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三中全會企圖重振經濟 網民悲觀熱議「垃圾時間」遭審查

法新社北京電稿稱,在中共領導人閉門舉行會議尋求重振經濟增長的解決方案之際,官方周三公佈的數據顯示,中國政府重點關注的青年失業率在6月份有所下降。然近幾月來,中國經濟的低迷卻在網絡上引發了人們對就業、收入和機遇好轉前景的悲觀情緒,稱之為「歷史上的垃圾時間」。官方媒體和評論員隨後紛紛痛批該詞,並譴責任何有關中國經濟下滑後將進一步衰退的說法。

法新社北京電稿稱,在中共領導人閉門舉行會議尋求重振經濟增長的解決方案之際,官方周三公佈的數據顯示,中國政府重點關注的青年失業率在6月份有所下降。然近幾月來,中國經濟的低迷卻在網絡上引發了人們對就業、收入和機遇好轉前景的悲觀情緒,稱之為「歷史上的垃圾時間」。官方媒體和評論員隨後紛紛痛批該詞,並譴責任何有關中國經濟下滑後將進一步衰退的說法。

中國24歲以下的人中約有20%失業© RFI

法新社提到,今年5月,中共領導人習近平下令把解決青年失業問題作為「絕對優先事項」。今天,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6月份,16-24歲年輕人的失業率從5月份的14.2%降至13.2%。

去年,這一比例曾達到21.3%的峰值,之後當局暫停公佈失業數字,並對其統計方法進行了審查,不再將學生計算在內。上個月,約有1千180萬畢業生進入就業市場。

在25-29歲的人群中,6月份的失業率為6.4%,比5月的6.6%下降02%。上個月整體勞動力的失業率為5%。

但法新社表示,這個數字不能完全反映經濟狀況,因為它不包括農村地區數百萬農民工,而這些人群特別容易受到經濟放緩的衝擊。

中國經濟進程「歷史的垃圾時間」

與此同時,據路透社負責報道中國的經濟事務的記者喬•卡什(Joe Cash)周三寫道,中國經濟的低迷在網絡上引發了人們對就業、收入和機遇好轉前景的悲觀情緒,稱之為「歷史的垃圾時間」。

這個顯然是將籃球術語(比賽在最後幾分鐘,結果已無懸念)注入到這場最初是關於「中國製造」進程的討論中,後來演變成一場受到嚴格審查的網絡討論,主題是:中國工人和投資者是否應該放棄。

路透社記者指出,中國最近的經濟數據動搖了人們的信心。上一季度的經濟增長低於預期,僅4.7%,凸顯了房地產危機和消費支出停滯帶來的拖累。

中共領導層將於周四結束三中全會閉門會議,預計將詳細闡述北京未來幾年的經濟戰略,包括推動技術發展的措施。中共官方英文報紙《中國日報》周三在頭版報道中稱,此次會議的一個目標是恢復人們對中國「長期經濟軌跡」的信心。

過去一個月,宿命論標籤「垃圾時間」開始出現在社交媒體平台上。最近,官方媒體和評論員紛紛痛批該詞,並譴責任何有關中國經濟下滑後將進一步衰退的說法,這進一步推動了該標籤的流行。

《北京日報》在上周的評論中稱:「這是一句暗示無助、無希望的流行語,否認和淡化了中國的一切。」

此前,中國審查機構自三年前「躺平」主義進入主流以來,就一直將其視為對穩定的威脅。「躺平」提倡的是輕鬆生活,放棄野心,靜靜抗議。

中國人民大學金融學教授、前黨媒《環球時報》專欄作家王文本月早些時候認為,「垃圾時代」這個概念「更加危險」,因為它暗含着絕望的信息。「它徹底否定中國當前的發展現狀,並試圖讓民眾產生中國最終會失敗的預期。」他如是說道。

去年9月,廣州一家小型刊物的編輯胡文輝(Hu Wenhui音譯)首次在中國互聯網上提及該詞。在一篇後來被審查的文章中,胡文輝認為1979年以後蘇聯的歷史和中國的一些朝代表明,一些歷史失敗是不可避免的,一些人認為這一評論是對時事的含蓄評論。

「當大局已定,無論你如何努力,失敗都是不可避免的,那只是徒勞的掙扎」,胡文輝說。「那些不幸遭遇歷史垃圾時期的人應該如何自處?」路透社記者未能聯繫到他置評。

6月,這個話題似乎在網上的討論中得到了廣泛迴響。中國社交媒體平台微博上的一些人在本周仍可見到的評論中表示,這個想法引起了一些普通人的共鳴。「有不少人開始覺得,只要他們不能改變任何事情,這就是歷史的垃圾時代」,其中一人說。

按照美國史丹福大學教授斯科特·羅澤爾(Scott Rozelle)等人收集並由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上周發佈的調查數據顯示,還有其他跡象都表明中國的集體信心已經受到影響。

羅澤爾在一項調查中發現,中國的受訪者比二十年前更加悲觀,更有可能將決定一個人貧富的結構性因素歸咎於此,而不太相信努力工作會帶來回報。回溯到2004年,62%的人同意「在我們國家,努力總會得到回報」。然而在2023年的調查中,這一比例則下降到28%。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RFI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717/2080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