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它的分量太重!紐時才鎖定為攻擊目標

—《紐時》文章反襯神韻影響力巨大

多次觀看過神韻演出的中華公所前主席、東華協會主席於金山表示,《紐約時報》的攻擊報導「膚淺做作」,不值一駁,但反襯神韻影響力巨大。他說:「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紐約時報》給神韻做了免費大外宣,我們都不知道神韻是如此成功,每年票房如此驕人,規模如此之大,謝謝《紐約時報》的負面『正面』報導。千金難買。」

圖為2023年2月13日,紐約市民主黨65D區領袖於金山宣佈參選連任。(林宜君/大紀元

多次觀看過神韻演出的中華公所前主席、東華協會主席於金山表示,《紐約時報》的攻擊報導「膚淺做作」,不值一駁,但反襯神韻影響力巨大。他說:「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紐約時報》給神韻做了免費大外宣,我們都不知道神韻是如此成功,每年票房如此驕人,規模如此之大,謝謝《紐約時報》的負面『正面』報導。千金難買。」

於金山曾兩度擔任紐約中華公所主席,活躍於紐約華埠社區四十多年。他說:《紐約時報》不是什麼人或團體都「針對」的,「一定要有分量,一定要有本錢,一定要有聲望,一定要有資格」,《紐時》才會「針對」。「如果你是什麼都不是,它絕對不會『罵』你。如果神韻演出沒有人看,如果神韻的訓練不是這麼好,它會『罵』嗎?如果它認為它的重量比你要多得多,它根本不會碰你。」

為什麼《紐時》要攻擊神韻?於金山說:「因為神韻已經成了氣候,《紐時》要製造新聞,它一定要找一個對象,法輪功和神韻異軍突起。」「或者這個媒體的報導對它有相當的威脅,大紀元的英文報也好,中文報也好,對它有相當的威脅,它才會罵你。」為什麼《紐約時報》感到威脅性?於金山說:「因為它覺得對它的可信性可能有妨害,不過它罵的沒什麼道理。」

於金山也是紐約的資深媒體人,他列舉了《紐時》在歷史上「對獨裁者容忍,對暴政視而不見」的例子:「1917年蘇維埃革命,《紐約時報》對蘇共有批評嗎?1930年代,蘇聯造成烏克蘭大饑荒,烏克蘭大饑荒死了上千萬人,《紐約時報》有報導嗎?1948年《紐約時報》大讚中國農民革命,1957年稱古巴『卡斯特羅』為民主鬥士;在二次大戰前,明知納粹德國壓制猶太人,尼加拉瓜桑定政權剝奪人民信仰自由,《紐約時報》均不出聲。」

根據史料,1930年代烏克蘭大饑荒時,《紐約時報》的記者沃爾特‧杜蘭蒂(Walter Duranty)在報導中淡化了這場悲劇,甚至否認饑荒的嚴重性,稱「沒有大規模死亡」,但者沃爾特‧杜蘭蒂卻獲得了普立茲獎,這引發了極大的爭議和批評,被認為誤導了國際社會,對斯大林鄭權的暴政進行了掩蓋,很多人要求撤銷這項授獎,儘管後來未有正式撤銷。

於金山說,以常理來判斷《紐時》的攻擊文章,便會發現其不堪一擊,「《紐約時報》的文章都是nothing」。「藝術表演、體育運動都會有人受傷,運動傷害是一門專門的學問。芭蕾舞團沒有人受傷嗎?美國的運動員,水上芭蕾多少人受傷?但是《紐時》說演員受傷不給醫治,如果這樣,神韻不缺演員嗎?」事實上,神韻從一個團發展到8個團,演員越來越多,「從常理來判斷就發現它是不對的」。

「它訪問了一些前演員,這麼大的團體,總是有人不滿意,世界上沒有一個事情,沒有一個人或者一個團體,每個人都滿意,哪有一個團體有100%的人滿意?就算天主教這麼大的團體、基督教也是,也有人不滿意、不高興的。特別是離開這個團體的人,他一定要為自己找個理由,他不會說他自己錯,而會說這個團體不對我才離開,所以《紐時》的邏輯是有問題的。」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新唐人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820/2093067.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