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新聞 > 正文

「我的血滴了她一身」:新航事故的致命一分鐘

當感覺到飛機在急速下降時,Ali Bukhari還在從小憩中醒盹兒。

這並不是他所期待的蜜月之旅的結局。

這位27歲的澳大利亞籍工程師和妻子Ramiza在冰島度過了兩個星期田園般的生活,結婚幾年來,他們一直在為這次旅行攢錢。Bukhari說,他們一直想去個特別的地方。雖然回程意味着很多段飛行,先是飛到倫敦、然後途徑新加坡,最後回到悉尼,但他們認為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但從倫敦希思羅機場起飛10小時後,意外降臨了。他們乘坐的新加坡航空公司(Singapore Airlines)的飛機劇烈地顛簸起來。坐在Bukhari前面的一位老人被拋向空中,甩過過道,重重地撞在中間的一排座位上。機艙氧氣面罩掉了下來,一些裝氧氣面罩的箱子也掉了下來。

「我和妻子都以為我們要死了,」Bukhari說。「我們以為自己活不下來了。」

Bukhari和他的妻子都安然無恙;他們繫着安全帶。但還有許多人受了重傷。臉上鮮血直淌。Bukhari說,有人正在對一名躺在地上的男子進行心肺復甦。

就在這時,Bukhari腦海里出現了一個可怕的想法:如果飛機出了問題怎麼辦?他想透過窗戶看看是否有外部損壞的跡象,但又怕真的看到些什麼,於是忍住了。他想,氣流肯定不會造成這麼大的傷害。

Ali Bukhari與妻子Ramiza在結束了冰島的蜜月之旅後搭乘了這架航班。圖片來源:ALI BUKHARI

然而這一次,罪魁禍首正是氣流。新加坡航空公司的SQ321航班遭遇了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氣流相關事故之一。此次事故造成一名73歲的英國人死亡,死因可能是心臟驟停,據航空數據公司Cirium的信息,這是近30年來商業航班遭遇強氣流導致的第一起死亡事故。截至周四,已有104名乘客在該航班最終緊急降落地曼谷接受了治療,其中20人仍在重症監護室。

在一家接收了許多傷者的醫院中,有六人頭骨和腦部受傷,22人脊柱或脊髓受傷。私立醫療機構Samitivej Srinakarin Hospital院長Adinun Kittiratanapaibool說,一些病人已出現癱瘓的跡象,但目前還不知道這種損傷是否是永久性的。至少已有17人接受手術。

Keith Davis在調整座位時發現妻子的水杯在震動。他伸手去捂水杯,防止水灑出來。他說,緊接着他就發現兩人雙腳離開地板,向機艙頂部撞去。

他的妻子撞到了頭頂上方的行李箱,然後摔至過道上。他頭撞穿了頂板,然後人又落回座椅上。

Keith Davis和Kerry Jordan夫婦此前在英國度假。圖片來源:KEITH DAVIS

來自澳大利亞阿德萊德的59歲景觀設計師Davis說:「我徹底嚇呆了。」

他說,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俯身問妻子是否還好。他說:「然後我意識到,我的血滴了她一身。」

他的妻子Kerry Jordan目前在重症監護室,但情況穩定,意識清醒。Davis主要是皮外傷,髮際線處有一道撕裂傷,導致大量出血,眼睛周圍有淤青,右肩局部疼痛。

在事發後的混亂時刻,他最擔心的是如何讓妻子保持不動。他說,他用雙腿緊箍住妻子,把她固定在原地,不讓任何人移動她,直到到達安全地帶。這對此前在英國度假的夫婦現在只想回家,但這意味着要再坐一次飛機。

「我一點兒也不想坐飛機了,太可怕了,」他說。「但也別無他法。」

嚴重氣流衝擊致新加坡航空一架客機迫降,造成一死多傷

嚴重氣流衝擊致新加坡航空一架客機迫降,造成一死多傷Play video:嚴重氣流衝擊致新加坡航空一架客機迫降,造成一死多傷

一片非常危險的區域

這次氣流顛簸似乎來得毫無徵兆。Bukhari說,事發大約15分鐘後,飛行員明顯受到顛簸影響,似乎艱難緩慢地走進機艙,告訴乘客他們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嚴重氣流。Bukhari說,當飛行員看到那名接受心肺復甦的男子,他顯得更加不安了。

氣流顛簸持續了大約一分鐘,機艙內的情況看起來像颶風過境。食物和飲料飛濺到頭頂的行李艙上。一些頂板掉落,導致飛機內部的雜亂管線墜落。

在過道和空乘人員的備餐室里,食品托盤從架子上滑落。地上散落着袋裝薯片、瓶裝水、破碎的酒杯、咖啡杯、水壺、蘋果和獼猴桃切片。

從倫敦飛往新加坡通常需要13個小時。該航班於當地時間周一晚上10點38分起飛,向東南方向飛越歐洲,途徑中亞,飛向孟加拉灣,該區域天氣出了名的變幻莫測。根據氣象和航空專家分析的衛星數據顯示,該航班飛越緬甸南部時,雷暴正在形成。

氣流顛簸後的機艙一片混亂。圖片來源:REUTERS

氧氣面罩掉了下來,一些裝氧氣面罩的箱子也掉了下來。圖片來源:REUTERS

根據航班追蹤服務公司Flightradar24的數據,就在曼谷時間周二下午2:50之前,該客機被推高了約400英尺,又急速下降了同樣的高度,這一切都發生在大約一分鐘之內。新加坡航空表示,客機在伊洛瓦底江流域上空突然遭遇極端氣流。該流域主要位於緬甸境內。

航班隨後穩定下來,大約在下午3:05開始了Flightradar24和其他航空專家所稱的可控下降,從37000英尺降至31000英尺,然後開始水平飛行。大約五分鐘後,客機再次開始下降,並於下午3:45迫降曼谷。

「他們顯然穿過了一片非常危險的區域,」航空顧問、曾多次執飛類似航線的飛行員Byron Bailey說。Bailey記得有一次他執飛的航班飛越孟加拉灣時,他離開座位查看早餐服務。返回座位時,他注意到雷暴正在迅速逼近,而副駕駛卻渾然不覺。

Bailey說,他立即告訴機組人員在兩分鐘內讓所有人系好安全帶。「那天的天氣非常惡劣。」

Bailey說,飛行員通過雷達掃描來探測前方的風暴,而且往往會試圖繞行。這些信息以顏色編碼,綠色表示溫和天氣,如小雨,紅色則提示強雷暴等嚴重情況。

「絕不要在紅色的情況下通過,」他說,「紅色是真正的壞消息。」

不過,有時還是很難避免。新加坡航空還沒有提供任何關於湍流起因和飛行員所見的細節。

新加坡交通安全調查局(Transport Safety Investigation Bureau)表示正在調查這起事件。

Drew Kessler和Vicki Kessler夫婦當時乘坐這趟航班帶着兩個兒子前往新加坡參加扶輪國際大會(Rotary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43歲的Drew是全球人脈組織國際扶輪(Rotary International)的財務主管,他在Instagram上的一則帖子中說,事故發生時,他撞到了機艙頂板,脖子骨折了。《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核實了他的帖子。他說,他的妻子背部骨折,疼痛難忍。他們的兩個分別為8歲和12歲的兒子沒有任何健康問題。

Drew和Vicki Kessler夫婦本要帶兩個兒子前往新加坡參加一場大會。圖片來源:KESSLER FAMILY

Kessler分享了他拍攝的一個水壺的照片,那個水壺被大力甩飛,嵌入了飛機頂板,就在他撞傷的位置旁邊。他說:「顯然,情況本來可能會更糟,我們感到很幸運。」

「極其突然的下墜」

在這次長途飛行中,54歲的Andrew Davies坐在靠窗的位置。空乘剛剛送來了飲料,他認為這意味着飛行員和機組人員沒有預料到會發生顛簸。他鄰座的咖啡還是熱的。

Davies說,安全帶指示燈剛亮起,飛機就開始下墜。他說:「下墜是非常突然的。」而下墜過程的結束似乎也像開始一樣突然。

他說:「其實我並沒有足夠的時間去想,『哦,我的天啊,這會停下來嗎?』」

Andrew Davies說安全帶指示燈剛亮起,飛機就開始下墜。圖片來源:LION SCHELLERER/REUTERS

Davies在飛機上來來回回地幫助傷員,他看到各處乘客都亂成一團,從彼此身邊擠過去。他說,他們不得不在不斷掉落的物品之間穿行,甚至要避開躺在地板上的人。

商務艙有一名男子的頭部被劃開一道大口子。在更遠一點的地方,另一個人捂着胸口,看起來非常痛苦。一位女士的背部受傷,發出痛苦地尖叫。還有一個人耳朵受傷,血一直流到她的白襯衫上。

Davies和其他人合力將一位昏迷的老人從座位上挪了出來,讓他躺在靠近應急門的地方,那裏的空間更大。一名受過醫療培訓的乘客喊着需要除顫器,一名步履蹣跚的機艙乘務員把除顫器拿了過來。Davies回憶道,他們對那位老人做了至少20分鐘的心肺復甦,然後有人說,「我覺得我們沒必要再按壓了」。

那位老人的遺孀在那裏不停地說着:「這是我丈夫,這是我丈夫呀。」

這名過世的男子名叫Geoff Kitchen,是英格蘭西南部一個業餘音樂劇團的長期成員。泰國當局後來透露,該男子患有心臟病

「這架飛機上的幾乎每個人都同時需要獲得救助,」Davies說。「在當時這不可能做到的、非常難以處理的情況。」

一個嵌入機艙頂板的水瓶。圖片來源:DREW KESSLER

散落在機艙各處的瓶子和食物。圖片來源:REUTERS

受傷的乘客被分批送到曼谷的三家醫院和一家診所接受治療,大部分傷者被送進Samitivej Srinakarin醫院。

按照計劃,Bukhari夫婦先飛往新加坡,然後再搭乘七個小時的飛機前往悉尼。在飛行途中,兩個人手牽着手,一起看電影,試圖讓彼此放鬆。

「我們的腦海里一直閃現着那起事故的畫面。」Bukhari說道,「在接下來的兩段飛行旅程中,這件事一直在腦海中反覆回放。」

Bukhari的父母和他妻子的母親在悉尼機場迎接了他們,經過了45分鐘的車程後,他們抵達家中與其他人團聚。

Bukhari說,「我以前從未對飛行有過任何恐懼情緒。但我現在可以誠實地說,我如今變得害怕坐飛機了。」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華爾街日報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525/2058664.html