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文集 > 正文

程曉農:中國的養老危機

作者:
中國很快就要進入深度老齡社會了,但是,由於國家社會經濟戰略的嚴重失誤,導致深度老齡社會即將面臨養老危機。2019年時,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保障實驗室的預測是,養老金危機會在2035年爆發;現在中國經濟每況愈下,地方財政捉襟見肘、債務深重,養老金危機可能提前好幾年就發生。 一旦養老金危機發生了,不但老年人可能不易生活,而且他們的子女也立即會感受到財務壓力。由此看來,養老金危機不只是老人的噩夢,也是全國性的社會危機。

中國很快就要進入深度老齡社會了,但是,由於國家社會經濟戰略的嚴重失誤,導致深度老齡社會即將面臨養老危機。2019年時,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保障實驗室的預測是,養老金危機會在2035年爆發;現在中國經濟每況愈下,地方財政捉襟見肘、債務深重,養老金危機可能提前好幾年就發生。事實上,中國養老金危機的爆發,會關係到城市裏幾乎每個家庭的家境和未來。

一、中國深度老齡社會的由來

國際上通常認為,一個國家60歲以上的人佔總人口10%的時候,這個國家進入了老齡化社會;當60歲以上的人超過人口的15%時,屬於中度老齡社會;而這個比重超過20%,就屬於深度老齡社會了。社會的深度老齡化會讓該國的經濟活力逐漸降低,而依靠養老金生活的老年人將越來越多。

由於歷史原因,中國必然在最近進入深度老齡社會,這是一個稍有人口學常識的專家都能想到的問題。中華民國成立後,長期的軍閥混戰,再加上抗日戰爭和國共內戰,導致整個二十世紀前半期人口傷耗嚴重。直到中共建立政權之後,人口出現了快速增長,從50後這一代開始,中國的人口迅速增長。

然而,從本世紀開始,50後這代人開始退休,中國的人口老齡化就會必不可免地發生。因此,中國從2000年進入老齡化社會後,老齡化的速度不斷加快,現在中國已有18%的人口在60歲以上;要不了幾年,就完全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了。

3年前,中國媒體《第一財經》的記者分析了336個地級市、省會城市和直轄市的人口普查數據,發現當時全國已有149個城市進入深度老齡化的人口狀態,佔全部城市的44%,而這個比率每年還在上升。

如果說,醫療條件的改善會延長人的壽命,也因此產生了全球性的人口老齡化現象,那麼,中國本世紀的人口老齡化還有一個獨特的難題。那就是,七十年代末期開始的獨生子女政策還導致了人口結構的畸形化,即城鎮人口中年輕人口相對收縮,使得一對中年夫妻要承擔四位年老長輩的長期照護。

獨生子女政策的出台,原本是人民公社經濟管理制度以及由此造成的農業生產力低下所產生的必然結果。由於糧食產量增長很慢,人均口糧不足,所以,中共一方面堅持50年代開始的、在城鎮嚴格地用糧票限制糧食供應總量的做法,也從1980年開始,在城鎮推行獨生子女政策。雖然農村經濟改革打碎了人民公社制度,糧食短缺已經緩解,但政策慣性卻導致獨生子女政策一直到最近才放鬆。

二、養老金危機即將爆發

老齡化社會最關鍵的社會經濟問題是老有所養。誰來養老人?不管是由政府的養老金系統和長期照護系統來支撐,還是由子女贍養老人,獨生子女政策所造成的人口畸形化,都必然加重中國的深度老齡社會之養老危機。

最近,中國社會科學院下屬的社會保障實驗室發佈的《中國養老金精算報告2019-2050》提到,中國到2035年國家養老金系統的多年積累將耗盡。這則消息引起了國際媒體的多方關注,而中國國內則很少有人注意這則可能影響到每個城市家庭財務狀況的重要信息。

其實,中國社科院的社會保障實驗室過去五年來每年都發佈《中國養老金精算報告》,每次的內容不斷更新;而五年來唯一不變的結論就是,中國到2035年會爆發養老金危機。所以,這不是一個爆炸性新聞,而是一個講了五年、卻不被中國人重視的舊聞。之所以中國人不予重視,可能是因為,大家不太願意面對這個令自己糟心的消息,同時寧可相信政府會解決這樣的問題。

那為什麼過去幾年國際媒體不關注中國即將爆發養老金危機,現在卻突然開始關注這個舊聞呢?原因是,全世界對中國經濟再也不看好,所以,與五年來的歷次報告相同的結論,此刻就吸引了國際媒體的目光。各國記者知道一個道理,如果養老金系統入不敷出,只要中國經濟還能成長,財政就能補貼養老金系統,所以養老金系統入不敷出,就不會成為危機。但是,過去兩年來,中國經濟垮塌了,各級財政債台高築,已經拿不出錢來補貼養老金系統,那養老金系統的財務危機就可能提前爆發。這就是中國的養老金危機會引起國際媒體紛紛報道的原因。

其實,中國將會爆發養老危機這件事,並不是秘密,中共高層早就知道,只不過他們一直在拖,希望能混下去。直到今天,養老金危機即將爆發,中共高層仍然束手無策。去年2月25日中國的《財經》雜誌報道,已卸任的央行行長周小川在「第五屆全球財富管理論壇」上發表講話。他說,中國現有的養老金基礎並不好,國際上多數國家養老金的總量占GDP的50%-100%,有的國家佔比超過100%,而中國的這個比例只有10%。周小川表示,中國的人口老齡化是世界上最突出的,養老金缺口比其他國家更大;所以,未來的挑戰很大,不要迴避難題,不要認為養老問題還有拖延的機會,以後會更艱難。

如果說,中國社科院社會保障實驗室發佈的《中國養老金精算報告2019-2050》是一個客觀的研究成果,那麼,周小川的講話其實是用他可能用的話語,從決策層面點出了高層的猶豫和為難。那中共決策層在養老金危機上,為什麼如此為難呢?

三、地方財政的「資金饑渴症」

中國的養老金系統跟其他國家相似,是現收現付制,即當年收入的養老保險金用於即期的養老金給付。如果當年收大於支,就產生結餘;若支大於收,則靠財政補貼。實際上,剔除財政補貼的話,從2015年到2018年,中國每年的養老金都是支大於收,比如,2015年虧1,731億,2018年虧4,504億。在房地產高歌猛進的年代,地方政府不缺錢,補貼養老金缺口,還不算困難。

但是,2019年發表的《中國養老金精算報告2019-2050》提出了如下預測:隨着退休人口迅速增加,養老保險基金的收入增長會跟不上支出的增加,即使算進去財政補貼,累計結餘也會逐步耗盡,到2035年,養老金就無法再按過往的標準如數發放了。

必須強調的是,這個2035年會爆發養老金危機的預測,是五年前按照中國房地產泡沫不會破滅、經濟不會衰落來推斷的;現在中國的經濟每況愈下,地方財政捉襟見肘,那爆發養老金危機的時刻,就再也不是2035年了,而可能是提前好幾年就爆發,比如,可能就在2028年前後,這個嚴重的警號離今天只有不多的幾年了。

中國很少有人考慮過一個問題,那就是,財政能拿多少錢出來填補每年的養老金窟窿?中國各省市的養老保險金是分省市各自管理的,不足部分由地方財政補貼;而地方財政入不敷出時,仰賴中央財政補助。這是朱鎔基時代實行中央、地方稅制改革的結果。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自由亞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622/2070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