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對比 > 正文

為什麼說俄羅斯即便贏得戰爭,也會輸掉未來?

烏克蘭的悲哀就在於,土地可能還在,但人卻快打沒了。反觀大鵝,雖然戰場上是一如既往的拉垮、傷亡也非常慘重,但自拿破崙時代他們主打的就是一個殘勝,相對烏克蘭甚至整個歐洲,俄羅斯那恐怖的地理大縱深和戰爭動員能力,才是它多次被暴打又多次成功翻盤的最大保障。根據英國情報機構的數據,過去一年,俄軍在烏克蘭前線的部隊人數從36萬人增加到了47萬。

更加恐怖的是,俄羅斯除了爆人口爆裝備外,國家經濟結構也發生了徹底改變。

01

俄烏戰爭已經進入第三個年頭,衝突似乎仍看不到結束的跡象,俄羅斯沒能引爆S3新賽季,甚至都不再是全球的焦點,因為它不是德國,沒有挑戰現有世界秩序的能力。

烏克蘭就更不用說了,沒有波蘭的命,卻得了波蘭的病,未來別說加入歐盟沒啥可能,就是混個溫飽都非常困難。

目前,俄軍在戰場上的優勢明顯,普京很可能會在某個時間節點上宣佈獲得勝利。但長期來看,烏克蘭的抵抗不會停,北約也會長期與俄羅斯保持軍事對抗。

不帶任何感情色彩的去看俄烏戰爭,這是個除了美國都輸的尷尬局面。

如果從頭梳理俄烏戰爭的發展軌跡,你就會發現俄羅斯就跟大A曲線一樣,不是要死就是要活。

雖然烏克蘭開着全圖又是斬首又是搞無人機定點爆破,但實力面前毫無卵用,俄羅斯硬是拿着二戰手冊重新奪回了戰場的主動權。

戰場局勢已經出現一邊倒的情況,烏克蘭那邊缺人、缺炮、缺士氣,俄軍這邊卻一改後勤拉垮的情況,僅在4月就向烏克蘭扔下了3200枚制導導彈,別說烏軍沒辦法組織起有效的反擊,就連基輔都沒有足夠的防空導彈進行攔截。

實際上烏軍缺人早就不是什麼秘密了。

根據澤連斯基給出的數據,自戰爭開始以來,烏克蘭已經有大約3.1萬人死亡,但從烏克蘭政府的騷操作上去看,傷亡數字遠不止這些。

目前烏克蘭號稱有60萬現役軍人,但三年打下來,其中20多萬人被扔到前線至今都沒人去替換,軍隊中還出現了大量老人、女人甚至孕婦湊數的情況。

烏克蘭的人員緊缺已經非常嚴重,前線士兵的平均年齡已經達到43歲,為了繼續打下去,烏克蘭政府已經下調徵兵年限,計劃徵召25至26歲近40萬的年輕人補充兵力,等於是把社會未來十幾年的核心勞動力全部壓了進去。

可以說烏克蘭的徵兵工作已經到了極限,在缺少彈藥補給的情況下,即便拿出全部家底兒,也很難阻擋俄式的全面進攻。

烏克蘭的悲哀就在於,土地可能還在,但人卻快打沒了。

反觀大鵝,雖然戰場上是一如既往的拉垮、傷亡也非常慘重,但自拿破崙時代他們主打的就是一個殘勝,相對烏克蘭甚至整個歐洲,俄羅斯那恐怖的地理大縱深和戰爭動員能力,才是它多次被暴打又多次成功翻盤的最大保障。

根據英國情報機構的數據,過去一年,俄軍在烏克蘭前線的部隊人數從36萬人增加到了47萬。

甚至有傳言,普京已經準備在國內開展第二輪大規模軍事動員行動,計劃額外徵召30萬人,放在烏克蘭前線的軍隊人數也會增加到60萬人,這個數量級已經超過了越戰巔峰時期美國的駐軍人數。即便是不做大規模動員,俄羅斯的武裝部隊也能從偏遠地區或國外招募士兵,目前是以每月3萬人的速度不斷在擴充,所以也有機構判斷今年夏天俄軍會發起集團式的軍事行動,如果北約不下場,那俄烏戰爭也就沒啥打下去的必要了。

2024年,俄羅斯的軍費開支預計會飆升到國家GDP的7.1%,大約是12.8萬億盧布約合1400億美元,同比增長29%,幾乎佔到俄羅斯財政支出的35%。

單從數字上去看,俄羅斯的軍費開支與德、法、意三國的總和差不多,但根據實際購買力計算,今年俄羅斯的軍費開支已經與整個歐洲不相上下。(80%左右)

2023年7月之前,俄羅斯的石油、天然氣收入比去年同期減少了41.4%,財政收入同比下降了9.5%,支出卻增長了大約19%,赤字達到了3萬億(盧布)。

雖然盧布兌美元的官方匯率跌幅大體可控,但在黑市卻出現了150:1的兌換價格,努努力就要重現上個世紀90年代盧布崩盤的場景。

而回看整個2022年,俄羅斯的通脹水平一直維持在兩位數,巔峰時期甚至接近20%,2023年回落到個位,主要還是統計部門的功勞,實際俄羅斯老百姓的生活並不比烏克蘭那邊好多少。

02

俄羅斯能夠穩住經濟的基本盤,主要還是東方某大國的全力支持。

咱們還是用數據說話。

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的統計數據,2023年中俄兩國的貿易總額達到了2401億美元,同比增長了26.7%。

其中俄羅斯對華出口主要集中在能源和原材料,出口佔比高達70%,貿易順差約為1270億人民幣。

俄羅斯已經超越沙特成為中國最大的原油供應國,而中國也成為了俄羅斯第一大汽車進口國。

中國汽車品牌在俄羅斯新車市場的份額從2022年19%飆升到了2023年的51%,手機、家電也迅速填補了歐美日韓留下來的市場空白。

目前兩國貿易中90%的結算使用本幣進行,基本已經完成了經濟共同體的最終形態。

換句話說,俄羅斯因為有東大續命,國內經濟仍然可以正常運轉,但要說大鵝越打越富,這就有點超出正常人的理解範圍了。

2023年,俄羅斯的石油和天然氣收入大約是9萬億盧布,幾乎和2021年的水平相當。今年一季度增長了80%,主要是國際油價上漲以及對礦產開採稅計算方式有所調整,但下半年很可能會出現能源價格集體跳水的情況。

在收入沒有明顯增長的情況下,俄烏前線卻是不斷加碼,俄羅斯的財政主要在為戰爭服務,而通脹壓力最終還是要全民買單。

如果不是東大和三哥瘋狂吃能源,大鵝的經濟早就崩盤了。

所以接下來只會有兩種情況發生:一種是俄烏停戰,北約長期與俄羅斯軍事對峙;另一種是俄烏繼續打,俄羅斯也許不會崩潰,但也只能被動「朝鮮化」。

至於俄羅斯徹底輸掉戰爭二次解體的可能性不是沒有,但概率很低,咱們就不過多展開了。

咱們先說第一種。

今年3月,普京已經實現了五連莊,這也意味他將繼續執政到2030年,超過慈父,可以位居俄羅斯歷史前三的超長待機國家元首。

這也就意味着,普京制定的戰略目標幾乎沒有改變的餘地。

眾所周知,自蘇聯解體俄烏開戰之前,北約已經向東擴張了5次,會員發展了十幾個,如果放任烏克蘭加入北約,那莫斯科的門口將架起北約的大炮。

這也是俄羅斯暴打烏克蘭的主要原因。

目前來看,普京的最低目標是要留下盧甘斯克、頓涅茨克、扎波羅熱和赫爾松四個地區,高階目標是要額外收穫哈爾科夫和敖德薩,除此之外,烏克蘭還得接受克里米亞回歸的既成事實以及不加入北約的政治承諾。

澤連斯基也許不答應,但下屆政府未必不談判,因為川寶一旦二進宮,那必然推翻大部分的援烏合同,歐洲即便堅持恐怕也堅持不了太久。

如果烏克蘭選擇停戰接受條款,那未來只剩下各種還不完的歐美貸款。

根據媒體報道,截止到今年3月,烏克蘭的國家債務已經達到1199億美元,佔到全國GDP的78%,烏克蘭政府不得不將從土地到電網等一系列國家優質資產抵押給美國資本集團。

等於是拿年輕人的未來賭明天,戰爭拖得越久,債務的雪球滾得就越大。

等到烏克蘭人民終於實現和平的時候,國家早就被歐美資本洗劫一空,未來幾代人都將被債務壓的喘不上氣來。

所以談判是必要的,但大概率是什麼也談不下來,俄烏很可能會像南北韓一樣維持一個隨時會打又沒辦法去打的僵持局面。

第二種情況,就是無論美國是否繼續支持烏克蘭,歐洲都已經做好了長期抗俄的準備。

這件事聽着很玄乎,但發生的概率卻很大。

03

今年初,法國已經宣佈要和烏克蘭簽署雙邊安保協議,德國則緊隨其後,說明一旦歐盟和北約放棄烏克蘭,那麼德法兩個副隊長就要親自下場和俄羅斯掰手腕。

實際上法國、波蘭以及波羅的海三傻已經做好了直接出兵的軍事準備。

至於法國為啥想不開要去硬剛俄羅斯,這裏面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是法國不希望俄羅斯擴大戰事,歐洲社會已經在援烏問題上出現分歧,過慣了好日子的老百姓也沒辦法承受戰爭所帶來的經濟痛苦。

因為根據北約要求,歐洲的成員國必須把國防預算提升到2%的水平。

看似份額不高,但德法這兩年的年經濟增長率連1%的都不到,2023年法國是0.9%,德國還出現了0.3%的負增長。

在這種情況下增加國防預算,只會讓兩國的民粹主義抬頭。

其次就是法國作為歐盟里唯一的擁核國家,自打二戰結束後就一直想要擺脫美國的束縛,川總執政時期,馬克龍就曾說過「北約腦死亡」的不團結言論。

所以一旦川寶再次上台,必然還要給歐洲國家施加壓力,馬克龍實際是為「後北約時代」的歐洲地緣格局做準備。

去掉一個美國,那法國就是歐洲的領導者。

最後一點就是法國與俄羅斯在非洲有衝突,這關係到法國的核心利益,對俄羅斯施壓也是為了在今後的談判中拿到更多籌碼。

如果歐洲出現長期對抗的局面,不僅俄羅斯經濟吃不消,東大也會深受影響。

要知道,自從瑞典芬蘭加入北約,俄羅斯與北約的邊界長度從1290公里增加到2630公里,俄羅斯的波羅的海艦隊被堵在了家裏,科拉半島上的戰略核武器庫也面臨着被反導系統鎖死的局面。

雖然邊界線拉長並不代表就要爆發全面衝突,但俄羅斯不能假裝看不見,為了營造本土安全的假象就只能不斷增加自己的軍事存在感,未來歐洲的發展空間聊勝於無,戰略重心就只能放在人口稀少的遠東地區。

目前中俄之間是貿易逆差,也就是中國進口俄羅斯的產品遠比出口的多。

而咱們與歐盟完全就是另一種情況,2023年,中國對歐盟的出口總額超過了5500億歐元,貿易順差達到380億(歐元),各方數據有出入,但大體相差並不多。

這就好比孫權拿着劉備的糧草去和曹操玩命,結果賬本一翻,蜀國的糧草是靠編草鞋從魏國這邊賺過去的,你說曹操是個啥心情?

所以歐俄的長期對抗必然導致歐盟在貿易上對東大出手。

最近,法國就被爆出要緊跟老美的腳步,對東大加征電動汽車等產業的關稅,而德國表示不同意,因為東大如果決定反制的話,那德國將會成為損害最大的國家。

其實說到底,國與國之間不是什麼非黑即白,大家為了利益湊在一起,未來也會為了利益互相拆台。

今天的世界不是戰爭的年代,經濟和科技才是國家發展的主旋律,俄烏戰爭可以解決很多問題,但卻沒辦法解決所有問題。

俄羅斯輸掉未來的主要原因,是它已經完全淪為一個大號的加油站,沒辦法幫助其他國家獲得經濟上的長遠發展。

除了成為東大的經濟附庸,已經找不到任何發展的機會。

此文完。

責任編輯: 李安達  來源:不嚴肅問題研究室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610/2065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