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那篇油罐車混裝煤油食用油的新聞,出來我就看了。我發現當時什麼話都說不出來,這種狀態,我想是多年來被訓練出來的,既憤怒又無可奈何,既不甘又逆來順受。
那些油罐車的司機,是否會在生活中對油產生一種極端警惕?
我猜可能不會,他們自己大概習以為常。
似乎很多行業都有難以示人的腌臢內幕,然而每個人都在貌似一切正常地活着。
不必對什麼惡劣事件故作驚詫,所有人對所有人不負責任,陌生人的死活無所鳥謂,
你的致癌風險不如我的蠅頭小利,
無數人一邊作惡一邊堅信自己就是幸運兒,這些才是天天上演的日常。
但我的理性告訴我,這個事件是非常大的,大過疫情,大過經濟下行,也大過其他過往任何一件事。
不僅是它根本無從逃避,關係到每一個人每一天的每一口食物,是真正的無差別打擊。
還因為查資料發現2005年油罐車不洗直接裝食用油就被曝光了,
2015又再次曝光,直至今年,歷時20年,食品與工業用油混裝運輸幾乎沒有任何改變,
原來已經吃了快整整一代人了……特麼的!
你說這個食品安全,中國管的松吧,沒證拍黃瓜都能發現罰5000;
你要說管的嚴吧,那為什麼20年了,仍然沒有改變?
難道後面20年,我們還需要吃這種混合油?
難道主打的就是一個該管的沒人管,不該管的往死里管?
拿出當年去雪山高原做核酸的勁頭來管這事兒,不比喝水還簡單?
反正我是想不通,餐館賣個涼皮拍個黃瓜都可以罰5000,
因為熱菜和涼菜要嚴格區分,要專門的許可,
為什麼運食用油反而不需要專用的罐車,用運化學品的車還不洗直接運食用油也沒人管?
7月2號的新聞,一個星期後,終於傳來要徹查的消息,
在這個星期里,新京報一直是孤軍奮戰,一是幾乎沒有任何媒體跟進報道,二是在網上被圍攻。
這樣的調查,放任何地方,大概率都會讓他們至少入圍當年最重要的新聞獎,
但是在簡中互聯網,卻是你若對新京報說聲謝謝,可能都會被一群人圍攻。
那群人,先是攻擊新京報針對國企,其心可誅,
現在國際品牌金龍魚也出現在了疑似違規之列,
他們又抓住金龍魚而忽視其他海量的大小國內企業,興奮地大喊「外企果然不靠譜」。
這種靈活切換甚至不需要考慮是否自洽的風格,
像極了那些一會兒裝食品油一會兒裝工業油並且不洗的油罐車。
事實是,一家媒體就像一個人,有自己的利益關係,有自己的立場傾向,
有自己的能力邊界,因此只會表達特定觀點,報道局部事實。
這有問題嗎?完全沒有。
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家媒體、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做到所謂的「客觀」,
你甚至無法定義什麼叫「客觀」。
解決方法很簡單,讓一百家、一千家「新京報」都來報道。
所有看客都將在輿論市場激烈的信息競爭中接近更完整的事實。
但現實是,調查記者在凋零,深度報道在消逝,全社會正在承受越來越大的耳聾眼瞎的代價。
而此時,一群人依舊在抨擊媒體的「敗壞」、記者的「無良」,仿佛徹底消滅了記者就能乾坤清朗,日月昭彰。
我查了一些為混合油辯護的網友ID,或者至少也要為中儲糧辯護一下的,
我以為它們也是吃特供的,結果點開一看,又是關注列表定律。
圍觀某位著名網評員關於油罐車事件的帖子,評論區前排的內容大概包括:
一定是偽國貨金龍魚的陰謀!
新京報這種媒體報道的,等反轉吧!
說不定就是一輛車的個案!
說不定是自導自演!
明明是下游廠家的問題卻抓着中儲糧這個中字頭打!
好傢夥,再努力一下,鏡外勢力投毒這個結論已經呼之欲出了。
畢竟,撇開事實不談,美軍最壞了,偷完石油的車直接偷小麥,還不洗罐。
這些大棋愛好者,這些正能量愛好者,吃飯難道不吃油的嗎?
達爾文進化論能解釋畜生為什麼變成人類,它能解釋這些人類為什麼又變回了畜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