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財經 > 正文

圍堵中共 美國超越中共國成東盟最大出口目的地

今年1月至3月期間,東盟國家(ASEAN)對美國的出口額超過了對中國的出口額,這是六個季度以來的首次翻轉。這表明該地區的貿易,似乎正隨着全球供應鏈重組產生變化。

周四(6月13日),《日經亞洲》根據東盟秘書處、各國政府和當地媒體報導的統計數據,匯整了東盟10國的貿易數據。

結果發現,今年1月至3月期間,東盟對美出口額達672億美元,對中國出口額僅570億美元。專家表示,這一趨勢反映了中國經濟低迷,而美國越來越多地從東盟採購半導體和電器零部件。

以馬來西亞為例,今年第一季度對美國出口同比增長了8%,而對中國的出口則下降了3.3%。

聯昌國際集團(CIMB Group)分析師英丹‧娜迪亞‧賈利勒(Intan Nadia Jalil)告訴《日經亞洲》:「目前的趨勢,是由結構性因素和周期性因素共同推動的。」

她說:「雖然中國仍是(電器和電子產品)價值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成本上升以及美中貿易緊張局勢等政治和制度因素,正日益促使美國公司在中國之外重新佈局,這使馬來西亞從中受益。」

諮詢公司鮑爾亞洲集團(Bower Group Asia)分析師阿莉娜‧納吉瓦(Arinah Najwa)則表示:「美國公司正在對中國去風險,實現供應鏈多元化,以減少對中國的依賴,而馬來西亞因其強大的製造業生態系統、戰略位置和熟練勞動力,成為一個有吸引力的替代選擇。」

就越南而言,2023年美國和中國分別占其出口的28%和17%。今年第一季度,越南對美國的出口增長了24%,達到257億美元,在東盟成員國中增幅最大,遠遠超過泰國的126億美元和新加坡的120億美元。

河內經濟學家黎登營(Le Dang Doanh)告訴《日經亞洲》,美國和越南可以互補不足。

黎登營說,越南產品具價格競爭力,可向美出口智能手機、電子產品、農林水產品、木製家具、紡織品和服裝等。

「越南對美國市場的出口潛力依然巨大,將為雙方帶來利益。」他說。

他補充說:「一些中國出口產品被美國徵收高額關稅,降低了市場競爭力,這為越南產品創造了優勢。」

同樣地,泰國第一季度對華出口同比下降5.1%,相比之下,受農產品和農工產品出口的推動,對美國的出口增長了9.8%。

泰國商務部貿易政策與戰略辦公室(TPSO)主任蓬蓬‧奈亞納帕孔(Poonpong Naiyanapakorn)認為,這主要是由於中國需求疲軟。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613/2066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