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熊貓「比力」和「仙女」即將回國,日本民眾爭先恐後到上野動物園看最後一眼。影片來源:中國新聞社
日中之間的動物外交似乎正逐漸走到盡頭。近期,日本與中國的兩大象征動物——朱鷺和大熊貓相繼回到中國,位這種曾經促進兩國關係的動物交流形式增添了不確定性。
根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日中兩國有關部門達成協議,預計將於10月歸還16隻新潟縣佐渡市的朱鷺,這是自2016年以來首次進行的朱鷺歸還行動。這一計劃因新冠疫情、禽流感以及雙方協調問題一度中斷,但最終在雙方努力下得以重啟。然而,隨着兩國關係變化,朱鷺的回歸象徵意義已大不如前。
日中兩國有關部門達成協議,預計將於10月歸還16隻新潟縣佐渡市的朱鷺,這是自2016年以來首次進行的朱鷺歸還行動。圖片來源: X賬號@liyingsd
自2002年以來,朱鷺作為日中合作保護的標誌,曾多次歸還到中國,成為兩國在環保和保育領域交流的象徵。然而,隨着雙方在多個字堤上的摩擦家具,這種「友好象徵」的力量似乎逐漸被削弱。雖然朱鷺的歸還被視為促進學術合作的契機,但背後的國際政治氛圍讓人質疑這種動物外交的長期意義。
除了朱鷺,大熊貓也成為了這場外交變局中的焦點。9月28日,數千名粉絲聚集在東京上野動物園,像雄性大熊貓「比力」和雌性大熊貓「仙女」告別。這對大熊貓原本預計在2026年歸還中國,但因為健康狀況惡化,雙方決定提前將它們送回四川臥龍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大熊貓在日本曾是中日友好關係的象徵,但隨着它們的回歸,「熊貓外交」也面臨着不確定的未來。
「比力」和「仙女」的送還,再次引發了關於動物外交效用的討論。自2011年這對大熊貓來到日本以來,它們成為日本民眾情感依賴的象徵,也為上野動物園帶來了極大的關注與收入。然而,伴隨着兩隻大熊貓的回歸,曾經作為促進國際關係的「熊貓物外交」是否仍能在當前的政治氛圍下發揮作用?
大熊貓「比力」與「仙女」圖片來源: X賬號@glorialyuu
隨着中國在國際舞台上態度強硬,尤其是在領土和經濟問題上的爭端,日中關係日益緊張,再加上近幾個月來日本人在中國接連遇刺,引發日本國民對中國的不滿,「中日斷交」的字眼一度衝上熱搜。儘管大熊貓和朱鷺的歸還還在某種程度上體現了雙方的交流意願,但這些曾經象徵友宜的動物,現在卻顯得愈發無力。
動物外交曾在中日兩國關係的寒冷期內,為兩國人民提供了一個連繫管道,但隨着國際局勢的變化,這種聯繫的力量似乎正在減弱。朱鷺和大熊貓的歸還,是否預示著動物外交的走向終點,仍然有待觀察。
日本與中國的兩大象徵動物——朱鷺和大熊貓相繼回到中國,位這種曾經促進兩國關係的動物交流形式增添了不確定性。圖片來源: X賬號@VOA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