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知名「獨角獸」估值超500億元 破產清算!創始人是百億清華海歸

昔日紅極一時的「獨角獸」企業,摺疊屏手機「鼻祖」柔宇科技,已進入破產清算。其估值一度達到500億元。

根據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6月6日發佈的公告,柔宇科技的破產清算案已於5月獲法院正式受理,並已指定管理人。

法院裁定受理柔宇科技破產清算案

全國企業破產重整案件信息網顯示,近日,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發佈公告稱,該法院已於2024年5月15日裁定受理柔宇科技破產清算一案,並指定廣東華商律師事務所為柔宇科技管理人。

根據公告,柔宇科技的債權人應在2024年8月30日前向該公司管理人申報債權。未在上述期限內申報債權的,可以在破產財產最後分配前補充申報,但對此前已進行的分配無權要求補充分配,同時要承擔為審查和確認補充申報債權所產生的費用。未申報債權的,不得依照破產法規定的程序行使權利。柔宇科技的債務人或者財產持有人應當向柔宇科技管理人清償債務或交付財產。

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定於2024年9月13日上午召開第一次債權人會議。依法申報債權的債權人有權參加債權人會議。

此外,柔宇科技旗下的兩個核心全資子公司柔宇電子和柔宇顯示的破產清算案也已一併被裁定受理。

據了解,今年3月,市場曾傳出破產傳聞,對此柔宇科技於4月1日發表聲明稱,公司未曾主動申請破產,也未進入破產程序,目前企業仍在運營中。破產傳聞源自公司離職員工個人,以期權結算糾紛名義提出的破產審查申請。

天眼查顯示,截至目前,柔宇科技存在32條被執行人信息,被執行總金額超29億元。此外,18個歷史終本案件被執行標的總額達1.04億元,未履行比例達99.9%。與此同時,柔宇電子被執行總金額超27億元,柔宇顯示被執行總金額超29億元。

曾是明星「獨角獸」,估值超500億元瘋狂燒錢卻上市未果

公司官網顯示,柔宇科技成立於2012年,在中國深圳、北京香港,美國矽谷,歐洲荷蘭與日本東京設有辦公室。

柔宇通過自主研發的核心柔性電子技術生產全柔性顯示屏和全柔性傳感器,以及包括摺疊屏手機和其他智能設備在內的全系列新一代人機互動產品。基於強大的自主知識產權和創新性工程與設計能力,柔宇實現了數個業界裏程碑,包括推出全球最薄彩色柔性顯示屏、建立全球首條全柔性顯示屏大規模量產線,發佈和量產全球首款摺疊屏手機FlexPai柔派,以及發佈業內首個Micro-LED彈力柔性屏技術。

圖片來源:柔宇科技官網

此後其還發佈了第二代摺疊屏手機FlexPai2,官網顯示8G+256G的售價為8788元。

正是由於顛覆性的技術水準,柔宇科技備受資本追捧。僅從2017年8月到2019年11月,柔宇科技就獲得了7輪融資,不乏中信資本、深創投、杭州基石、保利(橫琴)資本等眾多知名投資機構。

2020年,柔宇科技還曾以6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33.8億元)的估值躋身於《2020中國新經濟獨角獸200強榜單》前12名,並成為《中國企業家》2020年度「中國科創企業百強榜」的榜首。

然而,近年來柔宇科技的情況卻急轉直下,持續的「上市失敗」「股權凍結」「限制消費」「強制執行」「欠薪風波」,再到如今的「破產清算」,曾經的資本寵兒柔宇科技,已深陷泥潭。

早在2019年便有消息傳出稱柔宇科技將赴美股上市,不過最終未能成行。2020年公司完成上市輔導工作後正式向科創板發起衝刺,根據彼時披露的招股書,柔宇科技在發行後的估值將達到577億元。然而到了2021年2月,柔宇科技卻主動撤回了上市申請。對此,柔宇科技獨立董事劉姝威曾表示,主要原因是公司在股東結構方面存在「直接層面三類股東」的情況。

不過這份招股書也暴露了公司真實的財務狀況,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公司實現5億元的營收,淨虧損額卻超過30億元。不久後,柔宇科技便被傳陷入資金困境,並多次被曝欠薪。

根據媒體公開報道,去年12月,多名員工在接受採訪時稱,已被公司拖欠薪酬長達一年,近兩年離職的員工也未發放拖欠的薪資,累計欠薪金額約4000萬元。

今年5月28日,柔宇科技公眾號曾發佈《關於柔宇歷史若干不實言論的澄清》。對「核心技術源自國外,不是自主原創」「產線良率低,設備落後,無法量產」「上市只為圈錢,追求高估值,不上市就躺平主動破產」等不實言論進行了澄清。

對於估值問題,柔宇科技表示,公司從天使輪融資發展到pre-IPO輪,一路都是高度市場化的結果,其間每輪融資都得到了市場上多家知名VC/PE專業機構的認可和支持,其專業團隊通過詳細盡調完成法定投資流程,無論估值還是其他商業條件,都不可能是一方簡單一味追求的結果。

在上市等問題上,柔宇科技表示,公司一直秉持着高度負責的態度。2020年初因為新冠疫情的暴發,公司主動撤回了納斯達克上市的機會,後又因科創板相關政策的調整,公司再次主動撤回了上市申請。無論申請上市與否,公司始終在竭盡全力尋求更好的發展,負責任地面對所有挑戰和困難,從未躺平或主動申請破產。例如,近兩年,數位投資股東和創始人劉自鴻博士個人多次主動借款合計兩億多元給公司,用於解決員工薪資和維持產線基本運行等問題。

在文末,柔宇科技還稱,創業十二載,柔宇風雨兼程,得益于堅韌不屈,也受益於孱微執義。創新不易,唯有堅持。「無論企業如何發展,世界如何紛擾,我們將一如既往地堅持用科技創新的力量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創始人是清華「天才少年」員工:步子邁得太大,權力高度集中

據北京日報,自柔宇科技創立以來,就一直「光環加身」。其創始人劉自鴻被稱為「天才少年」,17歲以江西省撫州理科高考狀元的成績考入清華大學。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碩士畢業後,劉自鴻獲得美國史丹福大學電子工程系博士學位。

劉自鴻。圖片來源:公司官網視頻截圖

2012年,29歲的劉自鴻從美國歸國創業,和他的另外兩名清華大學兼斯坦福校友魏鵬、樊俊超共同出資10萬元創立了柔宇科技。2014年8月,柔宇科技發佈了世界最薄彩色柔性顯示器,厚度僅為0.01毫米,捲曲半徑可達1毫米,在當時可謂是顛覆式的技術水準。

而隨着柔宇科技估值一再上漲,至2020年,劉自鴻以145億元身家登上了《胡潤百富榜》,排名第376。

然而,隨着柔宇科技的情況急轉直下,劉自鴻也自身難保。2021年,其身家縮水35億元至110億元,排名下滑了270名;而在2022年,《胡潤百富榜》中已經沒有了劉自鴻的名字,當年最後一位上榜富豪的身家是50億元。

據證券時報,曾在柔宇科技工作了兩年多的陳銘評價,柔宇技術確實很牛,創始人的背景無可挑剔,這幾年柔性屏產業發展也蒸蒸日上。柔宇陷入困境,跟劉自鴻的個人情懷和管理短板有很大關係。劉自鴻提出的目標過於高遠,讓柔宇的路越走越窄。「老闆的願景很宏大,想做創造柔性星球的拓荒者,這太理想化了,對一家創業公司來說可能是致命的。」陳銘說。

劉自鴻是一位優秀的科學家,但是不擅長企業管理,這是柔宇「高開低走」的重要原因之一。「這兩年我感覺公司的管理太混亂了,內耗內卷太嚴重,辦事效率極其低下。」陳銘說,「事無巨細都需要劉自鴻審批,權力高度集中,底下人沒有權限,也不敢拍板。」

張華是柔宇的技術員工,對劉自鴻的評價很高。他認為,劉自鴻的「完美主義」放在柔宇這樣的創業公司身上,是有弊端的。「劉博確實很牛,他的柔性技術在商業轉化的時候不照搬三星,大規模產線的設計也不照搬國外的做法,是真的做到了自主知識產權,並且造價也比業內低很多。」張華說,這個成果如果放在有一定客戶基礎的企業如TCL、京東方身上,有可能一舉推動國內柔性屏行業的發展,但是,對於創業公司來說,沒有穩定現金流,要從0直接做到N,步子邁得太大了。

據南都·灣財社,在投資人們看來,柔宇科技的技術一直是超前的,但往往0到1不是最難,1到100的蛻變才是最難。一直沒有過硬的產品可以帶來現金流,加之作為創業公司,柔宇科技相比傳統的製造業公司而言遠沒有深厚的產業化積澱,卻在從科技到商業的轉化過程中,選擇了最艱難的道路——自建生產線,使得柔宇逐步陷入資金困境。

圖源:公司官網

有柔宇科技相關負責人透露,柔宇此前獲得的融資基本全都投進了自建生產線,依然深陷「缺錢」窘境。

2017年,劉自鴻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自建產線的原因,表示實際是迫於無奈:「我們一開始並沒有想自建產線。但在2014年發佈技術後,很多的製造行業包括面板的製造公司找來跟我們談合作生產的事情。但我們在接觸後,覺得不太容易去推進,原因在於有些製造商希望我們把技術、工藝先拿到他們的產線上去全部跑通後,才簽合同,而不是先簽。」

「換位思考一下,我們的團隊怎麼能答應?因為沒有保障,工藝和配方等東西是沒有辦法通過專利進行保護的。團隊有很多顧慮,就無法進行下去。」劉自鴻說。

但熟悉柔宇的投資界業內人士認為,正因柔宇選擇了自建生產線的道路,才將其逼至欠薪虧損,投資機構望而卻步的境地。業內投資人向記者分析,技術出身的劉自鴻低估了自建生產線的燒錢速度,即便是百億資金,自建生產線也能很快燒光,「團隊對生產線的燒錢速度沒有準確判斷,即便是好的技術也浪費了。如果選擇與擁有成熟生產線的企業達成合作,結果或許會不一樣。」

2022年4月13日和14日,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企業研究中心研究員劉姝威在其個人公眾號連續兩天發佈文章,為柔宇科技發聲,建議各級政府積極幫助柔宇科技解決資金短缺問題,「珍惜從0到1的研發成果」,文章標題直呼「拯救柔宇」。

劉姝威曾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強調,如果柔宇倒了,相關損失是多年都恢復不了的。「柔宇科技主導的ULT-NSSP技術路線可以使中國在全柔性顯示產業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擺脫依賴國外主導技術路線的局面。」

公開資料顯示,劉姝威自2020年起任柔宇科技獨立董事。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610/2065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