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學歷大放水,正在呼嘯而至。
7月31日,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發出公示,全國新增831個博士學位授權點和1924個碩士學位授權點,共計新增2755個。
這意味着,全國碩博授權點將在現有18442個(2022年公佈)的基礎上,直接「膨脹」15%!
要知道,過去10年,中國的研究生招生人數已經翻了一倍多,從2014年的62萬飆升到130萬。如今,進一步的學歷貶值信號,又帶來新的暴擊。
不少看清就業現實的年輕人,試圖從學歷洪流中抽身而去,卻並不容易。
為什麼今年高考,出現高分考生放棄985、211,「下沉」到自帶編制的警校大專?
為什麼這幾年延長碩士、博士學制,同時不再提供宿舍,成為多所高校的共識?
未來,韓國碩博士擠爆奶茶店,63名台灣碩士競爭上崗做清潔員的一幕,會不會頻頻上演?
這是一場不得不俯身入局的時代大潮,需要1965萬在讀的中國本科生,再三權衡。
從1981年開始,碩博士授權點的擴張,幾乎是三年一度。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的第一批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學科、專業點加起來,不過3900個左右。
博士碩士授權點,是每年各地高校都會鉚足了勁,爭奪的目標。一般來說,審批通過的授權點,會在次年開始招生。
今年新增2755個碩博士學位點,顯示出加速擴張的趨勢。
比起上一輪,也就是2020年新增碩博士學位點2023個,數量漲幅高達36%。
2022年教育部發佈數據顯示,全國博士學位授權點共計4461個,碩士學位授權點13981個。如果刨除中間零星動態裁撤、新增的授權點,以2022年公佈數據為基數,做一個簡單的計算:
相當於全國博士學位授權點數量膨脹了18.6%,碩士學位授權點膨脹了13.7%。
這個速度,比貨幣貶值的速度還快。什麼信號?
從過往結果上來看,碩博士學位授權點的膨脹,與擴招人數密切相關。
2017年,新增博士點超過600個、碩士點超過2000個,兩者共計2700餘個,同年我們的研究生招生人數增速高達20.8%;
2020年,新增碩博士授權點共計2023個,同年研究生招生人數增速高達20.7%。
當然,這其中也與17年非全日制碩士納入統考,以及20年疫情特殊時期,延緩就業壓力有關。
不僅僅是增量大、增速猛,仔細盤點這次學位授權點大擴容,還會發現——
比起博士授權點,含金量稍低、可以容納更多大學生的碩士授權點,審核通過率極高,基本算得上「來者不拒」。
據青塔數據統計,本次地方共計推薦1798個博士點,其中831個通過審批,通過率與歷年相仿,維持在46%左右的水準。
但是!在碩士這頭,整體通過率高達92%,推薦的2090個,就有1924個通過審批,簡直就是定向大放水。
看看下面這張更詳細的《2024年擬新增碩士學位授權點高校通過率統計》表格,你就會發現:
滿屏滿屏都是碩大的「學院」二字。
這意味着,一大批含金量相對更低的二本「學院」碩士點,正在呼嘯而來。
不少二本學校,比如淮陰師範學院、台州學院、廣西財經學院……提出新增十幾個碩士點,通過率都在100%。
以廣西財經學院為例,這所二本院校,在此之前翻遍全校也才共計4個碩士授權點,這次一下新增11個,漲幅高達275%;
還有淮陰工學院,此前也僅有3個碩士授權點,此次申報11個碩士點,同樣全部通過,漲幅高達366%;
包括淮陰師範學院,此前同樣僅有2個專碩授權點,此次申報15個,全部通過,漲幅高達750%;
……
二本碩士,遍地開花。一個新的時代,正在徐徐拉開大幕。
為什麼全國碩博士授權點,突然加速大擴張?
仔細觀察,可以發現一個趨勢:
擴張的學位點,有相當大比例為專碩、專博。比如,新增1924個碩士點,就足足有1534個是專碩,佔比高達79.7%!
這實際上也是教育部所倡導的大方向。
今年3月,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司長郭鵬在新聞發佈會上指出:
要穩步擴大研究生人才培養規模,增加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規模……到「十四五」末,專碩招生規模將約佔碩士招生總規模的三分之二。
包括關於專博的表述,也指出要「大幅增加博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數量。」
事實上,一向被人們詬病「低配版碩士」的專碩時代,早就來臨。
從2017年超過學碩開始,到2023年,我們的專碩招生比例已經接近60%,距離教育部的三分之二要求越來越近。
有什麼影響?
理論上說,專業性碩博士更注重應用,強調運用專業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這些人才,有利於支撐產業發展。
但在現實中,對於每一位讀研人來說,它意味着「福利更少」「學制更長」,以及「學費更高」。
2020年召開的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指出,要進行研究生學制的延長。其中,學碩學制依舊維持為3年,專業碩士普遍從2年或2.5年調整為3年,博士普遍從3年調整至4年。
換句話說,以後讀研三年起步,讀博四年起步(不考慮延畢的情況),教育的時間成本進一步增加,將是不得不接受的新常態。
眼下,已經有超百所「雙一流」積極響應,實行專碩學制3年。
延長學制也就算了,更嚇人的是一整套「組合拳」。本就收費比學碩更高的專碩,學費還在大幅上漲。
據澎湃新聞統計,從2019年到2022年,有38所「雙一流」高校漲過專碩學費。其中漲幅最誇張的東華大學國際商務專業,從每學年1萬元不到直接漲到了2022年的7.9萬元。
網易數讀也選取了20所高校,發現讀個專碩,一年學費輕鬆就能「超過萬元」。
要知道,2023年,中國農村人均收入剛剛邁過2萬元的大檻,這筆支出,對於不少家庭而言確實很大。
2024年,一大批高校如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南京大學、南開大學、復旦大學等一眾知名高校宣佈,不再給專碩生提供宿舍。部分專碩生不得不每月花上數千元,在學校附近租房。
這又是不小的壓力。
當然,從另一個積極的角度來看,更大規模的讀研讀博人群出現,也許是帶動消費的利器——
不僅可以實現高校周圍的就業崗位增長,同時還能進一步拉動租房市場……
通過「延長學制」「漲學費」「不提供宿舍」這套組合拳,既延緩了就業,又促進了消費,不得不說確實是一個妙招。
但對每個個體來說,必須面對的就是:一個學歷「通貨膨脹」時代,腳步越來越快了。
要知道,1998年全國研究生錄取人數僅有5.8萬,到2023年,已經上漲到130萬人。僅僅用了一代人的時間,研究生人數就暴漲22倍!
就連昔日被視為金字塔頂端的博士生,也迎來了大擴容。
數據顯示,中國博士招生規模從2011年的6.56萬人,擴招到2023年的15.33萬人,翻了一倍。
擴容之下,會帶來什麼新的變化?——
學歷跟其他所有通貨一樣,當供給不斷增加,而職位有限的時候,「學歷貶值」將不可避免。
從具有風向標意義的國考職位要求里,也能看出這個趨勢。@界面新聞統計發現:
2024年,國考要求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的崗位達到2046個,同比增加814個;共計3756人,比去年增加1654人;
要求博士學歷的崗位為24個,比去年多14個,共計31人,比去年翻了三倍多。
同年,國考招錄人數在創下歷史新高的背景下,允許本科、大專學歷為起點的崗位逐年減少,大專生可以報考的崗位僅有56個,比去年減少了106個。
圖源:界面新聞數據線
國考學歷門檻的升高,意味着留給本科生、大專生的窗口,將越來越小。
如果想走這條路,學歷就成了一場不得不參與的「內卷遊戲」。
畢竟,一個人努力,可以提高分數,但一群人努力,只會提高分數線。
當「碩士」成為人人追求的標配,疊加門檻更低的二本研究生「蓄水池」擴容,龐大的四百多萬考研人數,或將從2025年開始,將「向下考研」的震撼一幕推向新的高潮。
畢竟,這幾年的考研人數,早就以極不對等的比例,大大超越了研究生錄取人數。
因此,從「雙一流」院校畢業的本科生,也興起了「向下考研」潮流,即考入非「雙一流」院校讀研。
麥可思研究院發佈的報告顯示,近五年「雙一流」院校應屆本科畢業後,到「雙非」院校讀研的比例逐年升高,從2018屆的3.8%上升至2022屆的5.8%。
與此同時,這場遊戲的殘酷之處還在於:
好不容易讀完了研究生,可能會發現,收穫遠低於預期。
智聯招聘今年4月的一組數據就指出,「雙非院校」的碩博畢業生offer獲得率為33.2%,較去年下降17個百分點,史上第一次出現低於「雙非院校」本科生(43.9%)的情況。
也就是說,研究生就業,甚至比本科生更難。
原因也不複雜,無非四個字「供需錯配」。企業對於人才的需求,或許只是月薪5000的本科生,而不是心理預期更高、流動性更大,想要六七千甚至過萬的研究生。
就算順利找到了工作,「過度教育」還可能導致「薪酬懲罰」:
2020年,浙江大學Yanqiao Zheng等三位作者發表論文,發現有一半求職者學歷高出工作要求,這會導致5.1%的「薪酬懲罰」,也就是對薪酬的負面影響。
人人所求的求職「敲門磚」,卻在不經意間砸到自己的腳。這一幕,太無奈。
碩士、博士的數量在越來越多,在「學歷貶值」的新常態下,每一個人都要調整好預期。
因為,人均學歷越來越高,是歷史的必然。
從歐美等發達國家水平來看,千人註冊研究生數為9人,韓國大概5到7人,中國當前僅僅為2人,還有好幾倍的增長空間。
好消息是,我們還沒有到「人均碩博「的程度;壞消息也許是,我們遲早會迎來這個時代。
在教育發達的首都北京,研究生畢業人數已經超過本科生。
如果將目光投向海外——
韓國,在這個大學錄取率高達70%,超過一半就業人口都是大學本科以上學歷的國度,高學歷、低就業的現象已經持續多年。
當我們還在為碩博士擠爆十八線縣城編制而驚訝時,韓國甚至出現了碩博士擠爆奶茶店的故事。
出海到韓國的茶百道門店,其基層員工本科及以上學歷人數接近100%,研究生及以上佔比超60%,另有四名博士生在門店工作!
海外經驗同樣告訴我們,要結束內卷,就要提供足夠多的就業崗位。
比如,進入「反選時代」的日本人,即生於1987-2004年期間的「寬鬆教育世代」(ゆとり世代),升學壓力就極小,大家也回歸理性,不那麼愛讀博讀研了。
在高就業率之下,日本高校中,讀研的學生近幾年基本都保持在12%左右;讀博比例,則從1994的最高值16.9%,跌落到如今的10%左右。日本甚至把少人問津的碩博高等教育,稱為「冰河時期」,持續加大對碩士博士研究生的科研補助,繼續擴招留學生。
我們的下一步未來,是韓國,還是日本?值得深思。
近日,山東、廣西、貴州、湖南等地都開始放寬對應屆生身份的認定標準,幫助更多畢業生就業。期待更多類似的新變化,讓每個人感受到春風拂面,坦然選擇自己的路。
畢竟,經濟有周期,人無再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