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國科學院原院長周光召先生於2024年8月17日在北京逝世。周光召生前參與了「兩彈一星」與三峽工程等所謂振興中華的偉大事業。在紀念文章中無一例外地都提到周光召被授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一事,但閉口不談在三峽工程決策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1990年8月22日國務院成立了三峽工程審查委員會委員,審查三峽工程論證報告,周光召擔任國務院三峽工程審查委員會委員,與國家環保局局長曲格平、林業部部長高德佔一起負責審查生態與環境組的專業報告。筆者以為,審查生態與環境組的專業報告,這是天下最難的事情。難處就在於組長馬世駿院士與顧問侯學煜院士發生矛盾,馬世駿和生態與環境組提交的報告結論是:三峽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是弊大於利,但是一些不利影響是可以通過人為措施加以限制的;而侯學煜與陳昌篤教授認為,三峽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就是弊大於利,三峽工程不宜建設。中共決策層認定三峽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是利大於弊,最終也得到了中共決策層希望得到的結果。但是把弊大於利改利大於弊,把黑改成白,這個改變很難。其實三峽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是三峽工程投入運行之後的客觀事實說了算,是歷史說了算,是子孫後代說了算。出人意料的是,審查生態與環境組的專業報告一事進行得非常順利,結論從三峽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是弊大於利最後改為了利大於弊。侯學煜院士沒有鬧,馬世駿院士沒有吵,生態與環境組的專家們也沒有提出異議,鴉雀無聲。周光召院長解決這樣的難題,為世界、起碼為中國做出了一個典範,創造了一套經驗。為什麼閉口不談周光召在三峽工程決策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為什麼周光召自己也不願(不敢)提及此事?難道有難言之處?難道只是照搬了中共「不解決問題而解決提出問題的人」的常規套路?還是因為2003年三峽水庫投入運行以來,三峽工程所帶來的對生態與環境的負面影響越來越顯露出來,對中華民族未來危害無窮?
周光召逝世後的一段時間,重慶、成都等地持續高溫,最高溫度升至40度以上,並出現拉閘限電的現象。在持續高溫的日子裏,沒有空調、沒有冰箱、沒有風扇、沒有電梯,日子很難熬。當地居民又拿三峽工程說事,拿三峽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是利大於弊說事,拿三峽水庫蓄水後將成為「空調」使重慶冬暖夏涼說事,拿三峽工程將提供廉價的電力說事,拿三峽工程照亮半個中國說事……
周光召先生走了,一路走好。到了那一邊,一定會遇到侯學煜先生,一定會遇到馬世駿先生,準備如何回答侯、馬兩位先生提出的問題呢?
一、中國科學院原院長周光召先生於2024年8月17日在北京逝世
圖1:中國科學院原院長周光召先生是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但不提其對三峽工程的「傑出貢獻」,曾擔任國務院三峽工程審查委員會委員負責生態環境報告的審查,圖片來源:網絡截屏
中國科學院原院長周光召先生於2024年8月1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1]。周光召,1929年5月15日出生於湖南長沙,家庭成分職員(父親應該是民國政府的公務員或者教師)。1945年周光召考入清華大學先修班,一年後轉入清華大學物理系,1951年清華大學畢業後轉入北京大學研究院,195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4年北京大學理論物理研究生畢業,留校參加工作,任北京大學物理系講師。1957年赴蘇聯杜布納聯合核子研究所進修,任中級研究員。1961年回國。回國後任核工業部核武器研究院理論部副主任,核武器理論研究所副所長、所長,核工業部九局總工程師,第二機械工業部九院研究所所長。1979年任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研究員。1980年周光召先生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後改稱中國科學院院士)。1981年9月在中共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中央委員,後連任十三屆至十五屆中央委員。1984年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1987年起任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1992年任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會執行主席。1995年5月任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1996年6月到2006年5月任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1998年3月任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之前卸任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周光召先生為中國的兩彈一星作出貢獻,被授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周光召先生辭世,新華社稱其為「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傑出的科學家」,8月23日周光召的遺體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火化,習近平、趙樂際、王滬寧、蔡奇、丁薛祥、李希、韓正等前往八寶山送別[2](李強正在俄國訪問因而缺席),給以最高禮遇。國內發表了一些紀念文章,應該說對周光召先生的評價還是相當高的,重點的筆墨都在兩彈一星上。但是所有的紀念文章都迴避一件事,就是周光召先生自1990年8月22日起曾擔任國務院三峽工程審查委員會委員,負責生態環境報告的審查;自1995年11月21日起曾擔任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委員,至1997年卸任中國科學院院長為止。
「兩彈一星」、三峽工程、高速鐵路、載人航天、雜交水稻等都被譽為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蓬勃發展和中華民族振興的偉大篇章。為什麼周光召不願或者不敢提及曾擔任國務院三峽工程審查委員會委員,負責生態與環境組報告的審查以及曾擔任國務院三峽工程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委員之事?筆者以為,負責審查生態與環境組報告一事難度非常大,是一般常人無法完成的任務。如何破解這樣的難題?有什麼做法和經驗可以啟迪後人?意義非常重大,可以為人師表。為什麼周光召根本不願提及此事?難道這只是照搬了中共「不解決問題而解決提出問題的人」的常規套路?還是因為2003年三峽水庫投入運行以來,三峽工程所帶來的對生態與環境的負面影響越來越顯露出來,對中華民族未來危害無窮?
圖2:三峽水庫垃圾漂浮帶,圖片來源:網絡截屏
圖3:2024年7月17日三峽湖北庫區宜昌秭歸縣發生一起大面積山體滑坡三峽水庫垃圾漂浮帶,圖片來源:網絡截屏
二、鄧小平1980年表態支持三峽工程150米方案與全國政協委員大鬧懷仁堂
這裏簡單回顧一下三峽工程決策的過程。
1980年6月底,鄧小平在女兒等的陪同下,經西安、成都,回四川老家省親。7月11日從重慶朝天門碼頭登上「東方紅32號」輪船,沿水路出川,陪同的有湖北省委第一書記陳丕顯、四川省省長魯大東、長江流域辦公室副主任魏廷錚、宜昌地委書記馬傑、葛洲垻工程局局長廉榮祿等。在輪船上,鄧小平主要聽取了魏廷錚關於三峽工程150米方案(正常蓄水位海拔150米)的匯報,其中許多工程效益不是來自150米方案。船到武漢之後,鄧小平立即把胡耀邦、趙紫陽、宋平、姚依林等中央、國務院的領導同志召到他下榻的東湖賓館,開會討論三峽工程。鄧小平當場表態支持三峽工程150米方案[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