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別被他們說的「躺平」給忽悠了

有段視頻的調查截圖在網絡流傳。它是共青團中央製作並發佈的,標題是《真正躺平的是極少數》,下面是調查:大家是極少數還是大多數?‍‍‍

有趣的是,選擇「躺平的極少數」的有93%,而「不懈奮鬥的大多數」是7%,與視頻的觀點形成鮮明的反差,諷刺效果拉滿。‍‍‍‍‍‍‍‍‍‍‍‍

能夠理解網絡流傳這張截圖的原因,發佈者試圖倡導大家不懈奮鬥,但是現實經驗卻告訴大家,奮鬥並不能使奮鬥者得到應有的報償。在很多人看來,不奮鬥會窮,但是奮鬥卻會又累又窮。‍‍‍‍‍‍‍‍‍‍‍‍‍‍‍‍‍‍‍‍‍‍‍‍‍‍‍‍‍‍‍‍‍

不過,我要潑一盆冷水。在諷刺發佈者,通過投票表達不滿的同時,不要被93%「躺平的極少數」給忽悠了。‍‍‍‍‍‍‍‍

且不說這樣的調查本身就不能反映人群的全樣本,「不懈奮鬥者」很少能有閒觀看視頻並參與調查,反而是「躺平者」更可能有閒觀看視頻並參與調查。這樣的調查只作戲耳,不可當真。‍‍

我想說的是,「躺平」在不同人的心目中,有着截然不同的意蘊。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最年輕的躺平,也就是從高校甫畢業的年輕人,要躺平先得自食其力。如果不能輕鬆地自食其力,那麼年輕人想躺平也不能。‍‍‍‍‍‍

智聯招聘前不久發佈的數據,普通本科院校的本科畢業生收到工作offer的比例只有43.9%,研究生更是低至33%。這意味着,絕大多數新畢業年輕人很難自食其力。

當自食其力頗為艱難的時候,躺平是萬萬不可能的。‍‍‍‍‍‍‍‍‍‍

不信,城市裏那些日曬雨淋、風雨無阻的外賣騎手、快遞小哥,他們中有不少就是畢業沒幾年的年輕人。他們每天奔波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被平台算法拿捏得死死的,無論他們多麼辛苦,也只能勉強自食其力而已。‍‍‍‍‍‍‍‍‍‍‍‍‍‍‍

問題是,新畢業的年輕人面臨着各個中心城市外賣騎手崗位飽和,想入行恐怕都難擠入的地步。‍‍‍‍

自食其力的躺平對於絕大多數年輕人來說是相當困難和艱辛的,搵食尚不易,談何躺平?‍‍

解決了自食其力,才算是有了最初步的躺平可能性。‍

從心理學角度,當一個人解決了自食其力,那麼必然就會有生活安康的追求。也就是要尋求一份穩定、安全的工作機會。所謂躺平,也就是能夠自食其力的基礎上,放棄追求安康的念想。

談何容易!在解決了自食其力的最基本生存需要後,人類有着天性驅使着去尋求安全和穩定。也就是滿足安全的需要。‍‍‍‍‍‍‍‍‍‍‍‍‍‍‍‍‍‍‍‍

如果說自食其力的賽道已經充滿艱辛,那麼追求安全和穩定的賽道更是舉步維艱。‍‍

像上面這條新聞圖片,能供養孩子去美國史丹福大學留學的家庭,社會經濟地位都不會差,也就是有條件的家庭。年輕人出身這樣的家庭,自食其力的壓力就要小很多,至少無須去競爭外賣騎手。‍‍‍‍‍

不過,要追求穩定和安全,舉目四望,即便是家境優渥,曾經留學斯坦福的學霸,竟然只剩下鄉鎮公務員可做考量。那些普通家庭的年輕人呢?

更多好不容易熬到自食其力,希望能繼續追求穩定和安全的年輕人,恐怕連機會都覓不到。外賣騎手肯定不是一份有安全保障的工作,也不是一份穩定的工作,它充其量只能讓從業者自食其力。

現在所謂的「四不青年」,不談戀愛、不結婚、不買房、不生娃,與其說他們「躺平」,毋寧說他們根本沒有機會「上升」,苟活於自食其力。‍‍‍‍‍‍‍‍

心理學裏,這樣的躺平,也被稱為習得性無助。人類有天然的內驅力改變處境,但是當無數次艱辛的努力並不能帶來事實的改變,人們就會放棄努力,習得性無助。‍‍‍‍‍‍‍‍‍‍‍‍‍‍‍‍‍‍‍‍‍‍‍‍‍

事實上,根據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鑑2021》披露的數據,中國社會月收入1000元以下的有5.6億人;1000~2000元之間的有3.1億人,二者相加就佔據了中國人口總數的62.1%,妥妥的大多數。相對地,超過5000元的佔比只有10.8%,絕對少數。‍‍‍‍‍‍‍‍‍‍‍‍‍‍

可以這麼來理解,中國社會90%的人都在自食其力和穩定和安全之間不懈奮鬥,他們根本無法躺平;如果他們看起來放棄努力,也只是習得性無助。‍‍‍‍‍‍

所以,我認為共青團中央的視頻結論是成立的,真正躺平的是極少數。從需求金字塔來看,起碼要越過安全需求;從收入圖釘來看,起碼要月收入5000元以上,才有可能躺平。

作為高校心理學課教師,我告誡台下的年輕大學生——他們都來自普通家庭——如果你們沒有拼爹的家庭支持,那就只能拼自己,不要被那些所謂的「躺平」給忽悠了。‍‍‍‍‍

就醬。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唐師三百手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611/2065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