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對誰利好?大水洶湧而來!歷史性變化今落地;中共推這政策恐拖垮房市【阿波羅網報道】

經濟學家警示:中國經濟或「緩慢內爆」 基建狂魔有了新方向? 中國6省砸8500億開運河 對誰利好?大水洶湧而來!歷史性變化 今天落地 中共推這政策恐拖垮房市

全球各大銀行之間正在形成一種共識,,今年中國經濟增長率可能低於5%,甚至有經濟學家警告中國經濟可能會「緩慢內爆」。

高鐵出現大面積持續虧損的形勢下,中國正開始一波開鑿運河的熱潮,但恐出現類似高鐵的大面積虧損、投資無法收回的困境。

中共央行周五宣佈:在二級市場常態化買賣國債,標誌中國貨幣發行方式步入以債為錨的時代。

中共推行的「房屋養老金」試點制度,引發熱議,有專家認為可能拖垮房地產行業。

經濟學家警示:中國經濟或「緩慢內爆」

彭博社追蹤的74位分析師中有51位估計中國2024年的經濟增長率可能低於5%,甚至還有經濟學家警告中國經濟可能會「緩慢內爆」。

過去兩年,房地產危機拖累了中國從就業市場到消費和家庭財富等所有的經濟層面。

而當局祭出的恢復投資者信心措施都過慢過小,中國股市已經長期暴跌。追蹤中國在岸股票的滬深300指數在2024年至今下跌了4.2%,這已經是連續第四年下跌。相比之下,更廣泛的亞洲股票指數上漲了近10%。

此外,這種影響已蔓延至更廣泛的金融市場,並席捲了個人投資者。據大陸媒體《中國證券報》周四(8月29日)的報導,2021年推出的27隻封閉式三年期共同基金中,近一半在接近周期末時面臨40%以上的虧損。

彭博社說,阿爾派宏觀公司(Alpine Macro)策略師王岩最近剛從中國回來,他認為5%的經濟增長目標「幾乎不可能」實現,他還警告中國未來可能有「緩慢內爆」的風險。

他表示,中共政策制定者缺乏明確、連貫的戰略來應對挑戰,就連現在推動的解決需求問題的「零敲碎打措施」也都是臨時性的、猶豫不決的。

瑞銀集團周三(28日)下調對中國經濟的預測,認為越來越不可能實現今年經濟增長5%的目標。這家瑞士銀行將中國今年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預測從4.9%降至4.6%,將2025年的增長從4.6%降至4%。

彭博社說,這反映出全球各大銀行之間正在形成一種共識,即中國可能無法實現年增長目標。儘管中共最高層仍在宣傳其致力於實現「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

瑞銀表示,北京自2022年底以來頒佈的重振房地產市場措施——包括降低首付要求、降低抵押貸款利率和減少購房限制——進展緩慢,影響有限。

基建狂魔有了新方向?中國6省砸8500億開運河

近期,中國廣東、廣西、浙江、湖南、江西、湖北六省份,相繼開啟了開挖新運河的工程。這些新運河的工程相互連通,全部完工後,可在中國東部形成一條貫通南北的新的「大運河」,號稱「全球最長運河」。

官媒宣稱,開鑿新的大運河可縮短內陸地區與東部沿海和國際市場的距離,降低運輸成本,提升物流效率,並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有助於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云云。按各省的計劃,預計全部運河項目的總投資約為8,500億元。

據公開的資訊,在參與開鑿新運河的六個省份中,江西建造的「浙贛粵運河」南接大灣區,北連長三角地區,工程量最大,投入的資金最多,高達3,200億元。

已經擁有便利陸上交通而經濟一直比較落後的河南省,這次擬砸1,416億元建設47個內河水運項目;安徽耗資950億元開鑿的「江淮運河」已在去年通航;廣西投資680億開挖的平陸運河,計劃在2026年完工;湖北計劃砸784億將長江「截彎取直」,建設全長236公里的荊漢運河;湖南砸1,500億開挖湘桂運河。

作為參照對比,中國南北高鐵動脈京滬高鐵,當年的總投資約為2,209億元;北京當局傾力打造的港珠澳大橋造價約1,269億元。

換言之,這次江西開挖運河的投資明顯高於京滬高鐵;而湖南、河南挖運河的代價都比港珠澳大橋的造價更高。

被坊間戲稱「鐵公基」的中國陸上「基建狂魔」時代已經告一段落,至今大多數在當年「大干快上」熱潮中投建的高速公路和高鐵項目仍處於年年虧損狀態,甚至不少項目自從建成以來就從未正式運營,閒置至今。

如今,在各個地方政府債台高築、財政捉襟見肘的情況下,上述六省又將「基建狂魔」模式轉移到水路運輸上,試圖將其作為帶動地方經濟成長的引擎,最終將會產生怎樣的後效應,外界頗有質疑。

對誰利好?大水洶湧而來!歷史性變化今天落地

8月30日,央行通過官網宣佈:在二級市場常態化買賣國債,啟動了!

下面就是相關公告的截圖:

央行的公告說:為貫徹落實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相關要求,2024年8月人民銀行開展了公開市場國債買賣操作,向部分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買入短期限國債並賣出長期限國債,全月淨買入債券面值為1000億元。

X平台賬號「劉曉博說財經 X」發文表示,這向我們透露了三個重要信息:

第一,央行啟動了常態化的國債買賣;

第二,買入的是短期國債,拋售的是長期國債;

第三,全月淨買入1000億元國債。

這意味着,今年8月央行通過淨買入國債的方式,向市場投放了1000億元的基礎貨幣。

這看起來的「一小步」,其實是中國基礎貨幣投放方式(印鈔方式)的「一大步」,也是一個歷史性拐點。

為什麼說央行這個舉動,是歷史性的?

因為它意味着中國貨幣工具的重要變化,也意味着中國財稅制度的重要變化。

1979年到2014年,中國基礎貨幣投放方式是外匯占款。在這期間,中國的外匯儲備從8.4億美元暴增到了近4萬億美元。這期間人民幣的錨,是美元。

印鈔太多,就需要防止通脹。當時的做法是,不斷提高存款準備金率(最高21%左右),把多印的錢凍結起來。

2014年到2024年,基礎貨幣的投放,一個來源是降准,把之前多印的人民幣釋放出來;二是通過MLF(中期借貸便利)和PSL(抵押補充貸款)來投放貨幣,方式是國有大銀行(包括政策性銀行)拿着高等級債券(國債、地方債等)到央行質押,獲得特別便宜的資金。

從今年開始,印鈔方式將逐步過度到央行買國債。

這是因為中國人口紅利終結了,土地財政出現拐點了,未來要給政府加槓桿,要增發大量國債。這時候,就需要有「莊家」來撐住國債市場,央行買國債就成為必然,這其實也是歐美日的玩法。

對於央行常態化買賣國債,有人解讀為中國要高「量化寬鬆」(大量印鈔)了。這其實是不對的,準確的說法是應該是:量化寬鬆的跑道(央行買賣國債)修好了,如果將來需要,隨時可以搞。但目前的確沒有搞,M2的同比增速還在低位。

中共推這政策恐拖垮房市

中國住房城鄉建設部副部長董建國上周五(8月23日)宣佈,研擬中的「房屋養老金」制度將在上海等22座城市試行,由政府出資建立公共賬戶,對部分建築結構進行維修及設備檢測養護等。

中國住建部曾披露,現有住房老舊小區佔比近40%,都是亟待維修的建物。

《中國房地產金融》今年第3期研究也指出,全國2000年前建造的房屋佔比約達27.55%,屋齡逾30年的建物比例將激增。

中華經濟研究院的王國臣直言,中國擬設置房產養老金公共帳戶恐仍無法解決維修房屋的呆賬,他說,危老房屋翻修,多數國家都采社區自治,屬政治經濟學的「公共池」資金,由住戶集體管理、使用的公共資源;若變成由政府介入管理的「公共財」,後續將衍生更多問題,如住戶無法自主運用資金、由政府安排維修曠日費時,且施工疏失難以咎責,資金管理也易有貪污漏洞。

其次,中國土地所有權屬國家,危老建物改建複雜度相對低,不易出現土地私有制國家的容積率計算爭議,因此,王國臣認為,房屋養老金多此一舉,恐是巧立名目的稅費,將導致購屋民眾卻步,因為購屋者除須考慮房貸利率外,還徒增額外的稅費成本,若個人所得不寬裕,購屋負擔加重,將削弱他們的購屋意願,加劇中國房市的低迷。

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的史鶴凌也說,出台房屋養老金將提高居住成本,形同政府逼着人民低價拋售舊房,以遷入質量較高、低稅費的新房,這恐加劇房價下跌,對中國房地產市場帶來負面衝擊。

史鶴凌認為,中共當局宣稱「百姓不出錢」只是緩兵之計,隨着制度的推行,將出現各種理由來增加個人繳費。一如中國的醫保,當公共賬戶的資金不足後,動用私人賬戶的比例將大幅提升。

請訂閱阿波羅網主頻道,訂閱連結:


請訂閱阿波羅網副頻道,訂閱連結:https://shorturl.at/lMP34 
請訂閱乾淨世界:https://shorturl.at/luFTU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901/2097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