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習睡醒了?放大招,中共拉攏美國重要盟友

中日韓三國領導階層周一(5月27日)在首爾舉行4年半以來第一場三方峰會,中共派出總理李強出席,會晤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與韓國總統尹錫悅。

中日韓同意恢復自貿談判李強批經貿保護主義

中日韓三國領導階層周一(5月27日)在首爾舉行4年半以來第一場三方峰會,中共派出總理李強出席,會晤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與韓國總統尹錫悅。

路透社報道,中日韓聯合聲明稱,隨著各國歷經經濟成長放緩,建立三方夥伴關係已成為「急迫任務」;企業界人士也同意,在貿易、供應鏈穩定的議題上深化三方合作。稍早消息指出,三國將在經貿、科技、人文交流、健康與人口老化等領域加強往來。

峰會上,李強把這場峰會形容為三國關係「新的起點」,而各方應該「堅守合作初心,堅持開放包容」;此外,李強還呼籲日韓兩國不應走向「保護主義」和經濟上的脫鈎。

尹錫悅則表示,應強化三方合作機制,而中日韓已決定定期舉辦三方峰會。日本外務省也稱,峰會討論「非常具建設性」,且中日韓同意加速自由貿易協定(FTA)的談判進程;三國的FTA談判自2019年便停擺至今。

法新社指出,峰會前各界分析人士對其成果並不抱太大期望。《韓民族日報》27日的社論主張,這場峰會不太可能帶來重大的外交進展,但仍具有重要意義,因為它是日韓這兩個美國盟友與中國領導階層之間「定期溝通的唯一管道」。

岸田向李強提台海穩定重要性

三方峰會前夕,一系列的雙邊會談首先在周日(26日)登場。其中,岸田與李強的會晤是兩人第一次的正式會議;去年9月印尼G20峰會場邊,兩人曾有過非正式的對話。

日本放送協會(NHK)報道,岸田與李強會晤時,再度呼籲中國面對台灣議題應以和平對話方式解決。日本共同社指出,岸田提及台灣海峽和平穩定的重要性;李強則表明,台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也是中國的「紅線」。

據中國官媒新華社引述,中共總理李強主張,中日韓合作應「尊重彼此核心利益與重大關切」;經貿領域上,三國應維護供應鏈穩定,並且儘早重啟三國自貿協定談判。圖像來源: JEON HEON-KYUN/REUTERS

根據中共外交部的聲明,李強重申「歷史、台灣問題是事關中日關係政治基礎的重大原則問題,也是基本的信義問題……希望日方重信守諾,為兩國關係不斷發展營造積極氛圍」。

台灣新總統賴清德上周一(20日)就職,日本派出超過30位議員赴台參加典禮,人數是史上最多。中國對此表示強烈不滿;中國駐日大使吳江浩更在多個場合批評日本部分人士「為賴清德撐腰站台」、「日本民眾將被帶入火坑」,這番言論引發日方反批「不恰當」。

台灣總統賴清德上任不久,中國便宣佈舉行為期2天的「環台軍演」。對此,日本表示希望各界和平解決台灣議題;韓國外交部也表示應維持台海的和平穩定。(資料照)圖像來源: Kyodo/picture alliance

除了台灣議題,日中關係還面臨其他挑戰。岸田赴韓之前曾召開記者會,重申希望日中關係朝「互利、基於共同戰略利益、具建設性且穩定」的方向發展。

不過,尖閣諸島(中國稱釣魚島)爭議依然未解;日本政府27日更發佈統計數字指出,日方已經連續158天發現中國船艦駛入日本領海向外延伸12海里的「鄰接區」範圍內,超越2021年連續157天的紀錄。日本官房長官林芳正說,日方視此為「極為嚴重的事件」。

中日之間對福島核廢水(日方稱核處理水,中方稱核污染水)排海的立場,也仍然存在分歧。共同社指出,岸田盼中國立即取消停止進口日本水產的措施,李強則要求日本對於長期國際監測一事「進一步拿出誠意和建設性態度」。

岸田還呼籲中方撤除尖閣諸島附近、位於日本專屬經濟海域內的浮標;針對被拘留在中國的日本人,岸田也敦促中國儘快放人。

李強會晤三星等韓國企業高層

26日,李強會見了韓國總統尹錫悅,雙方同意今年6月將舉辦外交、國防部門的2+2對話。此外,會議的一大焦點着重於經貿與供應鏈議題。中國是韓國最大的貿易夥伴,但在尹錫悅政府靠攏美國的政策下,中韓關係轉趨為緊張。另一方面,中國在先進半導體科技上面臨美國出口管制;擁有三星等半導體巨頭的韓國,其立場備受關注。

據中方聲明,李強稱「中韓產業鏈供應鏈深度互嵌」,雙方應「攜手開拓新領域、拓寬合作面」,並且「抵制把經貿問題泛政治化」。

圖為中日韓領袖27日在韓國商會出席與企業界人士交流的論壇。圖像來源: Chung Sung-Jun/Pool/REUTERS

韓聯社報道,雙方決定恢復「升級雙邊自由貿易協定」第二階段的談判進程,以促進兩國投資與經貿合作,在服務業、文化旅遊等領域加強開放。韓中之間的自貿協定第一階段在2015年12月生效,決議取消主要商品的關稅。

這次中日韓峰會,三星集團會長李在鎔、SK集團會長崔泰源等200多位企業界人士都聚集在場邊。李強與李在鎔會面時,強調「三星對華合作是中韓兩國互利共贏、合作發展的一個生動縮影」;李在鎔則稱,「三星將堅持在華發展,致力於做中國人民喜愛的企業」。

朝鮮計劃再度發射間諜衛星

中日韓峰會之際,朝鮮也有動作。據日本海岸自衛隊消息,朝鮮方面通知日方,將自5月27日至6月4日朝黃海、呂宋島東邊處發射載運衛星的火箭;韓國政府隨後也指出,朝鮮發佈了公告稱將發射軍用偵察衛星。

美國、日本、韓國官員通了電話討論此事,三國共同立場是:朝鮮藉彈道飛彈科技發射衛星的行為會違反聯合國安理會決議,因此要求朝鮮應取消發射計劃。

韓國聯合參謀本部進一步表示,朝鮮此舉對韓國而言是一種「挑釁」,而韓國軍方「將採取行動,展現我們強大的能力與意志」。

若朝鮮這次發射成功,這會成為朝鮮第二個登上太空軌道的間諜衛星。該國上一次成功發射軍用間諜衛星是2023年11月,此前至少有過2次失敗經驗。朝鮮曾公開表示今年還會發射3枚衛星,並聲稱現已上軌道的衛星拍攝了美國白宮、國防部,還有韓國軍事設施的監控影像,但並未公開發布相關畫面。

在27日的中日韓峰會上,三國也提到朝鮮去核化議題。聯合聲明寫到,韓半島的和平是三國共同的利益與責任。

WSJ分析:中國拉攏美國首要亞洲貿易盟友能否成功?

中日韓三邊峰會,左起: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韓國總統尹錫悅、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歐新社)

華爾街日報27日分析,中國希望以貿易在美國與亞洲盟友之間製造嫌隙,利用難得的中日韓三邊峰會推動沒有經濟歧視的多極世界(a multipolar world without economic discrimination),但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與日本、韓國領導人見面之後,這場罕見峰會並沒有達成加深經濟合作的具體倡議措施。

報道指出,儘管美國關稅讓各方都造成不悅,但日本與韓國要與中國合作,經濟規模卻很難相提並論,如同歐洲的狀況一樣。李強與韓國總統尹錫悅(Yoon Suk Yeol)、日本首相岸田文雄(Fumio Kishida)發表聯合聲明中承諾將定期召開三邊會議,在貿易、乾淨能源等方面加強合作,透過觀光與教育促進民間交流。然而,三邊峰會對於中國要求避免保護主義的呼籲則未達成具體倡議,僅同意對於出口管制問題持續交換意見。

華爾街日報分析,中國是日本第一大貿易夥伴,也是韓國首要貿易夥伴,從半導體到電動車等項目,經濟命運息息相關,不過最近幾年首爾與東京跟華府的安全、政治關係創下新高境界;拜登總統任內曾經招待的少數新上台世界領袖當中,岸田文雄及尹錫悅都包括在內。

華府與北京貿易交手緊張升溫之際,中國最主要考量在於避免韓國與日本對中國出口貨品祭出更多限制。高層對話的舉行雖然意味着有所進展,分析師卻指出,中國想說服美國盟友跟北京發展更強健的貿易關係,卻將持續面對困難。

智庫機構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政治風險資深分析師傑洛米‧陳(Jeremy Chan)便說,中國希望利用三邊峰會防止兩大昔日區域夥伴越來越傾向華府。

布魯塞爾管理學院(Brussels School of Governance)亞洲地緣政治研究教授金通菲(Tongfi Kim,音譯)指出,日本及韓國不能公然與美國關稅唱反調而跟中國站在一起,否則將損害與華府之間的政治關係,但三邊峰會間接傳遞的信息則是,華府的片面政策可能把盟友進一步推向北京。

他說,依賴美國軍事保護的盟友在經濟領域雖然會自我設限,「可是華府不能期待盟友對所有要求都盲目遵從」。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德國之聲 華爾街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528/2059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