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財經 > 正文

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加征臨時關稅 華日:走謹慎的中間路線

英國金融時報引述知情人士表示,歐盟委員會周三將會通知中國車企,自7月起對中國進口電動車加征最高25%的臨時關稅,預計每年為歐盟帶來超過20億歐元的收入。

英國金融時報引述知情人士表示,歐盟委員會周三將會通知中國車企,自7月起對中國進口電動車加征最高25%的臨時關稅,預計每年為歐盟帶來超過20億歐元的收入。

2023年11月3日,在中國北京的一家購物中心,梅賽德斯-奔馳集團(Mercedes-Benz Group AG)與比亞迪汽車公司(BYD Auto)的合資企業丹澤(Denza)和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沃雅(Voyah)在展台上展示其電動汽車(EV)。 REUTERS- Tingshu Wang

據金融時報6月12日報導,德國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Kiel Institute for the World Economy)指出,對中國電動車額外加征20%關稅將使其進口量減少1/4。以2023年中國電動車進口量達50萬輛估算,增加20%關稅會減少中國電動車進口12.5萬輛。

該研究所指出,這個下降幅度將很大程度上被歐盟內部產量的增加,和電動車出口量的減少所抵銷,這可能意味着最終價格會大幅上漲。

歐盟委員會預計明年中國電動車將佔歐盟市場15%。中國電動車價格一般較歐盟制的電動車低20%。

據該報導表示,歐盟執委會對中國電動車加征關稅得到法國及西班牙支持,但德國、瑞典和匈牙利則不贊成,擔心中國會報復。報導指出,對中國電動車額外增加關稅將打擊比亞迪和上汽集團等中國車企,以及特斯拉等在中國設有工廠的公司。但關稅可能因不同生產商而異,具體取決於歐盟確定車企獲得的補貼水平。

作為回應,中國周三警告稱,歐盟對進口中國電動汽車徵收額外關稅的預期將「損害歐洲自身利益」,並譴責歐盟的「保護主義」。 中共外交部發言人林劍說:「這違背了市場經濟原則和國際貿易規則,破壞了中歐經貿合作以及全球汽車生產和供應鏈的穩定。」

據業內人士告訴法新社,歐盟委員會將於周三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徵收新的關稅。消息人士稱,預計關稅將在從現有10%關稅的基礎上升高至25%;法新社寫道,歐洲的汽車行業是其工業皇冠上的明珠--從德國奔馳到意大利法拉利等標誌性品牌的背後--但它面臨着內燃機即將終結和中國率先轉向電動汽車所帶來的生存威脅。

布魯塞爾去年對中國的電動汽車補貼進行了調查,官員們表示,他們希望制止他們所稱的損害歐洲汽車製造商利益的不公平行為。

在歐盟之前,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宣佈,美國對電動車及電池、計算機晶片和醫療產品等一系列中國銷美商品大幅加征關稅,其中部分將於8月1日生效。

值得一提的是,華爾街日報認為,歐洲政要在應對中國電動汽車方面並沒有簡單易行的方法

該報寫道,如果歐洲像美國總統拜登上個月所做的那樣,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100%的關稅,中國可以輕而易舉地對每年從歐盟進口的30多萬輛豪華汽車實施反制舉措。然而,如果只按照目前10%的關稅水平放任中國電動汽車進入歐盟,那麼中國公司就可以憑藉令人驚嘆的技術和大約30%的成本優勢,大展拳腳搶佔市場。

報道指出,歐盟委員會最有可能採取的行動就是走謹慎的中間路線,即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25%至30%的關稅,從而令歐洲電動汽車廣泛增強競爭力,以便與成本更低的中國進口汽車抗衡。這樣的舉措仍有可能引發中方的反制,但歐盟委員會必須有所行動,以保護具有重要經濟和戰略意義的汽車產業。

華日報道強調出,在上周末的歐洲議會選舉中,法國和德國的右翼民粹主義政黨取得了很大的勝利,愈發凸顯出歐洲當前的這種政治現實。在未來幾個月,新一屆歐盟委員會將針對電動汽車調查結果引發的政策應對舉措展開審查。因為便宜的中國電動汽車有助於歐洲實現氣候目標,所以有人主張應該對中國電動汽車網開一面,但再過幾個月,這種看法就可能會被經濟保護主義取而代之。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RFI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612/2066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