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經濟擠牙膏式放鬆 會給所有人的心態搞崩

自央行5月17日發佈房地產金融新政以來,各地的新政紛紛落地,密度之高用「爭先恐後」來形容不為過。

據統計,「5.17」後10天內,全國明確發佈政策文件執行首套房15%最低首付比例的城市已經超過100個,累計超過150個城市已經明確取消了房貸利率下限。上海、廣州相繼採取了大動作,更被視為重大的政策信號。

政策效果如何尚未可知,輿論先撕裂了。有說掛牌量大增要暴跌的,也有說掛牌價大幅跳高要暴漲的,看漲的、看空的隔空掐架,熱鬧非凡。撕裂的輿論折射出市場心態不穩。比起撲朔迷離的價格走勢,這種過山車式的市場心態才是當前樓市最大的問題。

有朋友問我看漲還是看跌,我的答案是:看不懂。

一、

經歷「限購、限貸、限售、限價」的長期限制,房市的價格體系已經嚴重紊亂。調控期間,有一二手房價格倒掛的,也有新房價格「平穩」、二手房價格大跌的,都是價格體系紊亂的表現。政策鬆綁後,房價回歸市場機制是需要一定的時間。而且,本輪調控周期伴隨着宏觀經濟形勢的重大變化,此前經濟高速增長期的經驗都不適用了,這也增加了「估值-尋價」過程的變數。

這兩年商品房交易量大跌,除了需求轉弱的因素外,也有部分原因是買賣雙方對房價趨勢心裏沒底的觀望。尤其是買方怕買虧了,都不願意下場。

政策鬆綁後的市場極端行為,不管是大幅跌價急售的極限跳水,還是開價上漲一二百萬的極限跳高,都有濃厚的投機色彩,都不能作為市場價格趨勢的判斷依據。因為,這種極限操作或出於恐慌心理,或出於賭博心理,都是衝動性的非理性行為。

交易參與者還在懵圈,圍觀吃瓜的能有多明白?所以,今天輿論場上看漲的、看跌的,都是立場先行的主觀判斷,缺乏符合當下形勢的客觀依據。

看漲甚至擔心暴漲的觀點,主要依據是此前樓市調控周期的房價變化規律。可是,前兩輪「漲價去庫存」是在經濟高速增長期的宏觀環境下發生的,今天已然時過境遷。收入增長預期和資產升值預期都不足,支撐房價全面快速上漲的動力不足。

篤定「普跌」、「大跌」的,主要依據是需求轉弱的宏觀判斷,這又過於宏觀了。三四線的房地產市場是2015年貨幣化棚改強拉起來的,沒有真實需求的事實已經無法改變,那「北上廣」有沒有?「資產荒」的避險心理、儲蓄的超高水位,對一線城市核心地區房產的價格支撐作用,能不考慮嗎?

截止今年4月份,住戶存款145萬億,比2019增加了60萬億有餘。超額儲蓄的水位那麼高,居民可選擇的優質資產又那麼少,經濟發達地區一二線城市的優質房產是為數不多的避險選擇。

但是,到底能有多少錢流進房市、資金注入能持續多久,一線城市樓市的核心資產又能裝下多少錢,是否能像過去那樣對周邊產生外溢效應,都是未知數。

真實的市場決策是很複雜的,宏觀微觀、個體群體的因素太多了,沒有人勝任預言家的角色。

目前抽象地爭論房市的價格趨勢意義不大。是騾子是馬,得牽出來溜溜。交易量上不去,一切都是空談。越是交易量萎縮,市場就越是投機,長此以往,市場心態就崩了。

不要在市場中考驗人心的韌性,任何資產長期處於價格趨勢不明、市場投機氛圍濃厚的「亞健康狀態」,投資價值都會大打折扣,甚至被市場拋棄。這才是中國房地產目前最大的問題,是漲是跌都不怕,最怕的是「搞心態」。

坦率的說,目前擠牙膏式的政策鬆綁就是在「搞心態」,強調控的長期心理陰影更是把心態搞到崩潰。

二、

還有朋友問我怎麼看目前的政策調整,我還是那句話:看不懂。

或許有人會感到不解,政策放寬放鬆的趨勢不是很明顯嗎?有什麼看不懂的呢?但事實就是看不懂。好像是鬆了,連央行都下場救市了,可是政策放寬還是擠牙膏式的操作。這不是讓人看不懂嗎?

現在市場心態不穩的主要問題還是出在了政策。

短期而言,這種擠牙膏式的放寬政策,造成了政策預期被無限放大,加劇了市場觀望情緒。「5.27」上海出台一套政策,首套首付降低到20%,「5.28」廣州出的政策,首套首付15%。這種擠牙膏式的政策競爭局面下,購房者難免會在心裏嘀咕,「說不定過幾個月上海的首套還能再降點呢?」。

「政策胡蘿蔔」總在眼前晃悠,抽冷子還真能咬到一口。吃到一口就是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出入,人家怎麼能不觀望?何況還有「解限價」這個最大胡蘿蔔還在那兒懸着,誰肯輕易下場?哪怕是所謂「剛需」,能比這百萬計的真金白銀「剛」嗎?收入調整掉了,能不慎重?

所以,政策放鬆的牙膏不擠乾淨,樓市重啟就無從談起。知道你要鬆綁,但是不松到底,那就會一直觀望下去。

長期而言,「強調控」政策積累的心理陰影,抑制了房地產需求的釋放。絕大部分人一輩子買的最貴的商品就是房子,沒有之一。大半輩子甚至兩三代人的錢包都砸在房子上了,求的就是一個資產穩定保值。這是樓市最根本的心理基礎。經濟形勢不好、市場行情不好,房價跌了,只能期待行情轉好回回血。可是,行情真的起來了,調控政策橫空出世。每次「強調控」都是抑制房產的流動性、抑制房產價格,高昂的政策成本都是由買房者承擔的。幾行字就能擦掉幾百萬,人生能賺幾個一百萬,經得起這樣反覆摩擦?一而再、再而三,市場心態就崩了。資產價格上漲的紅利不可期待,卻要承擔政策風險和市場風險的雙重風險,房產的吸引力還能有多大?

隨時隨地可以動用所有政策工具,無所不用其極地抑制房價,是中國樓市的長期政策環境。既然「剎車」隨便踩,臨時松一下又能改變什麼?今天可以松,明天就可以緊。今天松一分,明天就可以緊十分。今天降契稅,明天就可以收房產稅,諸如此類。

本質而言,這就是政策干預缺乏產權邊界的約束。說不讓賣就不能賣,說不能漲價就不能漲價,在強勢的政策面前,產權支離破碎。不是所有人都能意識到強調控和產權保護之間的衝突,但是缺乏產權保護的後果卻會影響所有人的購房決策。

調控的政策之手,隨時隨地可以伸進市場翻江倒海,市場心態是很難企穩的。這種心態不穩在經濟高速增長期表現為「買漲不買跌」的投機性。政策窗口一打開,爭先恐後「上車」,唯恐踏空。這造成了「房價永遠漲」的假象。現在經濟處於下行周期,市場心態不穩又會以何種形式呈現呢?過去沒有經歷過,今天很難判斷。

因此,政策調整猶豫不決,可以理解。放鬆後到底是漲是跌,漲多少跌多少,誰都心裏沒底。只能一點點擠牙膏地試探,但是這種謹慎操作並不能降低樓市的風險。越是擠牙膏,市場心態就越是跌宕起伏、高度撕裂。大部分潛在需求止步觀望,少數冒險下場的投機性拉滿。交易量大幅萎縮,放大了投機交易對價格的影響,導致市場環境的進一步惡化。

只要政策的手還在市場裏攪合,市場心態就很難穩定,觀望情緒也不會消除。重啟樓市,也就無從談起。

總而言之,政策放寬的大方向是正確的。既然方向定了,那就貫徹到底。漲也好,跌也罷,交給市場選擇。今天中國房市的核心不是名義價格的漲跌,而是流動性的恢復。區域分化也好,「以價換量」也罷,總比有價無市的流動性消失要好。因此,今天對樓市的觀察,價格不是核心,真實的市場交易量才是最重要的指標。

三、

樓市很重要,樓市很複雜。但是,無論怎麼重要、如何複雜,樓市還是「市」。背離市場規律、脫離市場機制的政策干預,長期干擾中國房地產行業的健康發展。

然而,以價格管制、壓制流動性為主要手段的逆市調控從未生效。前幾輪調控「漲價去庫存」是反市場的;不控地價控房價不漲的「麵粉漲價麵包不准漲價」也是反市場的。

中國樓市那麼多年,可謂「逆市場」調控集大成。但是,既沒有改變市場的走勢,更沒有形成公平交易的機制。不斷被削弱的產權,造成了市場心態、價格機制的嚴重扭曲。其中的教訓不可謂不深刻,涉及到政策干預和產權邊界之間的衝突、財政需求和民生經濟之間矛盾等深層次問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些都需要慢慢調理。

當務之急是,徹底消除「逆市場」的幻想,只有順勢而為,讓市場機制充分發揮作用,才能重啟一個健康的樓市。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關胖本胖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604/2062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