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對比 > 正文

404:「史上最難高考」來襲:413萬復讀生一起卷,河南廣東要哭了!

作者:

讓教授都開始自我反思:考得不理想,也是由於長期與基礎數學脫鈎有關。

那一年,同樣發出挑戰的還有靠數學競賽一等獎保送復旦大學的一名成都高中老師。根據中國網報道,最後該老師答題2小時,也只得135分。

這並非「倖存者偏差」。

在新高考改革標誌性文件《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中,便早已明確說道:

改革的方向是「依據高校人才選拔要求和國家課程標準,科學設計命題內容,增強基礎性、綜合性,着重考察學生獨立思考和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也就是說,不管你高中老師怎麼培養學生,命題人最主要考慮的是:得按高校需求來選拔人才。

而高考的命題,又主要來自大學教授或是由其把關。

所以,這根本不是一個維度的考量。

由《中國高考報告》編委會編撰的2024年度高考藍皮書《中國高考報告(2024)》更加清晰地表明了這一傾向:

高考命題重點考查以批判性思維為代表的五大關鍵能力,加大對思維品質尤其是思維可視化、過程化及規範化的考查力度,實現從「考知識」向「考能力素養」的轉變。

這都要求考生的思路要更靈活、更敢質疑、更能解決實際問題。

這屆考生,必須直面新的時代要求了。

03

這次報考人數創新高還有一個值得關注的是,復讀人數也維持高位。

根據大眾日報報道,2024年高考報名人數中大約有413萬的復讀生,將近報考人數的1/3。

雖然教育部門還正式未公佈這一數據,但是近年來,復讀生的比例確實在逐漸走高。

還記得唐尚珺嗎?這個曾被西南政法大學、吉林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廣西大學等知名高校錄取的廣西農村小伙,歷經15次高考,如今仍是「高三」。

他的微博個人簡介寫道:「為上清華復讀13年考生唐尚珺」。

今年,他將迎來人生的第16次高考。決定參加2024年高考後,他在微博寫下:「不是每個球都會進,也不是每個願望都這麼容易實現。」

這樣的高考「釘子戶」,畢竟是個例,但是復讀生,卻已經是一個龐大的群體。

根據圖解教育消息,本科高校大學生中17.5%的學生復讀過。其數據推理來自於清華大學「中國大學生學習與發展追蹤研究」,其中顯示2011-2018年本科大學裏第一代大學生一直保持在70%以上,參加多次高考即復讀的達到19.91%,非第一代大學生為11.76%。

而根據歷年高考報名人數和高中畢業人數的差額,也會發現非應屆高考生的比例,正在逐年走高。其中主體,便是高考復讀生。

2019年,非應屆高考生數量為241.75萬人,而後逐年攀升至284.47、297.77、368.9、414.56萬人。

如此來看,今年網傳的413萬復讀生,並沒有很誇張,甚至還有些保守了。

自2019年以來,非應屆高考生數量增速分別為17.75、4.6%、23.9%、12.4%,基本都高於同期的高考人數整體增速。

越來越多經歷一次甚至多次高考的復讀生,將和新考生,站在同一起點、同步競爭了。

如此來看,在國家加快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大背景下,高考復讀生卻逐年走高,中國家長,對於傳統的教育晉升體系,仍有很強的執念。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智谷趨勢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609/2065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