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A股一二級市場一樣慘澹,導致今年以來已有超過8,000名證券業從業人員離場。圖為2023年4月10日一批企業在上海證券交易所集體舉辦掛牌上市儀式。(新華社)
受到官方收緊IPO影響,中國A股IPO大幅撤單。上海第一財經引述Wind數據不完全統計顯示:年內僅有21家券商實現了IPO承銷保薦業務收入。隨着擬上市企業的大面積撤單,約52家保薦機構和600餘位保薦代表人「白忙一場」。新股上市業務收縮,也導致有8,000餘從業者離開了證券行業。
Wind數據不完全統計顯示,陸股今年迄今僅46家公司新股上市,家數年減74%;IPO募集資金總額人民幣338.356億元,年跌84%。而服務上述46家公司上市的保薦機構合計21家,業務收入合計人民幣19.74億元,年減86%。
另一方面,今年截至目前已有318家擬IPO企業終止審核,包括主板116家、創業板92家、科創板58家、北交所52家。影響到52家保薦機構,合計636位保薦代表人。
相較於中信證券、海通證券的巨頭券商,部分中小券商由於保薦數量本身就較少,「撤單潮」之下不僅「顆粒無收」,甚至在審項目也完全清零,撤否率達到100%。
上述狀況影響到整體證券業的「薪情」,中國金融圈近兩年降薪傳聞不斷。今年在資本市場下行波動、IPO業務收緊、券商業績承壓的背景下,降薪力度或有增無減。
以中國知名證券業者中金公司為例,據第一財經此前統計,中金公司在2020年人均薪酬曾每年高達人民幣116萬元,2023年中金公司人均薪酬每年人民幣69.68萬元,三年間人均年薪大減人民幣46萬元,降幅達40%。
業績承壓、降薪也迫使從業者出走,Choice數據顯示,年內,已經有8,000餘名從業者離開了證券行業。截至8日,證券行業從業人員總數為34.38萬人。
去年8月底,中國證監會宣佈階段性收緊IPO,加上新「國九條」及相關政策實施,監管進一步嚴把入關口,並壓實中介機構「看門人」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