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鈎沉 > 正文

80年前的南京城,30張彩色照片令人驚嘆

這是一組罕見的老照片,拍攝於上世紀30年代的南京。80多年前的真實場景,每一張都帶着濃郁的膠片感和時代色彩。有些照片連老南京人也未必見過。

這些照片,是日軍佔領南京後拍攝的,內容包含了當時南京的城市和建築風貌。史海浩瀚,老照片搜集不易,值得珍藏!

這座殘破的城門,是中山門。城樓被完全炸毀,城門也被日軍的炮彈炸塌。中間一個門洞裏還堆砌着很多雜物,禁止通行。看到這張照片,你就能感受到當年南京保衛戰的慘烈程度。

南京是「六朝古都」、「十朝都會」,歷史上曾數次庇佑華夏之正朔。南京是中國四大古都中唯一沒有做過異族政權首都的古都。

30年代,南京城牆和城牆外面的景象。高大的牆體一眼望不到盡頭。南京城牆,始建於1366年,是明太祖朱元璋主持修建的重要國家工程。

南京城牆規模宏大,修建就花了20多年。其先進的防禦設施和建造技術,使得該城牆成為世界現存最長、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磚石構造城牆。

這條繁華的街道,是當時的南京中山路。中山路,始建於民國十七年(1928年),是為迎接孫中山先生靈柩而建。當時,還把朝陽門改名為「中山門」。

30年代的中山路,街道寬闊筆直,兩側高樓林立,沿街商鋪都在開門營業。街道上有騎自行車的,有拉黃包車的,路邊停着一些汽車。可見,當時的中山路,已經相當得繁華。

這張照片,拍攝於南京中華門前。歷史上的南京城,共有13座城門:朝陽門、聚寶門、通濟門、正陽門、三山門、石城門、清涼門、定淮門、儀鳳門、太平門、神策門、金川門、鍾阜門。

中華門,即南京城牆的正南門——聚寶門,也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城門。昔日的中華門前,護城河邊停泊着一些小船。城牆上有修復過的痕跡,城門口有日軍站崗。

站在中華門附近的城牆上,遠眺南京城外的景象。道路兩旁分佈着很多民居建築,一眼望不到盡頭。

中華門是在南唐都城南門故址上重建的,四道拱門貫通三道瓮城。中華門還設有24座藏兵洞,可藏兵三千人。

這座殘破的門,即南京光華門。光華門,又名正陽門。在整個南京保衛戰期間,光華門是戰鬥最為激烈、日軍傷亡最大的地方。

光華門之戰,中國軍隊殲滅日軍500餘人,讓日軍第九師團付出了沉重代價。照片中,城樓被炸毀,城門洞也被炸塌,可見當時戰鬥的慘烈程度。

這是30年代南京通濟門附近的景象。城樓高聳,城牆雄偉壯觀,城門外民居建築鱗次櫛比。

通濟門,始建於明朝洪武初年,由原集慶路舊東門截城壕增建。1960年前後,通濟門被拆除。

這是南京的護城河,一些小船正從水面上划過。歷史上的南京,有高大堅固的城牆、寬闊通達的護城河。南京護城河由三部分組成:玄武湖、城北的金川河和城西的秦淮河。護城河是南京城牆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是30年代秦淮河附近夫子廟景象。河水清澈,水平如鏡。夫子廟殿宇眾多,人潮湧動。

夫子廟,又名孔廟、文廟。是供奉祭祀孔子的地方。南京夫子廟被譽為秦淮名勝,中國著名的四大鬧市區之一。

30年代,南京鼓樓景象。鼓樓始建於1382年(明洪武十五年)。後世歷經數次毀建。鼓樓和西側的鐘樓,歷來都是南京的地標性建築。

過去的鼓樓,是南京的報時中心。照片中的鼓樓,高大雄偉,四周綠樹環翠。民國十二年(1923年),以鼓樓為中心,四周闢為鼓樓公園。南京鼓樓現為省文物保護單位。

這座掩映在綠樹叢中的建築,是當時南京的古雞鳴寺山門。該寺位於雞籠山上,始建於南朝梁大通元年(527年)。山門上方牌額「敕建古雞鳴寺」幾個大字十分醒目,兩側有一副楹聯:「大千世界,不二法門。」寓意深刻。

雞鳴寺幽靜古樸,四周山清水秀、風景綺麗。"雞鳴春曉"為金陵四十新景之一。可惜的是,50年代,雞鳴寺遭到嚴重破壞。1979年,南京重建雞鳴寺。

這是30年代南京下關碼頭附近的景象。下關江面建設碼頭的歷史,最早可以上溯至東晉在老虎山一帶建立的軍用碼頭白石步。民國十七年(1928年),碼頭竣工,並被定名為津浦鐵路首都碼頭。

30年代,南京中山東路景象,遠處的紫金山清晰可見。街道寬闊筆直,一眼望不到盡頭。如今的中山東路,是一條長5公里,寬40米的交通幹道。西起新街口廣場,東至中山門,與西面的漢中路構成南京市的東西方向主軸線。

遠眺南京紫金山。紫金山,又名鐘山,是江南四大名山之一。山上名勝古蹟、人文景點眾多,風光旖旎,有"金陵毓秀"、"中華城中人文第一山"之美譽。

30年代,位於孔廟裏的問禮亭(現已不存)。1931年戴季陶到洛陽視學時,偶然發現「孔子問禮」石碑,他如獲至寶,將石碑運回南京後修建了「問禮亭」。並於碑陰題字曰:「禮以節眾,樂以和眾,建國育民始於是,復興文化在於是。」

這是南京著名景點玄武湖。玄武湖位於鐘山西面,又名秣陵湖、昆明湖、後湖等。玄武湖水域遼闊,湖上有五個小洲,有橋相連風光旖旎。是中國古代最大的皇家湖泊園林,也是當代僅存的江南皇家園林。

兩隻精巧的畫舫,停靠在南京玄武湖邊,卻見不到一個遊人。照片中的玄武湖,湖水清澈,荷葉連天,風光秀麗。在這樣的美景中泛舟,相當愜意。

30年代,位於南京中山東路的新街口市場。街道中間是一座警亭,有警察在站崗執勤,維護市場治安。街道兩側是一間間的商鋪,門前人流如織。可見當時的繁華程度。如今的新街口,是中國著名的商業中心。

這張照片,拍攝於南京的北極閣。北極閣又名欽天山、雞鳴山、雞籠山。山高60米,周長5.7公里。照片中這座六面三層樓閣,為氣象研究所的建築,修建於1930年。

30年代,老照片上的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白色的圓頂房屋,上面有一條觀測天窗。該天文台由中華民國天文研究所於1934年創建。它是中國近現代天文學的發祥地,被譽為「中國現代天文學的搖籃」。

這張照片,拍攝於南京靈谷寺。該寺始建於天監十三年(514年),位於紫金山東南坡下。寺廟後面山坡上矗立着的是寶公塔。民國十七年(1928年),原靈谷寺遷移到東側的龍神廟(同治六年所建)。

30年代,南京國民黨維新政府(汪偽政權)大樓。它是南京民國建築的主要代表之一,中國近代歷史的重要遺址,現已闢為中國近代史遺址博物館。

30年代,照片上的南京博物館,建築三層,古色古香。南京博物館始建於1933年,它是中國創建的最早的博物館、中國第一座由國家投資興建的大型綜合類博物館、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

照片中這棟建築,是當時蔣在南京的一處別邸。建築古色古香,四周環境幽靜。有人說這是小紅山官邸,看着又不像。蔣在南京的私人官邸主要有三處:黃埔路官邸(也稱憩廬)、東郊美齡宮、湯山陶廬。

30年代,南京一處陸軍軍官學校大門前的景象。照片中建築,是軍校的正門(第一道門),門前左右兩側堆放有沙袋掩體。門後建築建於1908年。

幾十年過去了,原有的建築隨着時代的變遷所剩無幾,但尚有部分遺存如勵志社、大禮堂、憩廬等。

30年代,位於南京下關的民國「海軍部」,其前身是魯迅求學的江南水師學堂。照片中,門楣上方「海軍部」三個大字和標誌十分醒目。當時,日軍佔領了南京,在大樓頂部掛上了日軍旗子,門口有一些日軍士兵站崗。

這是當時的監察委員會大院。大門是一座三間四柱石牌坊,門口設有崗亭。進入院內,後面是一座兩層建築,那就是當時的辦公大樓,雕樑畫棟、古色古香。

南京中山陵,是孫中山先生的陵寢,位於紫金山南麓鐘山。正面大道上,矗立着一座石牌坊,中間門額牌匾上寫着「博愛」二字。

中山陵始建於1926年,三年完工。中山陵依山勢修建,主要建築有:博愛坊、墓道、陵門、石階、碑亭、祭堂和墓室等。

結束語:

南京是中國四大古都、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回看30年代明信片上的南京,每一條街道,每一座建築,都帶着濃厚的歷史印記。如今的南京,是華東唯一的特大城市。時尚、現代、充滿活力。相信,南京的明天會更加美好!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歷史圖館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525/2058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