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鈎沉 > 正文

1928年的山海關,居然是這個樣子的

山海關,天下第一關,北倚燕山,南臨渤海。過了山海關,就到關外了。素有"兩京鎖鑰無雙地,萬里長城第一關"之稱。山海關是古代兵家必爭之地。

山海關創建於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清乾隆二年(1737年),撤衛置臨榆縣,為縣治所在地。那麼,過去的山海關是怎樣一番景象呢?

筆者搜集到了一些拍攝於民國時期的山海關老照片,近百年前的山海關古色古香,令人驚嘆。

這是山海關的東城門,巍峨壯觀。城樓上懸掛着「天下第一關」的牌匾。關前建築像是一座寺廟,門前有高大旗杆和石獅子

這是山海關古城內的一條主要街道,人來人往十分熱鬧,街道的盡頭是鐘鼓樓。

城台,上左邊是鐘樓,右邊是鼓樓。中間是文昌殿。鼓樓是山海關古城的中心。山海關鐘鼓樓,始建於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後因坍毀失修拆除。2004年,重建鐘鼓樓。

民國時期,山海關古城景象。一座座房屋鱗次櫛比,房頂大部分都是弧形。史料記載,這裏主要是由駐軍及其家屬聚集而成的生活區域,多數平房建夯土圍牆。遠處,青山連綿不絕。

位於山海關城北的角山風貌。角山,山勢巍峨,綿延起伏,是山海關的天然屏障,有"萬里長城第一山"之稱。角山長城,景象奇絕,令人嘆為觀止。古人云:天險要隘在角山,長城倒掛高峰上。

山海關北門「威遠門」前景象。北門城台之上,起初建有城樓,後來屢毀屢建,最終成了照片中的樣子。城門口有小販在擺地攤,還有警察在執勤。近處,有一名外國軍人,望向城門方向。

萬里長城的東端入海口——山海關老龍頭。老龍頭,位於山海關城南4公里的渤海之濱。老龍頭是「明長城入海處」,也是明長城東部的海上起點。

這是位於山海關附近山腰處的一座寺廟——棲賢寺,又稱角山寺。棲賢寺始建於明朝初年,當時叫棲霞寺,清代改為棲賢寺。棲賢寺分東西兩院。山坡上建有魁星閣。

山海關城內景象。街道筆直,兩側建築古色古香。沿街店鋪都在開門營業,門口撐着遮陽棚,逛街的人不少,還能看到騎馬的士兵。最遠處,巍然聳立的寺山海關城樓。

從山海關西門出去,西北方向的山腳,下有一座山洞,名曰「玄陽洞」,又名懸陽洞。奇峰突出,怪石崢嶸。洞高14米,寬13米,深37米,洞內塑有佛像。

這是山海關郊外的一處墳場。一條小路穿過這裏,路兩旁有數不清的墳塋。奇怪的是,在這些墳頭中間,赫然放置着一口白色的石棺,並沒有入葬,看上去有些年頭了,這是怎麼回事?

這是個位於山海關附近的一座寺廟。在寺廟大殿的前面,矗立着幾通石碑,由於年代久遠,字跡已經看不清楚。在石碑的旁邊,拴着一頭毛驢。筆者並沒有找到與寺廟相關的準確文字資料。從寺廟的建築樣式上,你能看出是哪座寺廟嗎啊?

這張照片,拍攝於小蜀峽附近,位於山頭上有建築,就是當時的二郎廟。寺廟附近有櫻桃樹3棵,松樹1棵。小蜀峽風光秀麗,自古以來,這裏就是文人墨客心生嚮往之地。

這張照片,拍攝於山海關城外。城牆下站着一個身穿白衣的男子。與高大的城牆相比,顯得那麼的渺小。遠處,城牆上有一座六角亭。由於年久失修,城牆的一段出現了坍塌。

這是位於山海關城西的娘娘廟。照片只拍攝到了娘娘廟的山門、圍牆和鐘鼓樓等建築,看不到娘娘廟的全貌。娘娘廟前,幾名騎馬的遊客坐在門前的石頭上休息。

山海關城外的一家客棧,牆壁上寫着「單家老店」四個大字。這家客棧看上有些年頭了,門前停着一輛馬車,兩匹馬正在馬槽里吃草。

這是在山海關城外,拍攝的城樓和城牆面貌。城樓高聳,城牆壯觀。城牆下有農民在田地里勞作。如今的山海關古城,主要是山海關關城和東羅城。

寫在最後:

看了這些老照片,是不是和你想像中的山海關不一樣?過去的山海關,是兵家必爭之地。如今的山海關,是舉世聞名的旅遊勝地,名勝古蹟薈萃、風光綺麗,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你去過山海關嗎?你眼裏的山海關是怎樣一番景象呢?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歷史圖館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605/2063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