔身自好,以「舉頭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來衡量自己的行為和為官之道。

這句話的意思很容易理解:如果做了壞事,必將受到神明的懲罰。即使逃過了神明的懲罰,也難以逃脫內心的譴責。內心的負擔會伴隨一生,成為心魔,帶來無盡的煎熬。

不論是「萬事勸人休瞞昧,舉頭三尺有神明」,還是「頭頂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都成為對世人的一種道德約束。

(示意圖)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搜狐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1015/2115683.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