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邁不過去的坎 九成中國汽車晶片靠進口

2023年中國汽車產量超過3000萬輛,但汽車晶片卻極度依賴進口。多個消息源的數據表明,汽車晶片超過90%依靠進口。原工信部部長苗圩表示,中國電動汽車「缺芯少魂」,企業「只會叫喚」。此外,國內專家表示,國產汽車晶片存在「偽空包」現象。 鑑於中國晶片產業普遍存在的「卡脖子」問題,以及汽車晶片自身的特點,有分析指出,「缺芯」是未來中國汽車業很難邁過的一道坎。

根據智能化程度的不同,自動駕駛被分為l1到l5共5個等級:l1指輔助駕駛,l2指部分自動駕駛,l3指有條件自動駕駛,l4指高度自動駕駛,l5指完全自動駕駛,即真正的無人駕駛。

賽力斯汽車平台技術體系總裁何浩認為,晶片可能會成為電動汽車的最大成本。

他表示,2019年晶片佔整車成本的佔比大約只有4%,到2023這一比例已經迅速提升至20%以上。再加上最近動力電池價格一直在下跌……照這個趨勢下去,搞不好晶片的成本佔比會超過動力電池,成為整車中最燒錢的部分。

上述報告的數據還顯示,2022年中國汽車晶片市場規模為167億美元,預計到2030年將達到290億美元,年需求量將超過450億顆。

美國會放過中國汽車晶片嗎?中共提出國標規劃

新能源電機、電池、電控「三電系統」所需車規級晶片為新能源汽車特有需求,其它娛樂、車身系統、信息網聯等功能在傳統燃油車和新能源汽車均存在需求。

全球汽車業界公認的兩個標準是:ISO26262 ASIL和 AEC-Q100。

AEC-Q100是車規級元器件的通用測試標準。ASIL等級定義了對汽車系統安全性的要求,共分為 A,B,C,D四個等級,嚴格程度依次遞增。

中共也計劃制定中國的汽車晶片行業標準。

今年初,中共工信部印發《國家汽車晶片標準體系建設指南》提出,到2025年制定30項以上汽車晶片自主技術標準,到2030年擴大至70種以上。

《日經亞洲》2024年5月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稱,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已要求上汽集團、比亞迪、東風汽車、廣汽汽車和一汽集團等汽車製造商,2025年汽車相關晶片的本地採購比例提高到20%或25%。

ISO26262 ASIL全稱是《道路車輛功能安全》,是一項有關汽車電氣和電子系統功能安全的國際標準。於2011年由國際標準化組織(ISO)進行定義。

AEC-Q100是業內公認的車規級元器件通用測試標準。

該標準由AEC(Automotive Electronics Council)——汽車電子委員會制定發佈。該委員會由美國三大汽車公司(Chrysler/Ford/GM)聯合發起,並於1994年創立,會員分佈於全球車廠、汽車電子模組廠和元器件廠商。

國內車規級晶片中,MCU(Microcontroller Unit,微控制單元)、CIS(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顯示驅動IC,MEMS(Micro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s,微機電系統)傳感器等主要選用成熟製程(28nm以上),與消費電子等產品選用的工藝製程重疊度較高。

AI晶片、SoC(System on Chip,系統級晶片)、GPU(Graphic Processing Unit,圖形處理器)選用先進制程(28nm以下)。

汽車晶片與尖端晶片相比線寬較寬,因此未成為美國出口管制對象。但是,隨着美中對抗升級,美國封堵中國車規級晶片技術也完全有可能。

(示意圖)

造一顆車規級晶片到底有多難?需突破三大技術關卡

車規級晶片的高標準、嚴要求、長周期,將入行門檻一再拔高。這直接導致了只有綜合能力或垂直整合能力非常強,並能將規模優勢發揮到極致的晶片企業,才能將車規級晶片納入生產清單。

成本是車規級晶片繞不過去的關。

芯擎科技創始人、CEO汪凱2023年12月表示,做車規級晶片不是一朝一夕,是一個長周期的活動,從定義、設計、流量到量產等需要三五年時間,這還是速度快的情況下。

他透露,一顆晶片,真正要達到回本,沒有幾百萬顆肯定做不到。

黑芝麻智能產品市場總監王治中告訴《出行百人會/AutocarMax》則說,車規級晶片光測試費用就是消費類晶片的五倍左右。車規級晶片的模擬老化通常要10~15年,消費類的晶片3年就已經是業界良心了。

造一顆車規級晶片到底有多難?

企鵝號-阿寶說車2023年12月的文章談到,造車規級晶片需要突破三大技術關卡。

他調侃說,如果說消費級晶片追求的是「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的性能和功耗極致;那麼車規級晶片就是「穩定壓倒一切」,其更像是「金鐘罩鐵布衫」這般可靠性與安全性兼具的內功。

第一關是「環境關」。相比於手機、電腦等消費類產品,汽車的工作環境更為惡劣,甚至可以說惡劣百倍也不為過。車規級晶片需要遭受更多的震動和衝擊,面對液體和粉塵的侵蝕也會更多,溫度條件也更為極端。一般來說,車規級晶片要承受的溫度範圍在-40°C~150°C之間,而消費級晶片只需滿足0°C~70°C的工作環境即可。

第二關是「壽命關」。普通消費電子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不會超過5年,而對於汽車級產品來說,整個車輛的生命周期通常在10年到15年,20萬公里左右,遠大於消費類電子產品的壽命周期。

王治中說,車規級晶片故障率要求是PPM(百萬分之一)~PPB(十億分之一)~0。

第三關也是最重要的一關「安全關」。手機死機,最多也就處於失聯狀態。但如果車輛行駛狀態下晶片突然崩了,對消費者來說可能就是致命的。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1015/2115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