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廢除平權法案後,MIT招新數據震得亞洲抖三抖

我們當年努力推翻美國平權法案的努力沒有白費,目的已經部分達到,麻省理工今年明顯增加錄取亞裔學生。

MIT與西海岸的Caltech看齊,已經重返尊重學生成績和品質的正確軌道。

在美國民眾推翻平權逆向歧視的幾十年的抗爭中,川普總統的功勞非常顯著。

不管你是否喜歡川普,正是他任命的幾位保守派大法官的判決徹底終結了平權法案(AA,準確說該是種族強制法案)的壽命。

我是在十幾年前向華裔社區最早普及和分析平權法案之危害的博主之一,當時我與理薄如派(liberal)的哈佛博士校友可以爭論到深夜,現在證明他完全錯了。

麻省理工學院可能是最不政治正確的美國名校之一,他們在美國最高法院推翻平權法案後的第一年錄取數據,亞裔學生的百分比從40%增加到47%,這個增長是伴隨着非洲裔或拉丁裔的顯著減少。

白人比例則幾乎沒有變化,意味着屬於白人的猶太人沒有太多的減少。總的趨勢是藤校的猶太學生明顯減少,去年紐約有所猶太高中的學生基本上不申請哥大了,因為他們害怕那裏的反猶氛圍。理薄如派猶太人所推崇的世界大同政策害了他們自己,如果你不信這些,可以去聽哈佛校友和紐約參議員舒默怎麼發言的,這傢伙怎麼還沒退休?

這些變化幾乎完全在雅美之途的預測之中,我如果能成為**的美國事務顧問,**肯定不會像現在這麼被動和慘。

美國一個很不好的認知慣性是,在論及是否存在歧視時,他們只看結果,而不看取得這些結果的過程或努力的程度。有次東海岸的消防員考試,存在白人通過率高和黑人失敗率高的現象,他們硬是把此爭議告到了最高法院。

美國左派也說SAT是種族主義的考試,所舉的例子是有些英語單詞在美國黑人區的餐桌上很少使用。他們不知道的是,我的那些被MIT和華大錄取的在中餐館長大的孩子們,他們的父母只懂很少的英語。

我完全不意外理薄如派的旗幟《紐約時報》以黑人和拉丁裔在MIT的急驟下降為題大做文章,他們也應該理解MIT是專注科學和技術的名牌大學。如果學生不能應付線性代數或神經電生理,你把他們放在課堂真是活受罪。這也是教育學裏的底層差生10%的理論,學生總是在墊底的環境裏容易毀掉對未來成功重要的信心,還不如去Mizzou或Oklahoma讀書。

面對新的錄取數據,MIT的猶太校長只有這樣出來打圓場:「The class is, as always, outstanding across multiple dimensions,」 Sally Kornbluth, president of M.I.T., said in the announcement, adding,「What it does not bring, as a consequence of last year’s Supreme Court decision, is the same degree of broad racial and ethnic diversity that the M.I.T. community has worked together to achieve over the past several decades.」

(「麻省理工學院校長薩莉·科恩布盧斯在公告中表示:『這一屆的學生,和往常一樣,在多個方面都表現出色『。她補充道,『然而,由於去年的最高法院裁決,這一屆學生沒有帶來麻省理工學院社區過去幾十年共同努力所取得的同樣程度的廣泛種族和民族多樣性。』」)

MIT校長是國會聽證會上至今唯一倖存的女校長,哈佛和賓大校長早已經走人,哥大校長最近也辭職了。

率領亞裔告垮平權法案的社區領袖和猶太律師Edward Blum則是針鋒相對:「Every student admitted to the class of2028 at M.I.T. will know that they were accepted only based upon their outstanding academic and extracurricular achievements, not the color of their skin,」(「每一位被麻省理工學院2028屆錄取的學生都將知道,他們是因其出色的學術和課外成就而被錄取的,而不是因為他們的膚色」)

查爾斯河畔的MIT變成小亞洲了,正像當年的山丘上的伯克利那樣。以人文和藝術見長的耶魯也會增加亞裔,但是不會像MIT那麼明顯。

雖然非洲裔從15%降到5%,拉丁裔從16%降到11%,降幅分別高達67%和31%,但是我不認為MIT在錄取時完全沒有考慮種族因素。如果完全憑本事錄取,MIT的亞裔百分比應該遠不止47%。

MIT仍然存在歧視男生的政策,男生的錄取率只有女生的一半,我在十年前就指出來了。可以看我在2013年的博文中所述的:「走在麻省理工的校園,你能看見很多亞裔女孩子的身影,兩方面的原因造成了這一結果,第一,麻省理工為達到其校園男女本科生的比例相當,人為地區別對待男女學生的申請而使麻省理工的女學生錄取率高出男學生的一倍左右(15% vs.7%);第二,新移民的亞裔父母多理工出身,他們更容易鼓勵自己女兒報考麻省理工,而白人等其他族裔的女孩則沒有得到同樣的家庭鼓勵。」

我可以做些進一步的預測,也支持美國超級名牌大學這樣做,那就是如果耶魯亞裔學生超過50%,耶魯將會找出辦法限制。因為那會影響社會平衡,也會觸發憲法第14條修正案的Equal Protection的法律訴訟。高院廢平權法案依靠的是這條,以後不同族群不滿在耶魯絕美校園的宿舍里70%是亞裔,也會使用這條。

美國是多民族的社會,如果80%持聽診器的醫生是華裔,其他種族至少會有些反應或調侃,現在競爭十分激烈的華大醫學院大約20-25%的醫學生是華裔。他們裏面很多拼音姓氏,也就是大陸後裔已經成為華裔醫學生的主體。

哈佛老爸朋友的觀點值得分享:「MIT的學生靠的智商吃飯。哈佛耶魯既需智商又需情商,還能受益政治正確吃飯。亞裔今年在哈佛、耶魯的比例都只增加了兩個百分點。耶魯總的比例低於哈佛幾個百分點,說明靠政治進入耶魯的可能高一點,當然人文藝術也是因素之一。」

猶太人是對美國貢獻巨大的民族,他們在各領域的巨星薈萃。他們的地位被亞裔取代後,不知美國會如何變化。現在亞裔在美國高中已經全面超越猶太人,無論是學業成績還是課外活動都是如此,在全美頂尖的各類奧賽和其他學術競賽中,猶太人已經完全不是華裔學生的對手。

關鍵是華裔應該在各領域出現引領美國文化的傑出人士,像黃仁勛那樣的人物。一些中國媽媽應該向猶太母親學習,有的真是永遠不滿足,總像孩子們欠她們似的。

從這點看美國華裔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現在可喜的趨勢是,從MIT退學創辦公司的華裔也出現了,Alexandr Wang成為全美最年輕的億萬富翁,普度大學也出現了華裔校長。當今美國對中國人在一流大學當教授比任何時候都開放,我們最近在華大教授群一周就歡迎兩位中國背景的新教授,華大的華裔教授早超過了100人。

朋友對Steve McGurie表格里的數據提出質疑,因為兩年班級的百分比都不是100%,他是否弄錯?我專門去MIT網站查了,因為允許學生填寫多個種族,他的數據除了沒有包括國際學生外,其他數據完全靠譜。

MIT的國際學生從去年的10%增加了可憐的1%到今年的11%,海淀媽媽仍需努力。現在AMC和AIME已經在中國因為做假被玩殘,應該另闢非數學競賽的途徑。

兩欄數據的兩個疑點是,首先2027年的總百分比是122%,2028年是113%;其次,2028年的黑、拉丁、土著總共降了17%,白人降了1%,總降量為18%,但是亞裔只增加了7%,國際生增加1%,那麼其他降的10%到哪裏去了?

面對這些數據問題,我可以給出些解釋。最重要的是混血或多種族的學生可以多選。我的孫子輩可以選中國、瑞典、英格蘭和日本;哈里斯則可以選黑人、印度、拉丁和愛爾蘭裔。美國幾乎應該測各人的基因才能上大學,這是十分荒唐的事情。其次就是民調或填表時,每年學生填什麼種族的不確定性,諸如有些人的頭髮黃到什麼程度,捲髮是細卷還是大波浪卷,他們選擇種族的願望可能因此而不同。

最後,2028年的數據顯示,不選混血的人數明顯減少了。這可以解釋那個10%的區別,因為選種族已經沒有意義了。當然我們不知道MIT的這些數據是從哪裏來的,以前《紐約時報》報道過亞裔與白人或亞裔與黑人結婚所生的混血孩子,他們在申請哈佛時都避免選亞裔,這是達爾文適者生存的社會學表現。我真不知道,美國什麼時候能夠走出令人討厭的種族identity的泥潭?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陌上美國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826/2095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